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教案 第九讲第三章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特征 一、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 实际上,厌氧生物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 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 Louis m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 随后人类开始较大规模地应用厌氧消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和 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这些厌氧反应器现在通称为“第一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当进入上世纪50、60年代,特别是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加剧, 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得以强化,相继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工 艺,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废水处理,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与好氧生物处理工 艺相提并论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被统一称为“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彻底改变了原来 人们对厌氧生物过程的认识,因此其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以颗粒污泥为主要特点的UASB反应器的广泛应用, 在其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同样以颗粒污泥为根本的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和厌氧 内循环(IC)反应器。这些反应器又被统一称为“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二、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1、主要优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因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无需为微生 物提供氧气,所以不需要鼓风曝气,减少了能耗,而且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大量降低废水中 的有机物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 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直接用于锅炉燃烧或发电 ②污泥产量很低;这是由于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都被用 来产生沼气一一甲烷和二氧化碳了,用于细胞合成的有机物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同时,厌氧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产酸菌的产率Y为015~034 evss/ kgcod,产甲 烷菌的产率Y为0.03 kg VSS/kg COD左右,而好氧微生物的产率约为025~0.6 kass/ kg COr ③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因此, 对于某些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利用厌氧工艺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或者 可以利用厌氧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处 理效果。 2、主要缺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也存在着以下的明显缺点: ①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化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为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多 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厌氧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生化过程,不同种属间细菌的相 互配合或平衡较难控制,因此在运行厌氧反应器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 ②厌氧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产甲烷细菌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也使得厌氧 反应器的运行和应用受到很多限制和困难; ③虽然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时常常可以达到很高的处理效率, 第1页
第 1 页 第九讲 第三章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特征 一、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 实际上,厌氧生物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 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 1881 年由法国的 Louis Mouras 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 随后人类开始较大规模地应用厌氧消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和 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这些厌氧反应器现在通称为“第一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当进入上世纪 50、60 年代,特别是 70 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加剧, 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得以强化,相继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工 艺,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废水处理,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与好氧生物处理工 艺相提并论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被统一称为“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彻底改变了原来 人们对厌氧生物过程的认识,因此其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以颗粒污泥为主要特点的 UASB 反应器的广泛应用, 在其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同样以颗粒污泥为根本的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和厌氧 内循环(IC)反应器。这些反应器又被统一称为“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二、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1、主要优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 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因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无需为微生 物提供氧气,所以不需要鼓风曝气,减少了能耗,而且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大量降低废水中 的有机物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 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直接用于锅炉燃烧或发电; ② 污泥产量很低;这是由于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都被用 来产生沼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了,用于细胞合成的有机物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同时,厌氧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产酸菌的产率 Y 为 0.15~0.34kgVSS/kgCOD,产甲 烷菌的产率 Y 为 0.03kgVSS/kgCOD 左右,而好氧微生物的产率约为 0.25~0.6kgVSS/kgCOD。 ③ 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因此, 对于某些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利用厌氧工艺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或者 可以利用厌氧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处 理效果。 2、主要缺点 与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也存在着以下的明显缺点: ①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化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为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多 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厌氧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生化过程,不同种属间细菌的相 互配合或平衡较难控制,因此在运行厌氧反应器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 ② 厌氧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产甲烷细菌对温度、pH 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也使得厌氧 反应器的运行和应用受到很多限制和困难; ③ 虽然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时常常可以达到很高的处理效率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教案 但其出水水质仍通常较差,一般需要利用好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④厌氧生物处理的气味较大 ⑤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一般认为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不会降低,而且还可能由于原 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的转化导致氨氮浓度的上升。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排放量巨大,这些废水浓度高、多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我国当前的水体污染物还主要是有机污染物以及营养元素N、 P的污染:目前的形势是:能源昂贵、土地价格剧増、剩余污泥的处理费用也越来越高:厌 氧工艺的突出优点是:①能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沼气并加以利用:②运行能耗低:③有 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少;④污泥产量少,剩余污泥处理费用低:等等:厌氧工艺的综合效 益表现在环境、能源、生态三个方面 早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这是厌氧消化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初级阶段,是从1881年法国 Moras设计的自动净化 器开始到本世纪的20年代;主要代表有:①1881年法国 Moras的自动净化器:②1891 年英国 Moncrif的装有填料的升流式反应器:③1895年,英国设计的化粪池( Septic Tank) ④1905年,德国的lmho∥池(又称隐化池、双层沉淀池):等等。 字漬 污是, 消化 北粪池 这些早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共同特点是 h. Imho「迪也 ①处理废水的同时,也处理从废水中沉淀下来的污泥; ②前几种构筑物由于废水与污泥不分隔而影响出水水质 ③双层沉淀池则有了很大改进,有上层沉淀池和下层消化池 ④停留时间很长,出水水质也较差: ⑤后两种反应器曾在英、美、德、法等国得到广泛推广,在我国目前仍有应用。 厌氧消化池 随着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厌氧生物处理被认 为是效率低、HRT长、受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因此处于一种被遗弃的状态:但好氧 生物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越来越多,其稳定化处理的主要手段是厌氧消 化,这是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1927年,首次在消化池中加上了加热装置,使产气速率显 蓍提高;随后,又增加了机械搅拌器,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50年代初又开发了利用沼气 循环的搅拌装置;带加热和搅拌装置的消化池被称为高速消化池,至今仍是城市污水处理 厂中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 消化池的类型与构造 第2页
第 2 页 但其出水水质仍通常较差,一般需要利用好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④ 厌氧生物处理的气味较大; ⑤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一般认为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不会降低,而且还可能由于原 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的转化导致氨氮浓度的上升。 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排放量巨大,这些废水浓度高、多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我国当前的水体污染物还主要是有机污染物以及营养元素 N、 P 的污染;目前的形势是:能源昂贵、土地价格剧增、剩余污泥的处理费用也越来越高;厌 氧工艺的突出优点是:① 能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沼气并加以利用;② 运行能耗低;③ 有 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少;④ 污泥产量少,剩余污泥处理费用低;等等;厌氧工艺的综合效 益表现在环境、能源、生态三个方面。 早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这是厌氧消化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初级阶段,是从 1881 年法国 Mouras 设计的自动净化 器开始到本世纪的 20 年代;主要代表有:① 1881 年法国 Mouras 的自动净化器:② 1891 年英国 Moncriff 的装有填料的升流式反应器:③ 1895 年,英国设计的化粪池(Septic Tank); ④ 1905 年,德国的 Imhoff 池(又称隐化池、双层沉淀池);等等。 这些早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共同特点是: ① 处理废水的同时,也处理从废水中沉淀下来的污泥; ② 前几种构筑物由于废水与污泥不分隔而影响出水水质; ③ 双层沉淀池则有了很大改进,有上层沉淀池和下层消化池; ④ 停留时间很长,出水水质也较差; ⑤ 后两种反应器曾在英、美、德、法等国得到广泛推广,在我国目前仍有应用。 厌氧消化池 随着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厌氧生物处理被认 为是效率低、HRT 长、受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因此处于一种被遗弃的状态;但好氧 生物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越来越多,其稳定化处理的主要手段是厌氧消 化,这是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1927 年,首次在消化池中加上了加热装置,使产气速率显 著提高;随后,又增加了机械搅拌器,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50 年代初又开发了利用沼气 循环的搅拌装置;带加热和搅拌装置的消化池被称为高速消化池,至今仍是城市污水处理 厂中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 一、消化池的类型与构造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教案 厌氧消化池主要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也可应用于处理固体含量很高的有机废 水:它的主要作用是:①将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②将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机 物转化成为稳定性良好的腐殖质:③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④使得污泥的体积减少Ⅵ2以 上:⑤使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灭活,有利于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消化池的分类: 消化池可以按其形状分为:圆柱形、椭圆形(卵形)和龟甲形等几种形式:也可以按其 池顶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固定盖式和浮动盖式的消化池;或者还可以按其运行方式的 不同分为:传统消化池和高速消化池 1)传统消化池: 传统消化池又称为低速消化池,在池内没有设置加热和搅拌装置,所以有分层现象, 般分为浮渣层、上清液层、活性层、熟污泥层等,其中只有在活性层中才有有效的厌氧反应 过程在进行,因此在传统消化池中只有部分容积有效:传统消化池的最大特点就是消化反应 速率很低,HRT很长,一般为30-90天 Gas removal 污泥气 浮渣层 进泥 2)高速消化池 与传统消化池不同的是,在高速消化池中设有加热和或搅拌装置,因此缩短了有机物 稳定所需的时间,也提高了沼气产量,在中温(30~35℃)条件下,其HRT可以为15天左 右,运行效果稳定:但搅拌使高速消化池内的污泥得不到浓缩,上清液与熟污泥不易分离。 Fixed cover CH+ CO 进泥 泥水 Sludge 3)两级串联消化池 两级串联,第一级采用高速消化池,第二级则采用不设搅拌和加热的传统消化池,主要 起沉淀浓缩和贮存熟污泥的作用,并分离和排出上清液:二者的HRT的比值可采用1:1~1 4,一般为1:2。 Digeste outlet (completely mixed) (stratified)
第 3 页 厌氧消化池主要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也可应用于处理固体含量很高的有机废 水;它的主要作用是:① 将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② 将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机 物转化成为稳定性良好的腐殖质;③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④ 使得污泥的体积减少 1/2 以 上;⑤ 使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灭活,有利于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1、消化池的分类: 消化池可以按其形状分为:圆柱形、椭圆形(卵形)和龟甲形等几种形式;也可以按其 池顶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固定盖式和浮动盖式的消化池;或者还可以按其运行方式的 不同分为:传统消化池和高速消化池。 1) 传统消化池: 传统消化池又称为低速消化池,在池内没有设置加热和搅拌装置,所以有分层现象,一 般分为浮渣层、上清液层、活性层、熟污泥层等,其中只有在活性层中才有有效的厌氧反应 过程在进行,因此在传统消化池中只有部分容积有效;传统消化池的最大特点就是消化反应 速率很低,HRT 很长,一般为 30~90 天。 2) 高速消化池 与传统消化池不同的是,在高速消化池中设有加热和/或搅拌装置,因此缩短了有机物 稳定所需的时间,也提高了沼气产量,在中温(30~35C)条件下,其 HRT 可以为 15 天左 右,运行效果稳定;但搅拌使高速消化池内的污泥得不到浓缩,上清液与熟污泥不易分离。 3) 两级串联消化池 两级串联,第一级采用高速消化池,第二级则采用不设搅拌和加热的传统消化池,主要 起沉淀浓缩和贮存熟污泥的作用,并分离和排出上清液;二者的 HRT 的比值可采用 1 : 1~1 : 4,一般为 1 : 2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教案 2、消化池的构造 消化池一般由池顶、池底和池体三部分组成:消化池的池顶有两种形式,即固定盖和浮 动盖,池顶一般还兼做集气罩,可以收集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消化池的池底一般为倒 圆锥形,有利于排放熟污泥。 进泥管 泥管 1)消化池内的搅拌 在高速消化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可以分为机械搅拌和沼气搅拌两种形式。其中的机械 搅拌又分为:①泵搅拌:从池底抽出消化污泥,用泵加压后送至浮渣层表面或其它部位, 进行循环搅拌,一般与进料和池外加热合并一起进行;②螺旋浆搅拌:在一个竖向导流管 中安装螺旋桨;③水射器搅拌:利用污泥泵从消化池中抽取污泥后通过水射器喷射进入消 化池,可以起到循环搅拌的作用。而沼气搅拌又可以分为:①气提式搅拌;②竖管式搅拌 ③气体扩散式搅拌。 出气管 检修口 2)消化池内的加热 在高速消化池内一般需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中温范围内,即约为35°C左右,因此必须 考虑对进入消化池的污泥或直接在消化池内部进行加热。消化池内的加热方式主要有:①池 内蒸汽直接加热,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但容易造成局部污泥过热,会影响厌氧微生物的正常 活动,而且蒸气直接通入池内会增加污泥的含水率;②池外加热:将进入消化池的污泥预 热后再投配到消化池中,所需预热的污泥量较少,易于控制:;预热温度较高,有利于杀灭虫 卵;不会对厌氧微生物不利;但设备较复杂 二、消化池的设计计算 消化池的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消化池体积的计算与池体设计:②消化池内搅 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③消化池所需要的加热保温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 1、消化池的池体设计 目前,国内一般按污泥投配率来计算所需的消化池容积,即: 第4页
第 4 页 2、消化池的构造 消化池一般由池顶、池底和池体三部分组成;消化池的池顶有两种形式,即固定盖和浮 动盖,池顶一般还兼做集气罩,可以收集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消化池的池底一般为倒 圆锥形,有利于排放熟污泥。 1) 消化池内的搅拌: 在高速消化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可以分为机械搅拌和沼气搅拌两种形式。其中的机械 搅拌又分为:① 泵搅拌:从池底抽出消化污泥,用泵加压后送至浮渣层表面或其它部位, 进行循环搅拌,一般与进料和池外加热合并一起进行;② 螺旋浆搅拌:在一个竖向导流管 中安装螺旋桨;③ 水射器搅拌:利用污泥泵从消化池中抽取污泥后通过水射器喷射进入消 化池,可以起到循环搅拌的作用。而沼气搅拌又可以分为:① 气提式搅拌;② 竖管式搅拌; ③ 气体扩散式搅拌。 2) 消化池内的加热: 在高速消化池内一般需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中温范围内,即约为 35C 左右,因此必须 考虑对进入消化池的污泥或直接在消化池内部进行加热。消化池内的加热方式主要有:① 池 内蒸汽直接加热,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但容易造成局部污泥过热,会影响厌氧微生物的正常 活动,而且蒸气直接通入池内会增加污泥的含水率;② 池外加热:将进入消化池的污泥预 热后再投配到消化池中,所需预热的污泥量较少,易于控制;预热温度较高,有利于杀灭虫 卵;不会对厌氧微生物不利;但设备较复杂。 二、消化池的设计计算 消化池的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① 消化池体积的计算与池体设计;② 消化池内搅 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③ 消化池所需要的加热保温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 1、消化池的池体设计 目前,国内一般按污泥投配率来计算所需的消化池容积,即: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教案 式中:一消化池的有效容积,m3; -—每天需要处理的新鲜污泥的统计,m3/d P 污泥投配率 一般当采用高速消化池来处理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长的剩余污泥时,在消化温度为 30~35℃时,投配率p可取6-18%;在实际工程中,一般要求消化池不少于2个,以便轮流 检修 而国外则多按固体负荷率来计算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即 L 式中:G——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干固体量,kgSS; L一单位容积消化池固体负荷率, kg /SS/n2.d 一般认为固体负荷率L,值与污泥的含固率、消化池内的反应温度等有关,下表中的数 据可供参考: 污泥含固率(%) 固体负荷率( kglSS/m,d) 24℃ 29℃ 33℃ 35℃ 2.30 2.68 3.57 2、消化池的结构尺寸 在确定了所需的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后,就可计算消化池各部的结构尺寸,其一般要求如 ①圆柱形池体的直径一般为6-35m ②柱体高径之比为1:2 ③池总高与直径之比为0.8~1.0 ④池底坡度一般为0.08: ⑤池顶部的集气罩,高度和直径相同,一般为20m ⑥池顶至少设两个直径为0.7m的人孔 3、消化池的工艺管道 在消化池中还需要设置多种工艺管道,其中主要包括:①污泥管:进泥管、出泥管、 循环搅拌管:②上淸液排放管;③溢流管;④沼气管:⑤取样管;等 沼气的收集与利用 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厌氧消化时均会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的热值很高(一般为 21000-25000k/m3,即5000~6000kCaW/m3),是一种可利用的生物能源 1、污泥消化过程中沼气产量的估算: 沼气成分:一般认为CH150~709%,CO220-30%,H22~5%,N2~10%,微量HS等 沼气产率是指每处理单位体积的生污泥所产生的沼气量,即m3沼气m2生污泥:产气率与污 泥的性质、污泥投配率、污泥含水率、发酵温度等有关;当污泥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污 泥含水率为96%时:中温消化,投配率为6-8%,产气率可达10-12m3沼气m3生污泥:高 温消化,投配率为6-8%,产气率可达22~26m3沼气m3生污泥;投配率为13~15%,产气率 可达13~15m3沼气m生污泥 第5页
第 5 页 p V V ' = 式中:V——消化池的有效容积,m 3 ; V’——每天需要处理的新鲜污泥的统计,m 3 /d; p ——污泥投配率。 一般当采用高速消化池来处理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长的剩余污泥时,在消化温度为 30~35C 时,投配率 p 可取 6~18%;在实际工程中,一般要求消化池不少于 2 个,以便轮流 检修。 而国外则多按固体负荷率来计算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即: v s L G V = 式中:Gs——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干固体量,kgVSS/d; Lv——单位容积消化池固体负荷率,kgVSS/m3 .d。 一般认为固体负荷率 Lv 值与污泥的含固率、消化池内的反应温度等有关,下表中的数 据可供参考: 污泥含固率(%) 固体负荷率(kgVSS/m3 .d) 24C 29C 33C 35C 4 1.53 2.04 2.55 3.06 5 1.91 2.55 3.19 3.83 6 2.30 3.06 3.83 4.59 7 2.68 3.57 4.46 5.36 2、消化池的结构尺寸 在确定了所需的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后,就可计算消化池各部的结构尺寸,其一般要求如 下: ① 圆柱形池体的直径一般为 6~35m; ② 柱体高径之比为 1:2; ③ 池总高与直径之比为 0.8~1.0; ④ 池底坡度一般为 0.08; ⑤ 池顶部的集气罩,高度和直径相同,一般为 2.0m; ⑥ 池顶至少设两个直径为 0.7m 的人孔。 3、消化池的工艺管道 在消化池中还需要设置多种工艺管道,其中主要包括:① 污泥管:进泥管、出泥管、 循环搅拌管;② 上清液排放管;③ 溢流管;④ 沼气管;⑤ 取样管;等。 三、沼气的收集与利用 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厌氧消化时均会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的热值很高(一般为 21000~25000 kJ/m3,即 5000~6000 kCal/m3),是一种可利用的生物能源。 1、污泥消化过程中沼气产量的估算: 沼气成分:一般认为 CH4 50~70%,CO2 20~30%,H2 2~5%,N2 ~10%,微量 H2S 等; 沼气产率是指每处理单位体积的生污泥所产生的沼气量,即 m 3 沼气/m 3 生污泥;产气率与污 泥的性质、污泥投配率、污泥含水率、发酵温度等有关;当污泥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污 泥含水率为 96%时:中温消化,投配率为 6~8%,产气率可达 10~12 m 3 沼气/m 3 生污泥;高 温消化,投配率为 6~8%,产气率可达 22~26 m 3 沼气/m 3 生污泥;投配率为 13~15%,产气率 可达 13~15 m 3 沼气/m 3 生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