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3.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 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 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 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 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 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 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 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 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 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 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3. 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 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4.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5.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4)片面最惠国待遇 (⑤)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2.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3.出现了具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4. 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5.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 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 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 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2. 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3. 出现了具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线索: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五次侵略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三大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 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 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 000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竞高达45亿 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线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五次侵略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三大惨案;1894 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 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 600 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 2100 万 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各得赔款 800 万两白银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 2 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 3 000 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 45 亿 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本息合计近 10 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衰 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围联军总 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 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 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1841年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抵 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剖逼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总 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 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 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1841 年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抵 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驾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骆、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论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题 1.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的日益 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民 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沦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