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造林 事业和技术的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方亮
内蒙古造林 事业和技术的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方 亮
内蒙古生态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 的地位和作用 1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生态建设是首要 任务 §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 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km2,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为界 形成明显的地貌特征,山地以北是高平原,山地以南以丘陵 台地和平原为主。其间分布着68万km2(占575%)可利用天然草 场,20.7万km2(占17.5%)森林,6万km(占5.1%耕地。境内分布 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浑善达克 乌珠穆沁、巴音温都尔、科尔沁、呼伦贝尔十大沙漠和沙地, 以及黄河、海河(含滦河)、辽河(含大凌河)、松花江(嫩 江、额尔古纳河)、内陆河五大流域水系
一、内蒙古生态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 的地位和作用 1.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生态建设是首要 任务 §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 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km2 ,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形成明显的地貌特征,山地以北是高平原,山地以南以丘陵、 台地和平原为主。其间分布着68万km2 (占57.5%)可利用天然草 场,20.7万km2 (占17.5%)森林,6万km2 (占5.1%)耕地。境内分布 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浑善达克、 乌珠穆沁、巴音温都尔、科尔沁、呼伦贝尔十大沙漠和沙地, 以及黄河、海河(含滦河)、辽河(含大凌河)、松花江(嫩 江、额尔古纳河)、内陆河五大流域水系
§生态环境状况 全区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42万km2,占全区总 面积的356%;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187万 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5.8%。我区是全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262 万km2,我区约占1/3。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和 间接经济损失我区约占1/3。恶化的生态环境, 使我区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农牧业产量 低而不稳,贫困地区多(全区50个贫困旗县), 贫困人口多(200多万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 相适应
§生态环境状况 全区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42万km2,占全区总 面积的35.6%;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18.7万 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5.8%。我区是全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262 万km2,我区约占1/3。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和 间接经济损失我区约占1/3。恶化的生态环境, 使我区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农牧业产量 低而不稳,贫困地区多(全区50个贫困旗县), 贫困人口多(200多万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 相适应
恶劣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及不合 理利用等因素,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 生产、生活条件的头等大事,也是内 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恶劣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及不合 理利用等因素,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 生产、生活条件的头等大事,也是内 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2.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是我国北 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呈东西狭长地带,横跨东北 华北和西北三大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我国 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我区的沙地、草原是我国 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境内,是全 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危 害着京津、华北平原和黄河下游地区。因此内蒙古生 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对本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 全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胁。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内蒙 古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内 蒙古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 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 线”的宏伟目标
2.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是我国北 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呈东西狭长地带,横跨东北、 华北和西北三大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我国 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我区的沙地、草原是我国 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境内,是全 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危 害着京津、华北平原和黄河下游地区。因此内蒙古生 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对本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 全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胁。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内蒙 古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内 蒙古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 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 线”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