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菌培养实验 平皿培养 热死Sm菌 不生长 活Rn菌 长出R菌 热死Sm菌 长出大量R1菌和10m菌 +活Rn函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m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n型细胞并使R型 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m型细胞。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2)细菌培养实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细胞并使RII型 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 热死SIII菌—————不生长 活 RII 菌—————长出RII菌 热死SIII菌—————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 +活RII菌 平皿培养
1944年 OT.Avery、C. M Macleod和 M Mc Cart!y从热死S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 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①加S菌DNA 长出S菌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 活R菌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只有R菌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 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 是遗传因子。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活R菌 长出S菌 只有R菌 1944 年 O.T.Avery 、 C.M.MacLeod 和 M.McCarty 从 热 死 S 型 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 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 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 是遗传因子
2.噬菌体感染实验 A.D. Hershey和 M. Chase1952年 (1)首先,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放射性32P或3s 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含32P、35s的两种噬菌体。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 (1)首先,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放射性32P或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含32P、 35S的两种噬菌体
2.噬菌体感染实验 A.D. Hershey和 M. Chase,1952年 上清液中含 吸附 10分钟后 离心 15%放射性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 沉淀中含 uu一 8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1)含3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 (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 10分钟后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 吸附 离心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上清液中含 15%放射性 沉淀中含 85%放射性
以35标记蛋白质外壳做噬菌体感染实验 上清液中含 吸附 离心 75%放射性 unn 用福碎器 使空壳脱离 沉淀中含 unn 2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2)含3-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沉淀中含 25%放射性 以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做噬菌体感染实验 (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 10分钟后 用捣碎器 使空壳脱离 吸附 离心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上清液中含 75%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