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会计学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1702B00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个重要分古, 是从会计实践中积累和不断完善起来的知识系统。 《成本会 多里。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阐述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以及成本分 析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成本管理理念,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同时也为外部会计提供资产 计价和损益计算的基础。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了解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本果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安排必须亚格依照本教学大纲进行。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 使学生正确地理醒成木的含义 成木计的对象 、任务和环节,成本会计 的职能和种类。通过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从而正确认 识成本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要点了解 1.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3.成本会计的意义。 (二)理解: 1.成本的概念和内涵: 奢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过的种类。 -的能 2:成本费用的关系 第一音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本章阐述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由于制造业的成本会计体系最完整,方法最典型,本章将阐述 以制造业为主的成本核算原理。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成本会计必须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成本 改制和延伸,为不同的目标提供不同的成本资料,并能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而为以后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的内容与分 三品成本算方法 要求与 了解 1.成本分类的作用 2.各种成本的含义 3.成本分配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COST ACCOUNTING 适用专业:会计学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1702B00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会计实践中积累和不断完善起来的知识系统。《成本会 计》课程在会计学科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我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的主要专业必 修课。《成本会计》课程主要阐述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以及成本分 析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成本管理理念,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同时也为外部会计提供资产 计价和损益计算的基础。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了解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安排必须严格依照本教学大纲进行。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总论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成本的含义、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环节,成本会计 的职能和种类。通过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从而正确认 识成本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要点: (一)了解 1.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3.成本会计的意义。 (二)理解: 1.成本的概念和内涵; 2.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3.成本会计的种类。 (三)掌握 1.成本会计的职能; 2.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第二章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本章阐述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由于制造业的成本会计体系最完整,方法最典型,本章将阐述 以制造业为主的成本核算原理。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成本会计必须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成本 计算所取得的成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为不同的目标提供不同的成本资料,并能 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会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而为以后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节 成本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 成本计算对象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第三节 成本核算原则、要求与假设 要点: (一)了解 1.成本分类的作用; 2.各种成本的含义; 3.成本分配的重要性。 (二)理解 1.成本计算对象的概念; 2.成本计算方法; 3.成本会计制度
(三)掌握 L.成本会计对象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统设计的原理 第 手制造业 计体系最 音学习 生在了解制造业成本核算特点的基础上】 理解生产费用和产品 及制浩业成 本核算的各项要求, 悉制造业成本核算账户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并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划分完 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一节要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汇集与分配 造费用的汇身 四 品 腰点 了解 1.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2.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方法: 3.在产品的含义。 理解 本核算的内容 3制造业成本核经的基严 体内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3.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四)熟练掌握 2用 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分完工 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木】 单步骤成本 本章阐述分批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批成本法的特 适用范围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学握分批法下计算产品成本的具体方法 并在理解简化分批法 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的基础上,掌握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此 外,掌握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1.品种 的意义 分批法的意文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划分的意义: 4.简化分批法的含义: 5.分批零件法的特点。 上种法的特 理期 和适 用围 特 点和适用性: 小等 分批法与简化分配法、分批零件法的异同点。 1.品种法的核算原理及成本计算程序: 2.分批成本法的核算原理及成本计算程序: 2.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3.分批出货的成本计算:
(三)掌握 1.成本会计对象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3.成本分配的方法; 4.成本会计系统设计的原理。 第三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制造业的成本会计体系最完整,方法最典型,本章阐述以制造业为主的成本核算原理。通过本 章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制造业成本核算特点的基础上,理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及制造业成 本核算的各项要求,熟悉制造业成本核算账户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并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划分完 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一节 要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第三节 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第四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 第五节 废品损失的核算 第六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要点: (一)了解 1.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2.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分类方法; 3.在产品的含义。 (二)理解 1.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内容; 2.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分类的具体内容; 3.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三)掌握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3.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四)熟练掌握 1.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2.采用定额比例法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3.采用约当产量法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第四章 单步骤成本法 本章阐述分批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批成本法的特 点、适用范围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批法下计算产品成本的具体方法;并在理解简化分批法 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的基础上,掌握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此 外,掌握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第一节 品种法 第二节 分批法 要点: (一)了解 1.品种法的意义; 2.分批法的意义;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划分的意义; 4.简化分批法的含义; 5.分批零件法的特点。 (二)理解 1.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各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3.简化分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4.一般分批法与简化分配法、分批零件法的异同点。 (三)掌握 1.品种法的核算原理及成本计算程序; 2.分批成本法的核算原理及成本计算程序; 2.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3.分批出货的成本计算;
4.简化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 法产品本 的成本计算程序 2.采用 选择适当的》 3采用 般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4.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五章 分步成本 本章阐述分步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方法。分步成本法按其半成品成本结转的方式不同,又可 分为逐步结转 成 灯给技分步法的结这英抑箱技分艾的般梦 计算万 解分 的 并学步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的疗法 分步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成本法 第三节平行结转分步成本法 要点: )了解 逐步结 意义 成本法的不同 )理解 1.分步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广义在产品与狭义在产品的含义 3.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 4.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分项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 转分步法的特亮和成本计算程 的方 计万法 在产品按先进先出 计算的方 5,成本还原的原弹及基本方法 6.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7.广义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四)熟练掌握 采 法是计算产 品的成本计算 本计算分类法 分类法的目的是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通过本章 并进步紫据联产法 的优缺点和应用多 掌握分类法下的成本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 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计算 要点: 了解 省的音 可分成本和爵 成本的含义 4.副产品成本计算的意义 5.等级产品成本计算的意义 (二)理解 1.分类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3. 等级产盘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4.简化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 5.分批零件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四)熟练掌握 1.采用简化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采用一般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2.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分配制造费用; 3.采用一般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4.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五章 分步成本法 本章阐述分步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方法。分步成本法按其半成品成本结转的方式不同,又可 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成本 计算程序和成本计算方法都不同。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步成本法的一般特点、适用范 围和基本计算程序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 计算方法,并且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的方法。 第一节 分步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成本法 第三节 平行结转分步成本法 要点: (一)了解 1.分步法的意义; 2.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意义; 3.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意义; 4.分步成本法与分批成本法的不同。 (二)理解 1.分步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广义在产品与狭义在产品的含义; 3.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 4.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分项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 (三)掌握 1.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2.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在产品成本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方法; 4.在产品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方法; 5.成本还原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6.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7.广义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四)熟练掌握 1.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2.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六章 分类法和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分类法是计算产品成本的辅助方法之一,采用分类法的目的是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通过本章 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产品成本计算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的 基础上,掌握分类法下的成本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 本计算特点和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计算 要点: (一)了解 1.分类法的意义; 2.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意义; 3.可分成本和联合成本的含义; 4.副产品成本计算的意义; 5.等级产品成本计算的意义。 (二)理解 1.分类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2.联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3.副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4.等级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三)掌握 种划分方法及其适用性: (四)熟练 ,正确运用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2.正确选择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第十音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和运用与新的制造环境密不可分。作业基础成本法能有效地提高成本的归属性 计算的准确性、定价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作业基础成本法的音 理的举 掌握作业基础成本法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并在理解作业成本 一步掌握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作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三节作业成本法应用 (一)了解 1.作业基础成本法与新制造环境的关系: 安糖业链和价面缝的含义。 动的义及其分类 作业动因 含义及内 4,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 )掌握 1.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特点: 2.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四)熟练掌握 第因作业 法计算产品成本 通过木章 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 进 本的方法 第一节标准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 第四节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比较 要点: 解 标准成 底的音义 2,标准成本差异的含义 1.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 2.标准成本的种类 3.标准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计算程序。 标准 标成 老异 4标准成本差异的会计处 的分 (四)熟练掌 1.熟悉标准成本法下的账户体系及账务处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2.运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 第九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 敦主要单位和根表药构及编法:季学生理解成本分折的 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
(三)掌握 1.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2.类内产品成本的各种划分方法及其适用性; 3.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4.不同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 (四)熟练掌握 1.正确运用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2.正确选择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和运用与新的制造环境密不可分。作业基础成本法能有效地提高成本的归属性、 计算的准确性、定价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作业基础成本法的意 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作业基础成本法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并在理解作业成本 管理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应用 要点: (一)了解 1.作业基础成本法与新制造环境的关系; 2.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含义; 3.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含义; (二)理解 1.成本动因的含义及其分类; 2.资源动因的含义及内容; 3.作业动因的含义及内容; 4.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三)掌握 1.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特点; 2.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四)熟练掌握 1.运用作业基础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八章 标准成本制度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标准成本制度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在标准成本 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并进一步掌握通过各种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控制产品成 本的方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 第四节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比较 要点: (一)了解 1.标准成本制度的意义; 2.标准成本差异的含义。 (二)理解 1.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 2.标准成本的种类; 3.标准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计算程序。 (三)掌握 1.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2.标准成本制度下各种差异的计算; 3.标准成本制度下各种差异的分析; 4.标准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四)熟练掌握 1.熟悉标准成本法下的账户体系及账务处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2.运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 第九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 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分折的
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成本 的作用利 (一)了解 L.成本报表含义: 2.成本分析的含义: 2.成本分析的原则 3.商品产品成本表的构成及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三)掌握 . 连环替代法进行成本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三、学时分配 会计学专业开设的成本会计学课程,应当按以下要求组织教学: (一)学时分 会计学专业《成本会计》课程计划授课总学时为48学时,记3学分。各具体章节教学的参考时数分配 如下: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1 ·节成本的经济实 原理 质和作用 :节成本会计的对 与其它会计学科的 第1章总 系:成本定义;产品 论 成本的经济含义和成本 3 节 成本会计的职 成本会计工作 月 成本核算定义 的 成本核算 第 节成本的内容与 第2章成 分类 本核算 第二节成本计算对象 方法体 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定, 成本计算对象的利 3 系 6 辅助生产费用 助蛋方法及在 品成本计算
意义,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第二节 成本报表编制、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四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五节 各种费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要点: (一)了解 1.成本报表含义; 2.成本分析的含义; 2.成本报表种类; 3.制造费用明细表。 (二)理解 1.成本报表作用; 2.成本分析的原则; 3.商品产品成本表的构成及编制; 4.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三)掌握 1.连环替代法进行成本分析; 2.差额计算法进行成本分析。 (四)熟练掌握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完成情况的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三、学时分配 会计学专业开设的成本会计学课程,应当按以下要求组织教学: (一)学时分配 会计学专业《成本会计》课程计划授课总学时为48学时,记3学分。各具体章节教学的参考时数分配 如下: 序 号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学 时 1 成本 核算 原理 第1章总 论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 质和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 象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 能和任务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 的组织 成本会计定义和发展过 程;成本会计职能和目 的;与其它会计学科的 关系;成本定义;产品 成本的经济含义和成本 特性;成本的内容与分 类;我国有关制度对产 品成本的开支范围规 定。 3 第2章成 本核算 方法体 系 第一节 成本的内容与 分类 第二节 成本计算对象 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第三节 成本核算原 则、要求与假设 成本核算定义、作用、 目的。成本核算方法体 系;成本的内容与分 类;成本计算对象的概 念和成本计算对象的确 定,成本计算对象的种 类;成本计算方法;产 品成本计核算一般程 序;成本核算原则、要 求与假设。 3 第3章生 产费用 汇集与 分配 第一节 要素费用的汇 集与分配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 汇集与分配 强调成本核算程序;重 点讲授材料、人工和辅 助费用的分配方法及在 产品成本计算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