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力 ·车身后背形状与空气阻力 截尾式 两厢式与三厢式 行李箱高度 A-知尾式 、a 车身长度9 B-报流线 25024025 150235033 中号123456 500 Z(nn) 化% 2|-4348|3.5|6130 3.气阻力 33诱导阻力 induced drag) 在侧面由下向上的气流形成的涡流 vortice)的作用下,车顶上面 的气流在后背向下偏转,使产生的实际升力有一向后的水平分力,这个 分力就是诱导阻力 洗流不易分离。 实际升力 洗流下洗速度 22
11 • 车身后背形状与空气阻力 • 截尾式 • 两厢式与三厢式 • 行李箱高度 3.空气阻力 3.3 诱导阻力(induced drag) 在侧面由下向上的气流形成的涡流(vortice)的作用下,车顶上面 的气流在后背向下偏转,使产生的实际升力有一向后的水平分力,这个 分力就是诱导阻力。 洗流不易分离。 3.空气阻力 21 22
3.气力 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诱导阻力越大; 后背倾角越大,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 ·气流在后背的流程越长,诱导阻力越大。 分离点前移,气流在后背的流程减小 后背倾角的变化,对形状阻力和诱导阻力都有影响。 随倾角增大,诱导阻力增大,并随分离点前移,增大速度减缓 最终减小,至消失; 后背倾角增大,形状阻力先减小,再增大,分离点前移至后背 顶端时,不再增大 3.气阻力 车身后背上减小诱导阻力的措施 选择适当的后背倾角 后背后缘处为尖锐棱角 形成稳定的气流分离线;减小转角处产生的诱导阻力 设扰流器 减小诱导阻力,同时减小空气升力
12 • 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诱导阻力越大; 后背倾角越大,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 • 气流在后背的流程越长,诱导阻力越大。 分离点前移,气流在后背的流程减小。 • 后背倾角的变化,对形状阻力和诱导阻力都有影响。 随倾角增大,诱导阻力增大,并随分离点前移,增大速度减缓, 最终减小,至消失; 随后背倾角增大,形状阻力先减小,再增大,分离点前移至后背 顶端时,不再增大。 3.空气阻力 • 车身后背上减小诱导阻力的措施 • 选择适当的后背倾角 • 后背后缘处为尖锐棱角 形成稳定的气流分离线;减小转角处产生的诱导阻力。 • 设扰流器 减小诱导阻力,同时减小空气升力。 3.空气阻力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