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历程: 191年前后党内形成的共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一 般估计为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 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初的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 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1951年前后党内形成的共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 般估计为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 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初的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 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历程:
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 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苣天变化。毛泽东和党中央 开始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 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 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 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和党中央 开始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 •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开始。 •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 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过渡时期总路线: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 “一化”是“主体” ,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主体 社会主义 农 业 工业化 总路线 (解决生产力) 手工业 三大改造 两翼 (变革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工商业 特点一一“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 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 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总路线 社会主义 工 业 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主体 两翼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特点——“一化”是“主体” ,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 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 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解决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