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捐” 巴菲特与盖茨的豪门盛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场 “裸捐”大讨论正式展开。其实,是否裸捐是个人自愿行 为。但愿这次大讨论后,中国的慈善事业越来越健康、越 来越壮大。即使不是“全裸捐”,“半裸捐”等其他形式 的捐赠也应该受到欢迎。 陈光标“裸捐”逾百人响应,中国富豪对慈善方式各持己见 中国私营企业家陈光标近日发出的离世后捐出全部财产的公开 信,在中国激起千层浪。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已有 超过一百位的国内企业家通过来信、来电、传真的方式响应其“裸 捐”的号召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财富依靠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良好的 法律环境和员工的辛勤创造,理应回馈社会。这让我十分感动。” 陈光标说。 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光标,提出 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是中国高调 做慈善的富商之一
“裸捐” 巴菲特与盖茨的豪门盛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场 “裸捐”大讨论正式展开。其实,是否裸捐是个人自愿行 为。但愿这次大讨论后,中国的慈善事业越来越健康、越 来越壮大。即使不是“全裸捐”,“半裸捐”等其他形式 的捐赠也应该受到欢迎。 陈光标“裸捐”逾百人响应,中国富豪对慈善方式各持己见 中国私营企业家陈光标近日发出的离世后捐出全部财产的公开 信,在中国激起千层浪。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已有 超过一百位的国内企业家通过来信、来电、传真的方式响应其“裸 捐”的号召。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财富依靠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良好的 法律环境和员工的辛勤创造,理应回馈社会。这让我十分感动。” 陈光标说。 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光标,提出 “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是中国高调 做慈善的富商之一
爱国者总裁冯军被媒体称为继陈光标之后宣布“裸捐”第二人, 因为他很快就在徼博上宣称:“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 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 冯军表示:“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如果争气,你不需要给 他留什么遗产;如果孩子不争气,给他留那么多钱不是在害他吗? 与陈光标、冯军和其积极响应者不同,中国也有相当多的富豪 对这种慈善方式明确表示不同看法。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婉拒了来自美国的邀请,并对媒体表 示,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因为在他 看来,捐出全部资产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 是真正的慈善。 “慈善不应以数字作为衡量标准。”李书福说。他认为,企业 是社会的一部分,除了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外,更要尽好各种社会责 任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拥有近2万名员工,拥 有200亿元的现金储备。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 网商大会的演讲中说,他并不相信别人能比他更好地管理这笔资产。 自己利用手上的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企业崛起,倡导绿
爱国者总裁冯军被媒体称为继陈光标之后宣布“裸捐”第二人, 因为他很快就在微博上宣称:“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 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 冯军表示:“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如果争气,你不需要给 他留什么遗产;如果孩子不争气,给他留那么多钱不是在害他吗?” 与陈光标、冯军和其积极响应者不同,中国也有相当多的富豪 对这种慈善方式明确表示不同看法。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婉拒了来自美国的邀请,并对媒体表 示,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因为在他 看来,捐出全部资产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 是真正的慈善。 “慈善不应以数字作为衡量标准。”李书福说。他认为,企业 是社会的一部分,除了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外,更要尽好各种社会责 任。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拥有近2万名员工,拥 有200亿元的现金储备。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 网商大会的演讲中说,他并不相信别人能比他更好地管理这笔资产。 自己利用手上的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企业崛起,倡导绿 色环保生态,会比捐出去更加有效
在“裸捐”与“不捐”之间,马云选择了折中方案,这或许 也代表了中国更多企业家们的普遍想法。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所有 的努力除了希望自己好以外,还希望将来孩子好。“没有私就是最 大的私”,“不给孩子留一点儿,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 信他会考虑社会。” “裸捐”与否的争论再次引发中国公众对富人群体的关注。安 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者王开玉指出,大多数舆论普遍趋于理 性,“裸不裸捐并不是慈善与否的标签” 王开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怕露富”和“把财富留给子 孙”的观念。加上现有慈善免税机制欠缺、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基 金运作方式也影响了中国富人参与慈善的热度。完善相关捐赠法规, 出台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中国富豪能够自愿地投身符合中国国情的 慈善事业,应是更为迫切的任务。 还有一些社会学家和企业家呼吁人们创造更宽松、良性的慈善 环境,对走在慈善事业前沿的企业家们少投一些怀疑的眼光。 “做慈善最需要别人的包容、掌声和微笑,不能给慈善人物上 锁,更不能对他们吹毛求疵。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实际行动,并且 受到带动,而不是一味对我提出质疑。”陈光标说
在“裸捐”与“不捐”之间,马云选择了折中方案,这或许 也代表了中国更多企业家们的普遍想法。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所有 的努力除了希望自己好以外,还希望将来孩子好。“没有私就是最 大的私”,“不给孩子留一点儿,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 信他会考虑社会。” “裸捐”与否的争论再次引发中国公众对富人群体的关注。安 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者王开玉指出,大多数舆论普遍趋于理 性,“裸不裸捐并不是慈善与否的标签”。 王开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怕露富”和“把财富留给子 孙”的观念。加上现有慈善免税机制欠缺、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基 金运作方式也影响了中国富人参与慈善的热度。完善相关捐赠法规, 出台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中国富豪能够自愿地投身符合中国国情的 慈善事业,应是更为迫切的任务。 还有一些社会学家和企业家呼吁人们创造更宽松、良性的慈善 环境,对走在慈善事业前沿的企业家们少投一些怀疑的眼光。 “做慈善最需要别人的包容、掌声和微笑,不能给慈善人物上 锁,更不能对他们吹毛求疵。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实际行动,并且 受到带动,而不是一味对我提出质疑。”陈光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