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要求:掌握“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理解“公地的悲剧”模型:了解“公共选择理论”、“信息不对称”与商品市场及 劳动市场偏离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2)教学难点:“公地的悲剧”模型。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文字部分)、教学方法(方括号内文字)、辅助 手段(主要为图示)、板书(黑体字)、学时分配(条目后圆括号内标明)等】 导入语(1分钟):上次课我已经证明了,所谓的在垄断和外部性方面的市场失 灵,其实是政府失灵。本次课我要进一步证明,所谓的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市场失灵”,也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失灵,而是政 府在运作过程中的失灵。希望在我讲完后,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Public Goods Common Resources)(59分钟) 1、排他性与竞用性 所谓“排他性”(Exclusiveness)就是对产品或资源的所有权,一种物品, 只有花费了代价(比如通过购买)才能得到所有的权利:“竞用性”就是对产品 或资源的使用权,一种物品,一个人使用了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使用。私人物品 具有这两个性质。 有些资源没有排他性也没有竞用性,如国防:有些资源具有排他性却没有竞 用性,如海中的鱼。前者叫“公共物品”,后者叫“公共资源”。 2、公共物品 如下图:
D D D F Qo Q Qo 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 图3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对于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而言,市场需求曲线等于个人需求曲线的 横向加总,这前边已有论述:而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个人需求量与社会需求 量一致(非竞用性所决定),因此社会需求曲线等于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这样,供求曲线如果都能决定的话,社会的最有数量就决定了。 可惜的是,由于可以“免费乘车”,个人往往在某个价格水平下,要少报所 需求的数量。这样,社会的名义需求量总是少于社会实际的需求量。帕累托最优 难以实现。 3、公共资源 “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模型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 的文章。哈丁教授把以下的现象称为“公地的悲剧:】 用x表示某块公地上可放牧的奶牛的数量。设牛奶的需求函数为 P=a-bx 于是,放牧x头奶牛的社会总收益为 TR=Px ax bx" 边际收益为 MR,TR=[ax bx]=a-2bx 再设一头奶牛的价格为1000元,于是,放牧x头奶牛的社会总成本(TC。) 和边际成本(MC)分别为
TC=1000x MC.=1000 根据MR。=MC.即a-2bx=1000,解之得最优放牧量为 X=(a-1000)/2b (1) 现在看看实际的放牧量。当私人增加一头奶牛时,牛奶价格要下降,他的边 际收益R。当然要下降,但由于其他人的边际收益都要下降,所以社会边际收益 MR要比私人边际收益下降的多:可是,他却是按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 本的原则来安排奶牛数量的。设他所饲养的奶牛数量为x1,其他人所饲养的为x, 于是有 P=a -b(x+x2) TRp px:=ax:-b ((x+x2)x MR TR=a bxbx 根据MR。=MC,(=1000)的原则,得出 a-bx-bx1=1000 设x1=kx(k为私人奶牛数量占整个奶牛数量的比重),于是有 a -bx -bkx=1000 解之,有 x=(a-1000)/(1+k)b (2) 当k=1时,即全部公地归一个人经营时,(2)式就等于(1)式,私人放 牧量就等于社会放牧最佳量。反之,当k值极小时,比如趋向于0,则有 X=(a-1000)/b 放牧量就等于最佳数量的2倍。这就是过度放牧。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讨论: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能在何中程度上说明市场失灵?以“公地的 悲剧”为例,说明它与“产权不明晰”有何相似点?】 4、公共选择理论 【学生自读完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政府失灵”问题。】 二、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Information Incomplete and DisSymmetry) (40分钟) 1、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价值,可以看作商品。但有些类似于“公共物 品”,最主要的是它没有竞用性。 信息不完全,不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而是指客观上,市场经济不可能提 供完全的信息。原因是买卖双方的矛盾:买方不让买方知道信息,买方不会买: 让知道,买方也就用不着买了。所以,卖方就不愿提供充分的信息了。 信息的不完全还表现在买卖双方的相对方面。一般是买方对信息的拥有量 少于卖方。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资源配置偏离帕祟托最优。 2、商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1)“旧车挤走新车”模型 旧车与新车在外型上相同,虽然供给者明确告诉消费者何为新车何为旧车, 但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少于供给者,所以宁可买旧车而不买新车,生怕上当。这个 模型推而广之,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商品市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次品可以占 领市场。对这个模型的进一步说明如下。 (2)价格一质量曲线 q/p E Pe P2 图4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横轴表示价格,纵轴表示质量,q/p表示每单位价格购买的质量,也称为价 值。显然,价值在E点处最大,在这点处需求量也最大:小于或大于此点的,比 如D和F,即当价格过低或过高时,由于价值低,故需求量少。之所以会有这样 的曲线,主要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彻底了解,信息相对缺乏的缘故。由这样的
曲线所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品的需求曲线成了这样的形状: P S S2 PE 0 QD Qs 图5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当价格为P:时,由于价值最大,需求量也最大。价格高于此点,需求曲线 仍向右下方倾斜:而低于此点,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了。这样,当供给曲线和 需求曲线相交与P点的下方时,不能看作是均衡了,因为此时增加产量时,需 求价格比供给价格增加的快,在这之间选择一种价格,对供求双方都有利:所以, 价格必然要提高,直到P点。可是在此点,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成为非均衡 了。非均衡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没有达到帕祟托最优。 【以下还有保险市场、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可由学生自读完成。】 五、作业 (教科书第417页《复习与思考》第4一9题) 六、主要参考资料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十章,市场失灵和政府 调节) 七、课后记 本课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剖析所谓的“市场失灵”。但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 称问题,现在我自己还没有能够肯定这也不属于市场失灵而属于政府失灵。所以, 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外思考,并及时与我交流看法。期望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