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Galo小组以 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Ly小组也先后分离出了相 同的病毒,分别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 (human T-lymphoma virus type III,HTLV-IⅢ)和艾 滋病相关病毒(AIDS-related virus,ARV)。 6
6 ✓ 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Gallo小组以 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Levy小组也先后分离出了相 同的病毒,分别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 (human T-lymphoma virus type Ⅲ,HTLV-Ⅲ)和艾 滋病相关病毒(AIDS-related virus,ARV)
√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 议上,将艾滋病病毒命名为LAV/HTLV-II。并将 其定为艾滋病病原体。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引起艾滋病的逆转录 病毒命名为HIV,建议以此代替LAV/HTLV-Ⅲ。 √WHO在39届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宣布今后艾滋病病 毒即以V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7 ✓ 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 议上,将艾滋病病毒命名为 LAV/HTLV-Ⅲ。并将 其定为艾滋病病原体。 ✓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引起艾滋病的逆转录 病毒命名为HIV,建议以此代替LAV/HTLV-Ⅲ。 ✓ WHO在39届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宣布今后艾滋病病 毒即以HIV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PV、HIV发现者分享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 √2008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 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PV)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8
8 ✓ 2008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 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PV)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HPV、HIV发现者分享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
一、生物学性状 9
9 一、生物学性状
(一)分类 √V发现后几年中又有一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被发现, 因而最先发现的被重新命名为I型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1),后来发现的则被称为HV-2。 √两型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差异>40%。 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1所致;HIV-2只在西非和西 欧流行。 10
10 (一)分类 ✓ HIV发现后几年中又有一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被发现, 因而最先发现的被重新命名为Ⅰ型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1),后来发现的则被称为HIV-2。 ✓ 两型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差异>40%。 ✓ 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1所致;HIV-2只在西非和西 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