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 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 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 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 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 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 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 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 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 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 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 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 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紫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 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 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 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 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 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 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 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毀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 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 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 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
6 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 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 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 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 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 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 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 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 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 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 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 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 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紫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 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 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 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 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 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 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 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 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 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 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
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 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 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 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 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九四年计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作者的行踪与见闻 走上土坡,回望江景 ② 走到公园,倾听讲话 (2)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划线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于尸, 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士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 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①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②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4)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 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答案】(1)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
7 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 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 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 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 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九四年计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2)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划线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 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 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 , 我忽然觉得自己 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 ,但 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 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①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②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4)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 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答案】 (1)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
凝望钟楼/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2)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习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 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 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3)①“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 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②“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 创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4)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 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 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 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岀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 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 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 力与美。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 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 通顺。根据移步换景是赏析,地点景物的变化归纳,先后顺序为: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站在摊前, 听闻乡音:站在街上,凝望废墟:走到公园,倾听讲话;走过街道,看到新屋。 (2)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作者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重温童年记忆感觉 美好而温馨。“一具骷髅、风化的干尸、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身受的酷刑”等词句,写现 实如此残破衰败,今夕对比如此强烈,使作者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3)弄清全文的内容,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 主次,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①“新的巨厦的骨架”、“红纸条”与上文对应,表明中国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晨光微曦”,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驶向光明的未来。 (4)根据作者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结合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 作者的感情来。文章内涵丰富,可以多侧面多角度作答。文章表现巴金对泸县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暴
8 凝望钟楼/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2)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习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 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 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3)①“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 一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②“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 创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4)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 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 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 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 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 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 力与美。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 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 通顺。根据移步换景是赏析,地点景物的变化归纳,先后顺序为:走上土坡,回望江景; 站在摊前, 听闻乡音;站在街上,凝望废墟 ;走到公园,倾听讲话; 走过街道,看到新屋 。 ⑵ 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作者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重温童年记忆感觉 美好而温馨。“ 一具骷髅、风化的干尸、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身受的酷刑 ”等词句,写现 实如此残破衰败,今夕对比如此强烈,使作者 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 ⑶弄清全文的内容,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 主次,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①“新的巨厦的骨架”、“红纸条”与上文对应,表明中国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晨光微曦”,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驶向光明的未来。 ⑷根据作者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结合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 作者的感情来。文章内涵丰富,可以多侧面多角度作答。文章表现巴金对泸县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