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无机化学 英文名称: Medium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结构化学 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 读本课程时能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光谱学知识 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Introductory y) 教学内容 (1)无机化学的沿革 (2)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2)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了解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章原子、分子和元素周期性 教学内容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1页共8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 1 页 共 8 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无机化学 英文名称:Medium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32 总 学 分:3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结构化学 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 读本课程时能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光谱学知识 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Introductory) 教学内容: (1)无机化学的沿革 (2)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2) 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 了解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章 原子、分子和元素周期性 教学内容:
(1)原子结构理论概述 (2)共价键理论概述 (3)小分子的立体化学 (4)分子对称性与点群 (5)周期反常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屏蔽常数,电负性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 (2)了解以O2和N2为代表的同核双原子分子、以C0和NO为代表的异核双原子分子、以BeH2和H2O 为代表的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的建立; (3)了解在不同键角时的分子轨道的能级能量变化 (4)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论要点和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5)熟悉分子的对称性与偶极矩的关系 (6)了解分子的对称性与旋光性判定法则 (7)熟悉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⑧)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元素的不规则性,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态的 不稳定性,惰性电子对效应,第五、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相似性,次周期性。 教学重点:屏蔽常数,电负性;几种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作业:习题p75业2,7,12,17 第二章酸碱和溶剂化学(Acid- Base and sol vent chemistry) 教学内容: (1)酸碱理论 (2)溶剂化学 (3)酸碱强度的量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掌握 Lewis电子酸碱理论及HSAS规则、质子酸碱理论及其应用的知识 (2)要求掌握各种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 (3)了解影响含氧酸的酸性及质子酸碱、电子酸碱强度的因素 (4)了解超酸和魔酸的理论及其应用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2页共8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 2 页 共 8 页 (1)原子结构理论概述 (2)共价键理论概述 (3)小分子的立体化学 (4)分子对称性与点群 (5)周期反常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屏蔽常数,电负性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 (2)了解以 O2和 N2 为代表的同核双原子分子、以 CO 和 NO 为代表的异核双原子分子、以 BeH2和 H2O 为代表的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的建立; (3)了解在不同键角时的分子轨道的能级能量变化 (4)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论要点和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5)熟悉分子的对称性与偶极矩的关系 (6)了解分子的对称性与旋光性判定法则; (7)熟悉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8)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元素的不规则性,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态的 不稳定性,惰性电子对效应,第五、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相似性,次周期性。 教学重点:屏蔽常数,电负性;几种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作 业: 习题 p75 业 2,7,12, 17 第二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Acid-Base and solvent chemistry) 教学内容: (1) 酸碱理论 (2)溶剂化学 (3)酸碱强度的量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掌握 Lewis 电子酸碱理论及 HSAS 规则、质子酸碱理论及其应用的知识。 (2)要求掌握各种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 (3)了解影响含氧酸的酸性及质子酸碱、电子酸碱强度的因素; (4)了解超酸和魔酸的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质子溶剂,水合焓,非水质子溶剂(酸性质子溶剂、碱性质子溶剂、类水两性溶剂),非质 子溶剂( van der waals溶剂, Lewis碱溶剂,离子传递溶剂,熔盐体系)。水溶液中质子酸 碱的强度,含氧酸的酸性,,电子酸碱的强度,超酸和魔酸 教学难点: Lewis电子酸碱理论及HSAS规则,质子酸碱:非水溶剂中质子酸碱的强度酸度函数H° 作业:习题p107页2,5,6,8,9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的植被与表征自学 第四章:无机材料化学自学 第五章:s区元素(s- Block elements) 教学内容: (1)自由能、化学平衡和稳定性概念 (2)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 (3)冠醚配合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自由能、平衡常数的概念 (2)辨别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3)能计算离子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4)能正确使用理论模型和热力学循环方法计算晶格能: (5)熟悉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6)能正确建立玻恩一哈伯热化学循环并用以计算各种热力学量 (7)掌握冠醚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8)了解影响冠醚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重点: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晶格能,玻恩一哈伯热化学循环,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 的应用:冠醚,冠醚配合物的结构,冠醚配合物的配位性能 教学难点:晶格能,玻恩一哈伯热化学循环,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作业:习题p21页6,11 第六章:p区元素(p- Block elements) 教学内容 (1)硼烷化学 (2)无机碳化学 (3)无机高分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3页共8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 3 页 共 8 页 教学重点:质子溶剂,水合焓,非水质子溶剂(酸性质子溶剂、碱性质子溶剂、类水两性溶剂),非质 子溶剂(van der Waals 溶剂,Lewis 碱溶剂,离子传递溶剂,熔盐体系)。水溶液中质子酸 碱的强度,含氧酸的酸性,,电子酸碱的强度,超酸和魔酸 教学难点:Lewis 电子酸碱理论及 HSAS 规则,质子酸碱;非水溶剂中质子酸碱的强度酸度函数 H0 作 业: 习题:p107 页 2,5,6,8,9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的植被与表征 自学 第四章:无机材料化学 自学 第五章:s 区元素(s-Block elements) 教学内容: (1) 自由能、化学平衡和稳定性概念 (2)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 (3)冠醚配合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复习自由能、平衡常数的概念; (2)辨别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3)能计算离子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4) 能正确使用理论模型和热力学循环方法计算晶格能; (5) 熟悉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6) 能正确建立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并用以计算各种热力学量 (7)掌握冠醚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8)了解影响冠醚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重点: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晶格能,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 的应用;冠醚,冠醚配合物的结构,冠醚配合物的配位性能 教学难点:晶格能,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作 业: 习题:p221 页 6,11 第六章:p 区元素(p-Block elements) 教学内容: (1) 硼烷化学 (2)无机碳化学 (3)无机高分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硼烷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命名规则 (2)了解硼烷结构的定域键处理和分子轨道处理 (3)了解硼烷的典型反应 (4)了解无机碳化学的新进展:了解碳单质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及其用途 (5)了解无机高分子的一般性质 6)了解无机高分子的结构及其用途 教学重点:硼烷,硼烷的命名,硼烷的结枃分类,杂硼烷,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和金属硼烷:碳单 质及其衍生物:无机高分子的特点,构成无机高分子物质的元素,无机高分子物质的分 类、命名,无机高分子物质举例 教学难点:杂硼烷,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和金属硼烷 作业:习题p297页1,7,8,10 第七章:d区元素()一配位化合物 (1)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 (2)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理论 (3)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4)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性 (5)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不同配位数的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2)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各种异构现象 (3)掌握晶体场(正八面体场,正四面体场,平面正方形场)中d轨道能级的分裂 (4)熟悉分裂能的概念和光谱化学序列 (5)了解电子成对能的概念和能对配合物高低自旋进行预测 (6)熟悉晶体场稳定化能的概念并用于对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进行讨论 (7)了解配体内部的电子光谱,配位场光谱,电荷迁移光谱的特征 (8)了解配体取代反应的机理 (9)了解八面体配合物、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机理 教学重点: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立体异构,光学异构,化学结构异构;价键理论(VB理论),晶 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纯自旋磁矩,轨道磁性对磁矩的贡献,旋轨 偶合对磁性的影响:配体取代反应的机理,过渡态理论,配合物的活性与惰性,八面体 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配体的反位效应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4页共8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 4 页 共 8 页 (1)掌握硼烷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命名规则 (2)了解硼烷结构的定域键处理和分子轨道处理 (3)了解硼烷的典型反应 (4)了解无机碳化学的新进展; 了解碳单质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及其用途 (5)了解无机高分子的一般性质 (6) 了解无机高分子的结构及其用途 教学重点:硼烷,硼烷的命名,硼烷的结构分类,杂硼烷,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和金属硼烷;碳单 质及其衍生物;无机高分子的特点,构成无机高分子物质的元素,无机高分子物质的分 类、命名,无机高分子物质举例 教学难点:杂硼烷,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和金属硼烷 作 业: 习题:p297 页 1,7,8,10 第七章:d 区元素(Ⅰ)-配位化合物 (1)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 (2)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理论 (3)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4)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性 (5)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不同配位数的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2)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各种异构现象 (3)掌握晶体场(正八面体场,正四面体场,平面正方形场)中 d 轨道能级的分裂 (4)熟悉分裂能的概念和光谱化学序列 (5)了解电子成对能的概念和能对配合物高低自旋进行预测 (6)熟悉晶体场稳定化能的概念并用于对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进行讨论 (7)了解配体内部的电子光谱,配位场光谱,电荷迁移光谱的特征 (8)了解配体取代反应的机理 (9)了解八面体配合物、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机理 教学重点: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立体异构,光学异构,化学结构异构;价键理论(VB 理论),晶 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纯自旋磁矩,轨道磁性对磁矩的贡献,旋—轨 偶合对磁性的影响;配体取代反应的机理,过渡态理论,配合物的活性与惰性,八面体 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配体的反位效应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立体异构,光学异构,化学结构异构;价键理论(VB理论),晶 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作业:习题:p390页2,3,10,16,19,20,26 第八章:d区元素()一元素化学 教学内容: (1)过渡元素的定义及其分类 (2)d轨道的特征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结构 (3)第一过渡系的元素的化学 (4)重过渡元素的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d轨道的特征 (3)了解第一过渡系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制备原理 (4)了解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 (5)了解第一过渡系几种典型元素的一般化学问题 (6)掌握重过渡元素的特点 (7)初步了解铂系金属配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过渡元素的定义,过渡元素的分类;d轨道的特征,(n-1)d与ns轨道能级,过渡元素的 电子构型:单质和化合物制备,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元素的化学:重过渡 元素的特点,存在与制备,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氧化态及其简单化合物,配合物:铂 系金属的特点,铂系金属的配合物,铂系金属的用途 教学难点:d轨道的特征,(n-1)d与ns轨道能级,过渡元素的电子构型:铂系金属的配合物 第九章:d区元素(Ⅲ)一有机金属化合物、簇合物 教学内容: (1)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2)金属羰基化合物及类羰基化合物 (3)过渡金属不饱和链烃配合物 (4)过渡金属环多烯化合物 (5)过渡金属的簇合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有效原子序数规则及其应用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5页共8页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 5 页 共 8 页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立体异构,光学异构,化学结构异构;价键理论(VB 理论),晶 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作 业: 习题:p390 页 2,3,10,16, 19,20,26 第八章:d 区元素(II)-元素化学 教学内容: (1) 过渡元素的定义及其分类 (2)d 轨道的特征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结构 (3)第一过渡系的元素的化学 (4)重过渡元素的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 d 轨道的特征 (3)了解第一过渡系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制备原理 (4)了解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 (5)了解第一过渡系几种典型元素的一般化学问题 (6)掌握重过渡元素的特点 (7)初步了解铂系金属配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过渡元素的定义,过渡元素的分类;d 轨道的特征,(n-1)d 与 ns 轨道能级,过渡元素的 电子构型;单质和化合物制备,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元素的化学;重过渡 元素的特点,存在与制备,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氧化态及其简单化合物,配合物;铂 系金属的特点,铂系金属的配合物,铂系金属的用途 教学难点:d 轨道的特征,(n-1)d 与 ns 轨道能级,过渡元素的电子构型;铂系金属的配合物 第九章:d 区元素(Ⅲ)-有机金属化合物、簇合物 教学内容: (1)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2)金属羰基化合物及类羰基化合物 (3)过渡金属不饱和链烃配合物 (4)过渡金属环多烯化合物 (5)过渡金属的簇合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有效原子序数规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