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组合体 第1讲 课题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课型 理论 教学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组合体的分类及其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的画图 目的 重点1.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难点2.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 凶多媒体区实物区图画□投影/幻灯/电视/电影□其它媒体 媒体 款学区讲法囗论法口谈话法□指导法 方法囗演示法口参观法口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概述 由一些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 组成组合体的这些基本形体一般都是不完整的,它们被以各种方式叠加或切割以后,往往只是基本 形体的一部分,由于这些不完整的基本体在三个投影面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投影 大圆筒 肋板 底板 小圆筒 1.三视图的形成
第六章 组 合 体 第 1 讲 课题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课型 理 论 教学 目的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组合体的分类及其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的画图 重点 难点 1.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2.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实物 图画 投影/幻灯/电视/电影 其它媒体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指导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习法 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一.概述 由一些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 组成组合体的这些基本形体一般都是不完整的,它们被以各种方式叠加或切割以后,往往只是基本 形体的一部分,由于这些不完整的基本体在三个投影面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投影。 1.三视图的形成 A B C D 肋板 底板 大圆筒 小圆筒
投影面体系,是由Ⅴ面、H面、W面组成。将这个组合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向三 个投影面进行投射,这样,我们得到了这个组合体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令Ⅴ面不动,H面绕o轴向下旋转9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使三个投影面位于一个平 面上,这样,物体的三个投影随着投影面的转动,也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了。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机件的多面正投影称为视图。 三个投影面中的三个投影称之为三个视图。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也就是从前往后投射,在V面上得到的视图 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也就是从上往下投射,在H面上得到的视图 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也就是从左往右投身,在W面上得到的视图。 三视图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能改变。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按照这 种位置配置的视图,国家标准规定不标注视图的名称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组合体的三个视图和三面投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前面关于点、线 面和立体的投影特性,完全适用于组合体的三视图。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规定:当组合体摆正以后, 左右方向(Ⅹ轴方向)称为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称为高,前后方向(Y轴方向)称为宽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主、俯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长;主、左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高;俯、左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 由此可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且前后对应。 这“三等”关系,是画图和看图必须遵循的投影规律。不仅整个物体的投影要符合这一规律,物体 的局部投影也必须符合这条规律 3.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按组合体中各基本形体组合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形状特征,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叠加、切割 和综合三种形式。 (1)叠加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相互堆积、叠加 (2)切割从较大基本形体中挖切出较小形体而形成的组合体。 (3)综合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组合体称为综合型的组合体 4.几何形体间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1)平齐相邻两形体的表面互相平齐连成一个平面,连接处没有界线。 (2)相切两形体表面相切时,其相切处是圆滑过渡,无分界线,故在视图上相切处不应画线。 如果它们的公切平面垂直于投影面,则应画出相切的素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 (3)相交两形体表面相交分为截交和相贯两种情形,其相交处应分别画出截交线或相贯线。 5.形体分析法 假想将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这些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以及它们的 相对位置关系,以便于进行画图、看图和标注尺寸,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二.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叠加式组合体的画 (1)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 相对位置及其在某方向上是否对称,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概念,为画其视图作好准备。 (2)视图选择
一个三投影面体系,是由 V 面、H 面、W 面组成。将这个组合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向三 个投影面进行投射,这样,我们得到了这个组合体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令 V 面不动,H 面绕 OX 轴向下旋转 90°,W 面绕 OZ 轴向右旋转 90°,使三个投影面位于一个平 面上,这样,物体的三个投影随着投影面的转动,也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了。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机件的多面正投影称为视图。 三个投影面中的三个投影称之为三个视图。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也就是从前往后投射,在 V 面上得到的视图; 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也就是从上往下投射,在 H 面上得到的视图; 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也就是从左往右投身,在 W 面上得到的视图。 三视图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能改变。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按照这 种位置配置的视图,国家标准规定不标注视图的名称。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组合体的三个视图和三面投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前面关于点、线、 面和立体的投影特性,完全适用于组合体的三视图。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规定:当组合体摆正以后, 左右方向(X 轴方向)称为长,上下方向(Z 轴方向)称为高,前后方向(Y 轴方向)称为宽。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主、俯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长;主、左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高;俯、左两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 宽。由此可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且前后对应。 这“三等”关系,是画图和看图必须遵循的投影规律。不仅整个物体的投影要符合这一规律,物体 的局部投影也必须符合这条规律。 3.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按组合体中各基本形体组合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形状特征,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叠加、切割 和综合三种形式。 (1)叠加 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相互堆积、叠加。 (2)切割 从较大基本形体中挖切出较小形体而形成的组合体。 (3)综合 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组合体称为综合型的组合体。 4.几何形体间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1) 平齐 相邻两形体的表面互相平齐连成一个平面,连接处没有界线。 (2)相切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其相切处是圆滑过渡,无分界线,故在视图上相切处不应画线。 如果它们的公切平面垂直于投影面,则应画出相切的素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 (3)相交 两形体表面相交分为截交和相贯两种情形,其相交处应分别画出截交线或相贯线。 5.形体分析法 假想将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这些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以及它们的 相对位置关系,以便于进行画图、看图和标注尺寸,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二.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叠加式组合体的画 (1)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成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 相对位置及其在某方向上是否对称,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概念,为画其视图作好准备。 (2)视图选择
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物体的摆放位置。三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 图,般选择反映其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互位置关系最多的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主视图的摆放位置应反映位置特征,并使其表面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多地处于平行或垂直位置,也可选 择其自然位置。在此前提下,还应考虑使俯视图和左视图上虛线尽可能地减少。主视图一旦确定,其它 视图也就随之而定 (3)定比例、布置视图 视图选择好后,首先根据组合体的大小和图幅规格,选定画图比例。然后,考虑标注尺寸所需的位 置,力求匀称地布置视图。 (4)画图步骤 e (e)画肋板 (f)检查、描深 画轴承座三视图的步骤 1)画各个视图的作图基准线。 通常选组合体中投影有积聚性的对称面、底面(上或下)端面(左、右、前、后)或回转轴线、 对称中心线作为画各视图的基准线。 2)按形体分析画各个基本形体的 为了快速而准确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底稿时还应注意 ①按形体分析,可先下、后上、再中间地逐一画出每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这样有利于保持投影关 系,提高作图的准确性和作图效率。 ②每个形体应先从具有积聚性或反映实形的视图开始,然后画其它投影,并且三个视图最好同时进 行绘制,可以避免漏线、多线、确保投影关系正确和提高绘图速度 ③注意各形体之间表面的连接关系 ④要注意各形体间内部融为整体,绘图时不应该将形体间融为整体而不存在的轮廓线画岀
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物体的摆放位置。三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 图,一般选择反映其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互位置关系最多的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主视图的摆放位置应反映位置特征,并使其表面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多地处于平行或垂直位置,也可选 择其自然位置。在此前提下,还应考虑使俯视图和左视图上虚线尽可能地减少。主视图一旦确定,其它 视图也就随之而定。 (3)定比例、布置视图 视图选择好后,首先根据组合体的大小和图幅规格,选定画图比例。然后,考虑标注尺寸所需的位 置,力求匀称地布置视图。 (4)画图步骤 1)画各个视图的作图基准线。 通常选组合体中投影有积聚性的对称面、底面(上或下)、端面(左、右、前、后)或回转轴线、 对称中心线作为画各视图的基准线。 2)按形体分析画各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 为了快速而准确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底稿时还应注意: ①按形体分析,可先下、后上、再中间地逐一画出每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这样有利于保持投影关 系,提高作图的准确性和作图效率。 ②每个形体应先从具有积聚性或反映实形的视图开始,然后画其它投影,并且三个视图最好同时进 行绘制,可以避免漏线、多线、确保投影关系正确和提高绘图速度。 ③注意各形体之间表面的连接关系。 ④要注意各形体间内部融为整体,绘图时不应该将形体间融为整体而不存在的轮廓线画出。 (e) 画肋板 (f) 检查、描深 画轴承座三视图的步骤
⑤检查、描深 用细实线画完的底稿要特别注意检查各基本形体表面间的连接、相交、相切等关系的处理,是否符 合投影原则。检査无误后,擦去多余底稿线,按机械制图的线型标准描深。 2.切割式组合体的画法 画切割式的组合体,一般按照先整体后切割的原则,首先画出完整基本体的三视图,再依次画岀被 切割部分的视图。作图时,应注意线型的变化,并从具有积聚性或反映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襕图画起 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习题:6-1题、6-3题 第2讲 课题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课型 理论 教学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目的 重点1.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难点2.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尺寸标注的清晰和正确。 教学 凶多媒体凶实物区图画□投影/幻灯/电视/电影□其它媒体 媒体 教学区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指导法 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组合体的形状由它的视图来反映,组合体的大小则由所标注的尺寸来确定。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本 要求是
⑤检查、描深 用细实线画完的底稿要特别注意检查各基本形体表面间的连接、相交、相切等关系的处理,是否符 合投影原则。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底稿线,按机械制图的线型标准描深。 2.切割式组合体的画法 画切割式的组合体,一般按照先整体后切割的原则,首先画出完整基本体的三视图,再依次画出被 切割部分的视图。作图时,应注意线型的变化,并从具有积聚性或反映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画起。 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习题:6-1 题、6-3 题 第 2 讲 课题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课型 理 论 教学 目的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重点 难点 1.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2.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尺寸标注的清晰和正确。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实物 图画 投影/幻灯/电视/电影 其它媒体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指导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习法 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组合体的形状由它的视图来反映,组合体的大小则由所标注的尺寸来确定。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本 要求是:
(1)正确所注的尺寸要正确无误,注法要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有关规定。 (2)完整所注的尺寸必须能完全确定组合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位置,不遗漏,不重复 (3)清晰尺寸的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看图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 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一般平面立体要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回转体要标注径向 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尺寸,并加上尺寸符号(直径符号“φ”或“Sφ")对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等 回转体,一般在不反映为圆的视图上标注出带有直径符号的直径和轴向尺寸,就能确定它们的形状和大 小,其余视图可省略不画。带有小括号的尺寸为参考尺寸。 三、切割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注法 基本几何体被切割(或两基本形体相贯)后的尺寸注法。对这类形体,除了需标注基本几何体的尺 大小外,还应标注截平面(或相贯的两形体之间)的定位尺寸,不应标注截交线(或相贯线)的大小 尺寸。因为截平面与几何体(或者相贯的两形体)的位置确定之后,截交线(或相贯线)的形状和大小 就确定了,若再注其尺寸,即属错误尺寸 四、平板式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常见的几种平板式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五、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1.组合体的尺寸种类 (1)定形尺寸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2)定位尺寸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若两基本形体在某一方向处于对称、叠加(或切割)同轴、平齐四种位置之一时,就可省略该方 向的一个定位尺寸;回转体的定位尺寸必须直接确定其轴线的位置。 (3)总体尺寸组合体的总长、总宽、总高尺寸。 组合体一般要标注总体尺寸,但从形体分析和相对位置上考虑,组合体的定形、定位尺寸已标注完 整,若再加注总体尺寸会出现重复尺寸。因此,每加注一个总体尺寸的同时,就要减去一个同方向的定 形尺寸或定位尺寸。 当组合体的一端为同心圆孔的回转体时,为了考虑制造方便,必须优先注出直径或半径(定形尺寸 和中心距(定位尺寸),其该方向的总体尺寸由此而定,不再标注总体尺寸。 2.组合体的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组合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或径向、轴向两个方向)至少应 各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上的点、线、平面都可以选作为尺寸基准,曲面一般不能作尺寸基准。通常 采用较大的平面(对称面、底面、端面)直线(回转轴线、转向轮廓线)点(球心)等作为尺寸基准。 3.组合体尺寸的布局要整齐、清晰 (a)正确 (b)正确 (c)错误 避免尺寸线封闭 为便于看图,不致发生误解或混淆,组合体尺寸的标注必须做到整齐、清晰。因此,标注尺寸应注 意下列几点: (1)遵守尺寸注法的国标规定。标注时,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边排列要整齐,且应小尺寸在里(靠
(1)正确 所注的尺寸要正确无误,注法要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有关规定。 (2)完整 所注的尺寸必须能完全确定组合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位置,不遗漏,不重复。 (3)清晰 尺寸的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看图。 二、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 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一般平面立体要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回转体要标注径向 和轴向两个方向的尺寸,并加上尺寸符号(直径符号“φ”或“Sφ”)。对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等 回转体,一般在不反映为圆的视图上标注出带有直径符号的直径和轴向尺寸,就能确定它们的形状和大 小,其余视图可省略不画。带有小括号的尺寸为参考尺寸。 三、切割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注法 基本几何体被切割(或两基本形体相贯)后的尺寸注法。对这类形体,除了需标注基本几何体的尺 寸大小外,还应标注截平面(或相贯的两形体之间)的定位尺寸,不应标注截交线(或相贯线)的大小 尺寸。因为截平面与几何体(或者相贯的两形体)的位置确定之后,截交线(或相贯线)的形状和大小 就确定了,若再注其尺寸,即属错误尺寸。 四、平板式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常见的几种平板式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五、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1.组合体的尺寸种类 (1)定形尺寸 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2)定位尺寸 确定组合体中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若两基本形体在某一方向处于对称、叠加(或切割)、同轴、平齐四种位置之一时,就可省略该方 向的一个定位尺寸;回转体的定位尺寸必须直接确定其轴线的位置。 (3)总体尺寸 组合体的总长、总宽、总高尺寸。 组合体一般要标注总体尺寸,但从形体分析和相对位置上考虑,组合体的定形、定位尺寸已标注完 整,若再加注总体尺寸会出现重复尺寸。因此,每加注一个总体尺寸的同时,就要减去一个同方向的定 形尺寸或定位尺寸。 当组合体的一端为同心圆孔的回转体时,为了考虑制造方便,必须优先注出直径或半径(定形尺寸) 和中心距(定位尺寸),其该方向的总体尺寸由此而定,不再标注总体尺寸。 2.组合体的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组合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或径向、轴向两个方向)至少应 各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上的点、线、平面都可以选作为尺寸基准,曲面一般不能作尺寸基准。通常 采用较大的平面(对称面、底面、端面)、直线(回转轴线、转向轮廓线)、点(球心)等作为尺寸基准。 3.组合体尺寸的布局要整齐、清晰 为便于看图,不致发生误解或混淆,组合体尺寸的标注必须做到整齐、清晰。因此,标注尺寸应注 意下列几点: (1)遵守尺寸注法的国标规定。标注时,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边,排列要整齐,且应小尺寸在里(靠 (a) 正确 (b) 正确 (c) 错误 避免尺寸线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