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 社会无差异曲线 图9效用可能性曲线(边界) UA 可以确定,在两个人的社会中,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资源分配,使两个人 的效用(福利)水平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效用(福利)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但是其凹凸性则无法确定,换言之,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无规则地向右下方倾 斜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效用组合点中,究竟哪 一点能使社会总效用(福利)水平达到最大?比如上图中,究竟是E点的社会福 利高还是F点高? 对于个人而言,有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同样,对于社会而言,也有社会的无 差异曲线,其形状也是凸向原点,并且有无数多条,离原点越远,代表的社会效 用水平越高。将社会无差异曲线簇和效用可能性边界叠加在一起,就会发现,其 中有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但切点可能不止一个!比如在 上图中,切点就有E和F两处。这就说明,符合帕累托最优的个人效用(福利) 组合点和社会效用(福利)水平不可能有一一对应关系,换言之,社会福利函数 不存在。由此决定,不同的生产资源配置可以使个人的相对效用(福利)水平得 以确定,但个人的效用组合中,何者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是不能确定的。 阿罗的(Arrow)“不可能性定理”,更加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假定社会有三个人,对三种资源配置状态a、b、c进行评价。第一个人的 评价是:a优于b,b优于c,从而a优于c。记为 [a,b,c] (1) 第二个人的评价是 [b,c,a] (2)
第三个人的评价是 [c,a,b] (3) 现在,社会按照“大多数原则”进行投票,以求得出社会的评价。先评价 和b。(1)和(3)都认为是[a,b],所以社会也认为是 [a,b]; (4) 再评价b和c。(1)和(2)都认为是[b,c],所以社会也认为是 [b,c]: (5) 最后评价a和c。(2)和(3)都认为是[c,a],所以社会也认为是 [c,a]! (6) 能看出来,(4)(5)(6)是矛盾的:从(4)(5)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c], 而按照投票的结果,却是[c,a]。这就说明,社会对资源配置的福利偏好无法从 个人的福利偏好中得出。 这就造成了一种可怕的后果: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在自由竞争的市 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标准, 即能使经济状态具有效率,但是,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某种生产资源配置 而言,最有效率的产品分配,正是一些人(甚至大多数人)得到的产品极少从而 福利水平极低,而另一些人(甚至极少数人)得到的产品极多从而福利水平极高, 换言之,追求帕累托最优和经济效率的结果,可能是社会的极不公平(俗称“两 极分化”)。为此,社会必须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有所作为。 三、效率和公平(Efficiency and Fair)(50分钟) 【本小段内容在教师的辅导下由学生自学加讨论完成】 1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1)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 【用以下模型讲授】
B 0 图10伴随着效率提高的分配变化Q 假定是两个人的社会,社会产品总量为Q,在45°线QQ上的任何一点分配, 都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都是最优效率的。现在假定,产品在A点进行了分配, 这种分配无疑存在着帕某托改进,即存在着提高效率的余地。改进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类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增进公平,比如,把A点移到B点;第二类是在提 高效率的过程中没有增加公平,比如把A点移动到C点:第三类是在提高效率的 同时相对地降低了公平,比如把A点移动到D和E点:第四类是在提高效率的同 时绝对地降低了公平,比如把A点移动到G和F点。 (2)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平等化的效率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效率 损失,它是为获得更大程度的平等而不得不支出的各种费用:另一个是间接的效 率损失,它产生于平等化本身所带来的各种“反刺激”效应。 2、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自读和讨论想结合】 五、作业 (教科书第368页《复习与思考》第6一10题) 六、主耍参考资料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 福利经济学) 七、课后记 以上两次课的难点比较多,担心学生不会很好地领悟,但从结果上看,学生 还是比较快地领悟了,主要原因是在党中央号召建立和谐社会而老百姓也迫切需 要一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对本课的内容(社会福利,效率和公平等)感 兴趣。由此可见,如何从社会实际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 兴趣,应该是大学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因为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社会产 生了一定的责任感了。 第3次课(第5、6学时)》 一、授课题月: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与微观经济政策(三)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素质上,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反垄断意识,自觉地爱护 环境,注意消费行为的外部性:思想上,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和 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 (2)教学要求:掌握垄断的帕崇托改进方法、“寻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外 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尤其掌握“科斯定理”的原理;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 制”:了解“反垄断法”和其他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垄断的帕崇托改进”、“寻租理论”、“科斯定理”。 (2)教学难点:“寻租理论”、“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文字部分)、教学方法(方括号内文字)、 辅助手段(主要为图示)、板书(黑体字)、学时分配(条月后圆括号内标明) 等】 导入语(1分钟):前血两次课已经充分证明,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帕 崇托最优:现在,我们却要讨论“市场失灵”,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原来,所 谓“市场失灵”,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失灵了,而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市场失灵 了,而垄断的成因,就有一条很重要的,即政府赋予的特权。因此,在将本课和 下节课的过程中,我要努力证明,所谓的“市场失灵”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失灵, 而是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的失灵。希望在我讲完后,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垄断(49分钟)》 1、垄断与低效率 垄断厂商存在着帕某托改进。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