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体动压润滑 1883年,Towe对火车轮轴的滑动轴承进行试验,首次发现 轴承中的油膜存在流体压力。 1886年, Reynolds针对 Tower发现的现象应用流体力学推导 岀 Reynolds方程,解释了流体动压形成机理,从而奠定了流 体润滑理论研究的基础。 1904年, Sommerfeld求出了无限长圆柱轴承的 Reynolds方 程的解析解 1954年, Ocvirk建立了无限短轴承的解析解,促使流体润滑 理论得以应用于工程近似设计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采用有 差分、变分和有限元等方法求得各种结构和工况条件下的有 狠长轴承数值解,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结果,使得流体润滑理 论日趋成熟 1985年,王玉良用有限差分法完成某实验轴承的数值解
二、流体动压润滑 ¡ 1883年,Tower对火车轮轴的滑动轴承进行试验,首次发现 轴承中的油膜存在流体压力。 ¡ 1886年,Reynolds针对Tower发现的现象应用流体力学推导 出Reynolds方程,解释了流体动压形成机理,从而奠定了流 体润滑理论研究的基础。 ¡ 1904年,Sommerfeld求出了无限长圆柱轴承的Reynolds方 程的解析解。 ¡ 1954年,Ocvirk建立了无限短轴承的解析解,促使流体润滑 理论得以应用于工程近似设计。 ¡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采用有限 差分、变分和有限元等方法求得各种结构和工况条件下的有 限长轴承数值解,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结果,使得流体润滑理 论日趋成熟。 ¡ 1985年,王玉良用有限差分法完成某实验轴承的数值解
1.动压润滑形成机理 流体动压润滑形成机理在于,摩擦表面 的相对运动将粘性流体带人楔形间隙,从而 使得润滑膜产生压力以承受载荷,这就是所 的动压效应。润滑膜为粘性流体膜,其厚 度处于|~100μm数量级,属于厚润滑膜;其 理论基础是粘性流体力学.流体动压润滑通 常应用于面接触摩擦副,如机床和汽轮发电 机组等动力机械中的滑动轴承
流体动压润滑形成机理在于,摩擦表面 的相对运动将粘性流体带人楔形间隙,从而 使得润滑膜产生压力以承受载荷,这就是所 谓的动压效应。润滑膜为粘性流体膜,其厚 度处于I~100 μm数量级,属于厚润滑膜;其 理论基础是粘性流体力学.流体动压润滑通 常应用于面接触摩擦副,如机床和汽轮发电 机组等动力机械中的滑动轴承。 1.动压润滑形成机理
运动副工作时,两工作表面之间的相 对坛动可将润滑剂带入工作区,并建立 定的油(动)撑外载荷,形成油膜,倮 护工作表面,形成所谓“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1)两表面之间有相对的运动(滚动或滑动) 2)两表面之间有楔形间隙,润滑油从大 口进入,小口流出; 3)两表面之间润滑剂有一定的粘度 这就是所谓的流体动压润滑的三要素
F b O
F v x y b a c o ho
2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过程 F F F △ LO1 0 0 \/hi e min 静止状态 启动 稳定工作状态
2.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过程 △ F F F hmin o o1 o o1 o1 o a e d D 静止状态 启动 稳定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