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 例题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方法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 三看首尾段。 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题型一 例题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 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方法分析: 1、明确说明内容,需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从三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抓中心句 三看首尾段。 模式: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 解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配合的自然美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 1如果—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 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 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 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 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 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 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 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 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 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 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 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 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 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 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 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 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 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 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 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 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 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理清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因→结果 象→本质(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要→次要 体→局部 ☆时间顺序: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 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 低→高…… •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 原因→结果 •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 主要→次要 • 整体→局部 …… •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 ↑ 季节:春→冬; …… •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 “蚕 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理清说明顺序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 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 (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般→个别) 3、光辉成就→首先一其次一再其次 (结果→原因 主要一次要) 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一佛印(概括→具体) 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空间顺序) 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 屋顶上 往 走去、出了、来到、一选(空间顺序) 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 从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 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 → 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 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 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 从…… (时间顺序) (一般→ 个别) (结果→原因; 主要—次要) (概括→ 具体)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