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泄万里。有时流到 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ya,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俊□民族生命 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曲折 断ya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___改为 改为 (3)在文段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1分) (4)根据上下文内容,请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2分) A声势浩大B.波浪滔天C.浩浩荡荡D浩如烟海 二、下面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分) 最近凤凰网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最多阅读一到两本书,远远低于其他 发达国家人均阅读量。这一消息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特别是广大读者也非常重视。 改后的句子 、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 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 过50字)(3分)
1 初二语文(上)综合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 分) 一条( )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泄万里。有时流到 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 yá,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俊□民族生命 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曲.折 断 yá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 分) _____ 改为 _____ _____ 改为 _____ (3)在文段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1 分) (4)根据上下文内容,请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2 分) A.声势浩大 B.波浪滔天 C. 浩浩荡荡 D.浩如烟海 二、下面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2 分) 最近凤凰网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最多阅读一到两本书,远远低于其他 发达国家人均阅读量。这一消息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特别是广大读者也非常重视。 改后的句子: 三、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 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 过 50 字)(3 分)
四、根据理解,回答问题(6分) 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炭似的,风带着雨星,像 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 大片血似的。冈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 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凉凉的两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地砸起 许多尘土,土里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 ,文段中“他哆嗦了两下”一句中“两下”的 词性是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 修辞。节选文段表述的意思是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问题。(5分) 秋夜曲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 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 四、根据理解,回答问题(6 分) 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炭似的,风带着雨星,像 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 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 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凉凉的两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地砸起 许多尘土,土里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他哆嗦了两下”一句中“两下”的 词性是___________,文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___修辞。节选文段表述的意思是: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问题。(5 分)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 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 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鮮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曼不枝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 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 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 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3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 分)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 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 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 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5.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7分)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 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 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 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 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 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 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 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 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 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 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 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 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 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 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 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 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
4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17 分)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 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 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 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 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 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 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 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 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 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 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 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 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 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 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 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 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 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
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 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 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一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 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 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岀规则模式,但大范围 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 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
5 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 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 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 2012 年第 3 期《散文选刊》)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 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 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 分)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 1982 年首次 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 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 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 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 2008 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