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比重 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下尿比重约为 1.015~1.025之间,晨尿约1.020左右,婴幼 儿尿比重偏低。 尿比重增高:①高热、脱水。②糖尿病因尿内 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③清蛋白 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增高。 低比重尿: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 竭少尿期及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 病等
5.比重 正 常 成年 人在 普 通膳 食下 尿 比重 约 为 1.015~1.025之间,晨尿约1.020左右,婴幼 儿尿比重偏低。 尿比重增高:①高热、脱水。 ②糖尿病因尿内 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③清蛋白 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增高。 低比重尿: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 竭少尿期及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 病等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 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障(排斥具有负电荷的溶质)的作用 血浆中大量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 膜;小分子量的蛋白(≤20000),如p2微球蛋白、 α2一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近曲 小管经胞饮作用下95%以上被重吸收,故尿中的蛋白质 含量甚少,故一般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 蛋白尿:为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00mg/L或 50mg/4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称为蛋白尿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 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障(排斥具有负电荷的溶质)的作用, 血浆中大量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 膜;小分子量的蛋白(<20 000),如β2一微球蛋白、 α2一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近曲 小管经胞饮作用下95%以上被重吸收,故尿中的蛋白质 含量甚少,故一般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 蛋白尿:为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00mg/L或 50mg/4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称为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的分类: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60309S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或假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8) 体位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的分类: (1) 肾小球性蛋白尿 (2) 肾小管性蛋白尿 (3) 混合性蛋白尿 (4) 溢出性蛋白尿 (5) 组织性蛋白尿 (6) 偶然性蛋白尿或假性蛋白尿 (7) 功能性蛋白尿 (8) 体位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 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 (或)滤过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特别是 清蛋白滤过,又称清蛋白尿。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又分为2种: 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 严重的损伤断裂,尿蛋白可呈现出血循环中蛋白的成分 有大分子量的蛋白,称肾病性蛋白尿,几乎均是原发性 肾小球病,可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 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 (或)滤过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特别是 清蛋白滤过,又称清蛋白尿。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又分为2种: 选择性蛋白尿 :以清蛋白为主,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 严重的损伤断裂,尿蛋白可呈现出血循环中蛋白的成分: 有大分子量的蛋白,称肾病性蛋白尿,几乎均是原发性 肾小球病,可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 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正常或不正常,因近曲 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此时产生的蛋白尿称之 临床意义 ①小管间质病变 ②中毒性肾间质损害 ③一些中草药如马兜铃、木通过量可引起高度选择性 的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明显管型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 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正常或不正常,因近曲 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此时产生的蛋白尿称之 。 临床意义 ①小管间质病变 ②中毒性肾间质损害 ③一些中草药如马兜铃、木通过量可引起高度选择性 的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明显管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