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资源环境问题:在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了资源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 破坏十分严重的问题 经济差距问题: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 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发展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eg1: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我国 生产世界GDP的4%,消耗世界能源的和原材料的30%-40%。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 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 园受到荒漠的威胁。黄河断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100亿。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比50 年代增长了三倍。酸雨覆盖率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每年因酸雨而蒙受的损失达300亿 元以上。 eg2: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发展成本巨大、低工资、低福利。 g3: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在一百 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八十五位。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制度转型造成的贫富鸿沟在 世界上是十分惊人的。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 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 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08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资源环境问题:在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了资源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 破坏十分严重的问题 经济差距问题: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 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发展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eg1: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我国 生产世界GDP的4%,消耗世界能源的和原材料的30%-40%。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 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 园受到荒漠的威胁。黄河断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100亿。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比50 年代增长了三倍。酸雨覆盖率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每年因酸雨而蒙受的损失达300亿 元以上。 eg2: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发展成本巨大、低工资、低福利。 eg3: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在一百 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八十五位。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制度转型造成的贫富鸿沟在 世界上是十分惊人的。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 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 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08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各项辉煌成就 8-512 ■非典带来—场杜会危机。 资料图片 BEIJING 2008 Candidate City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各项辉煌成就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国际环境和国际经验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 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 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国 际社会对发展观念已经转变了。 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国际环境和国际经验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 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 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 , 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国 际社会对发展观念已经转变了。 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