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热的贮存 ■机体产热的目的 机体热量贮存的形式 。维持体温 ·合成有机物质:糖原、脂肪及其他 ■维持体温对贮热量的要求 △Q=cm×aT 式中:△Q为维持体温所需的贮热量(K));c为畜体 比热(3.47KJ/Kg℃);m为体重(Kg);△T为 体温(℃)
4.3.2 热的贮存 ◼ 机体产热的目的 ◼ 机体热量贮存的形式 ◼ 维持体温 ◼ 合成有机物质:糖原、脂肪及其他 ◼ 维持体温对贮热量的要求 △Q=cm×△T 式中: △Q为维持体温所需的贮热量(KJ);c为畜体 比热(3.47KJ/Kg·℃);m为体重(Kg); △T为 体温( ℃)
4.3.3 散热途径 类型 ·显热(引起环境温度升高) ·对流、传导、辐射 ·潜热(引起环境湿度升高) 。皮肤蒸发75%,呼吸道10-15%,饲料、饮水、排泄等10- 15% ■影响因素 ·有效表面积 ·温度(温差)、湿度、风速 接触物体的导热率 ·颜色 。汗腺发达程度、呼吸道表面积
4.3.3 散热途径 ◼ 类型 ◼ 显热(引起环境温度升高) ◼ 对流、传导、辐射 ◼ 潜热(引起环境湿度升高) ◼ 皮肤蒸发75%,呼吸道10-15%,饲料、饮水、排泄等10- 15% ◼ 影响因素 ◼ 有效表面积 ◼ 温度(温差)、湿度、风速 ◼ 接触物体的导热率 ◼ 颜色 ◼ 汗腺发达程度、呼吸道表面积
4.3.4显热、潜热与环境温度 (kJ/h·头.) 525 总量 420 体散热量 315 蒸发 对流 210 105 辐射 传导 5 10 15 20 25 30 35 环境温度(℃) 图8—8 不同散热途径下猪体散热 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4.3.4 显热、潜热与环境温度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及其影响因素 产热 散热 维持身体生理 辐射 体表面积 过程的热能 食物 畜产品使代 蒸发 被毛 谢增强 热 能 身体储备 消化道发 传导 饮水和排泄 营养物 酵产热 活动产热 对流 组织和外周血 流的传寻 外界热 环境温度、湿度 和空气流动 图8一7家畜的产热和散热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