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说创作的硕果(一) 6 2 8 第六章 小说创作的硕果(二) 6 6 第七章 散文、话剧等其他文学品种 6 6 第八章 共和国文学的艰难历程 6 6 第九章 新的文学范式的建立 6 6 第十章 思想解放浪潮中的文学创作 10 2 12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期的文学 P 8 第十二章转型中的文学新作 6 6 合 计 88 6 2 96 九、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上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之近代文学部分,同时与文学理论课及中外文学有密切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当代西方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批评》与本 课程构成多维复杂的网络关系。 十、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新开设的课程,适用具有中学语文水平的学生。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978704033992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2 版. (二)教学参考书 [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978730103670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1 版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9787309023572.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第1版. 31
31 第五章 小说创作的硕果(一) 6 2 8 第六章 小说创作的硕果(二) 6 6 第七章 散文、话剧等其他文学品种 6 6 第八章 共和国文学的艰难历程 6 6 第九章 新的文学范式的建立 6 6 第十章 思想解放浪潮中的文学创作 10 2 12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期的文学 8 8 第十二章 转型中的文学新作 6 6 合 计 88 6 2 96 九、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上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之近代文学部分,同时与文学理论课及中外文学有密切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当代西方文论》《20 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批评》与本 课程构成多维复杂的网络关系。 十、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新开设的课程,适用具有中学语文水平的学生。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 . 9787040339925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 2 版. (二)教学参考书 [1] 钱理群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978730103670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 1 版. [2]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9787309023572.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第 1 版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 COMPOSITION 学时数:48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执笔者:李自国副教授 审核人:谢敏玉系主任 编写日期:2017年9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讲授写作理论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 基础课,既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本课程主 要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的一般规律,注重将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写作过程为 中心,阐明写作过程中的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以文本为中心,力求准确、恰当地 阐述文章的构成要素和原则要求以及文体规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能力为目的,在注重写作训 练的前提下,加强对写作主体的素养、写作主体的能力、写作过程的理论概括与总结。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必修课。写作作为人类社会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手段,不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与迫切性。本课程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写作过程,通过严格的写作训 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较高的写作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思维能力,能写 出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同时能辨别文体、分析文学作 品、评改作文。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础写作课不是纯理论课,而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课程。本课程既要系统讲授写作理论及其相关 知识(写作主体、写作载体的相互作用及转化生成的理论、写作技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 最新的写作研究成果、最为关注的写作现象和最新的写作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要 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同时,注 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强调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课外勤练习,多修改,养成 良好的写作习惯,努力使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2
32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 COMPOSITION 学时数:48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执笔者:李自国 副教授 审核人:谢敏玉 系主任 编写日期:2017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讲授写作理论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 基础课,既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本课程主 要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的一般规律,注重将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写作过程为 中心,阐明写作过程中的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以文本为中心,力求准确、恰当地 阐述文章的构成要素和原则要求以及文体规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能力为目的,在注重写作训 练的前提下,加强对写作主体的素养、写作主体的能力、写作过程的理论概括与总结。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必修课。写作作为人类社会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手段,不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与迫切性。本课程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写作过程,通过严格的写作训 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较高的写作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思维能力,能写 出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具有文体感的文章,同时能辨别文体、分析文学作 品、评改作文。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础写作课不是纯理论课,而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课程。本课程既要系统讲授写作理论及其相关 知识(写作主体、写作载体的相互作用及转化生成的理论、写作技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 最新的写作研究成果、最为关注的写作现象和最新的写作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要 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同时,注 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强调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课外勤练习,多修改,养成 良好的写作习惯,努力使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课后写作训练等方法。多练少讲,注重操作,以 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师生互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争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运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写作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将抽 象的写作理论知识通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生日常写作训练和作文评改,以课外写作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仲。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和作文。 (二)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二、现代写作的特性 三、写作学与基础写作课 重点:理解现代写作 难点:认识写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养的媒介 第二章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素养 二、学识素养 三、人格品位 四、审美理想 重点:生活素养和写作 难点:中西文化的审美理想 33
33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课后写作训练等方法。多练少讲,注重操作,以 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师生互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争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运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写作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将抽 象的写作理论知识通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生日常写作训练和作文评改,以课外写作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和作文。 (二)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二、现代写作的特性 三、写作学与基础写作课 重点:理解现代写作 难点:认识写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养的媒介 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素养 二、学识素养 三、人格品位 四、审美理想 重点:生活素养和写作 难点:中西文化的审美理想
第三章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1、观察与观察能力 2、怎样进行观察 二、感受能力 1、感受能力的含义与构成 2、感受能力的培养 三、思维能力 1、思维的含义与类型 2、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四、想象能力 1、想象的分类 2、写作中的想象 重点:写作主体的四种能力 难点: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 写作载体 一、材料 1、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选材的原则 3、材料的详与略 二、主题 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2、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三、结构 1、结构是文章的骨胳 2、结构的形式 3、结构的单位 四、语言 1、语言的功能 2、正确使用语言的要求 重点:写作载体的内质与外形 难点:构思、文采 第五章 表达方式与写作技法 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 2、描写 34
34 第三章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1、观察与观察能力 2、怎样进行观察 二、感受能力 1、感受能力的含义与构成 2、感受能力的培养 三、思维能力 1、思维的含义与类型 2、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四、想象能力 1、想象的分类 2、写作中的想象 重点:写作主体的四种能力 难点: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 写作载体 一、材料 1、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选材的原则 3、材料的详与略 二、主题 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2、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三、结构 1、结构是文章的骨胳 2、结构的形式 3、结构的单位 四、语言 1、语言的功能 2、正确使用语言的要求 重点:写作载体的内质与外形 难点:构思、文采 第五章 表达方式与写作技法 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二、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1、比兴与映衬 2、聚焦与立骨 3、悬念与那辗 4、巧合与误会 三、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1、意识流与蒙太奇 2、反讽与黑色幽默 3、象征与变形 四、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1、正与反 2、虚与实 3、抑与扬 4、张与驰 5、断与续 重点:写作技法的灵活运用 难点:传统写作技法与现代写作技法的差异 第六章修改完善 一、文章修改的意义 二 文章修改的内容 三、修改的方法 四、作文评改 重点:修改的内容 难点:作文评改的原则 第七章文学文体 一、散文 1、散文的沿革与概念 2、散文的审美特征 3、散文的写作 4、散文片段写作训练 二、诗歌 1、诗歌的发展与分类 2、诗歌的审美特征 3、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4、诗歌鉴赏 三、小说
35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二、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1、比兴与映衬 2、聚焦与立骨 3、悬念与那辗 4、巧合与误会 三、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1、意识流与蒙太奇 2、反讽与黑色幽默 3、象征与变形 四、写作技法的辨证艺术 1、正与反 2、虚与实 3、抑与扬 4、张与驰 5、断与续 重点:写作技法的灵活运用 难点:传统写作技法与现代写作技法的差异 第六章 修改完善 一、文章修改的意义 二、文章修改的内容 三、修改的方法 四、作文评改 重点:修改的内容 难点:作文评改的原则 第七章 文学文体 一、散文 1、散文的沿革与概念 2、散文的审美特征 3、散文的写作 4、散文片段写作训练 二、诗歌 1、诗歌的发展与分类 2、诗歌的审美特征 3、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4、诗歌鉴赏 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