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和诊断的一组资料图。 对于中国艾滋病的病史来说,198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正是这一年,中国出现了 有史以来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 1985年的某一天,北京协和医院接待了一位来华旅游却突然病倒的阿根廷游客。在对 该外籍游客进行常规检查时,医生却发现种种令人吃惊的情形,这名病人的免疫系统似乎 已经全线崩溃,任何抗感染的药物对他都无济于事,这样的状况让医生们倍感疑惑,他们 意识到,这一定是国内还不曾发现的新型疾病。后经越洋电话联系到病人的主治医,协和 医院的医生们才了解到,病人得的是艾滋病,他现在表现出的症状表明,他已经到了生命 的最后时刻。很快,病人就因合并感染离开了人世。当大家还没有从最初的惊惧中缓过神 来时候,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却说,这名外籍艾滋病人在中国去世,从某种角 度来说,对于我们可能并不是坏事。 16
16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生题 0 行动起求丹8π 向零”艾藏迈进 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艾滋病是人类共闻的敌入,圆制艾滋偶的传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流起手泉,群簧鲜力各展所长,共享“零”艾溢的末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7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二)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约100~120nm。 √核酸:两条相同SSRNA与核衣 壳蛋白(p7)结合形成双体结 构,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 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 衣壳:双层壳膜,内层为衣壳 蛋白(p24),外层为内膜蛋 白(基质蛋白)(p17)。 包膜:脂质双层 √刺突 :gp120、 gp41两种病毒 特异性糖蛋白 18
18 (二)形态与结构 ✓ 球形,直径约100~120 nm。 ✓ 核酸:两条相同ssRNA与核衣 壳蛋白(p7)结合形成双体结 构,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 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 衣壳:双层壳膜,内层为衣壳 蛋白(p24),外层为内膜蛋 白(基质蛋白)(p17) 。 ✓ 包膜: 脂质双层 ✓ 刺突: gp120、gp41两种病毒 特异性糖蛋白
●0 19
19
HIV budding Mature form Budding particles
20 HIV - bu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