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硝酸银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炔化银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RC≡CH+Ag(NH3)+2NO3 RC≡CAg(白 实验:将2m2%硝酸银溶液加入一干净试管中,再 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加入1mo1/L的氨水, 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将乙炔通入此溶液中,观察反应 现象。实验结束后,产物及时用1:1硝酸处理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炔化银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实验:将2mL 2%硝酸银溶液加入一干净试管中,再 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加入lmol/L的氨水, 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将乙炔通入此溶液中,观察反应 现象。实验结束后,产物及时用1∶1硝酸处理。 3.硝酸银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RCCH + Ag(NH3 ) + 2NO3 RC CAg (白)
4.铜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 铜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RC≡CH+Cu(NH3)2Cl RC≡CCu(红) 实验:在一试管中加入1m1水,再加入一小粒氯化亚 铜固体,逐滴加入浓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然后将乙炔 通入此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实验结束后,将沉淀沉 下,用水洗涤沉淀后,及时加入1:1硝酸,加热至固体 全部分解为止
实验:在一试管中加入1ml水,再加入一小粒氯化亚 铜固体,逐滴加入浓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然后将乙炔 通入此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实验结束后,将沉淀沉 下,用水洗涤沉淀后,及时加入1∶1硝酸,加热至固体 全部分解为止。 4.铜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 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 铜沉淀。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RCCH + Cu(NH3 ) + 2Cl RC CCu (红)
5.硝酸银-乙醇溶液检验卤代烃的相对活性 硝酸银-乙醇溶液与卤代烃反应时,如果烃基相同,不同 卤素作为离去基团的反应性为: RI>RBr>rcl>rF 如果卤原子相同而烃基不同,则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卤代烃的相对反应性为: 苯甲型、烯丙型>三级>二级〉一级>苯型、乙烯型 两个和两个以上卤原子同连在一个碳原子上的卤代烃,如氯仿 等,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由此可以推测卤代烷的可能结构
5.硝酸银-乙醇溶液检验卤代烃的相对活性 硝酸银-乙醇溶液与卤代烃反应时,如果烃基相同,不同 卤素作为离去基团的反应性为: RI>RBr>RCl>RF 如果卤原子相同而烃基不同,则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卤代烃的相对反应性为: 苯甲型、烯丙型>三级>二级>一级>苯型、乙烯型 两个和两个以上卤原子同连在一个碳原子上的卤代烃,如氯仿 等,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由此可以推测卤代烷的可能结构
RX+ AgNO3 AgX↓+RONO2 实验:取A、B、C、D、E、F6支干净的干燥试管,在A试 管中加入正氯丁烷、在B试管中加入二级氯丁烷,在C试管中 加入三级氯丁烷、在D试管中加入氯化苄、在E试管中加入正 溴丁烷和在F试管中加入溴苯(各5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2皿L1%的硝酸银-乙醇溶液,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0min后,将未产生沉淀的试管在70℃水浴上加热4~6min, 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RX + AgNO3 AgX + RONO2 实验:取A、B、C、D、E、F 6支干净的干燥试管,在A试 管中加入正氯丁烷、在B试管中加入二级氯丁烷,在C试管中 加入三级氯丁烷、在D试管中加入氯化苄、在E试管中加入正 溴丁烷和在F试管中加入溴苯(各5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2mL 1%的硝酸银-乙醇溶液,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0min后,将未产生沉淀的试管在70℃水浴上加热4~6min, 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6.苯甲酰氯检验醇 苯甲酰氯与醇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以此可鉴别醇类化 合物。 CCI ROH -COR 实验:在3支配有塞子的干净试管A、B、C中分别加入正丁 醇、二级丁醇、三级丁醇(各0.5mL),再在每个试管中加 入1mL水、数滴苯甲酰氯和1mL10%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 激烈摇动,再添加1mL10%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激烈摇 动,观察是否有水果香味逸出
实验:在3支配有塞子的干净试管A、B、C中分别加入正丁 醇、二级丁醇、三级丁醇( 各0.5mL ),再在每个试管中加 入1mL水、数滴苯甲酰氯和1mL 10%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 激烈摇动,再添加1mL 10%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激烈摇 动,观察是否有水果香味逸出。 6.苯甲酰氯检验醇 苯甲酰氯与醇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以此可鉴别醇类化 合物。 CCl O + ROH COR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