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4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授课教师:熊汉生 【教学目标】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而且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联,历来是高考的重 点和热点,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热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拓展学生的视野。 1.分析掌握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点要求。 3.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当前逆全球化、经济贸易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 们的应对策略。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既是整本书的重点,又是高考的热点,既涉及基础知识又涉及核心 考点,是复习的重难点。 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基础又是核心,需要 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入新时代是热点和重点; 逆全球化是当今热点。如何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提高开放型 经济发展水平是需要学生能够利用的知识。 【学情分析】 艺术生对知识的掌握普遍比较差,学习和理解本单元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自主完 成本单元必备知识清单,又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提升作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架构和关键 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应用。 3.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及我们的应对。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完成本单元《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完成PPT讲解 一、高考考向研判 考试大纲要 课标全国卷地区 求 考题 细化考点 2020课标全国卷I·13、15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 走进社会主 2020·全国Ⅱ卷,13、14 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 义市场经济 2020·全国Ⅲ卷,13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2020新课标全国Ⅲ·38 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新发展理念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的变 和中国特色 2020·新课标全国卷I1·15 革: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启新征程 社会主义新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时代的经济 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 2019课标全国卷I·38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4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1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授课教师:熊汉生 【教学目标】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而且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联,历来是高考的重 点和热点,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热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拓展学生的视野。 1. 分析掌握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点要求。 3. 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当前逆全球化、经济贸易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 们的应对策略。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既是整本书的重点,又是高考的热点,既涉及基础知识又涉及核心 考点,是复习的重难点。 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基础又是核心,需要 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入新时代是热点和重点; 逆全球化是当今热点。如何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提高开放型 经济发展水平是需要学生能够利用的知识。 【学情分析】 艺术生对知识的掌握普遍比较差,学习和理解本单元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自主完 成本单元必备知识清单,又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提升作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架构和关键 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应用。 3.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及我们的应对。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完成本单元《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完成 PPT 讲解 一、高考考向研判 考试大纲要 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细化考点 走进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 2020 课标全国卷 I·13、15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 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2020·全国Ⅱ卷,13、14 2020·全国Ⅲ卷,13 2020 新课标全国Ⅲ·38 新发展理念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 时代的经济 建设 2020·新课标全国卷 II·15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的变 革;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启新征程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9 课标全国卷 I·38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4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 2019课标全国卷II·14 2018新课标全国Ⅲ·14 2020·新课标全国卷11·15 2021·全国甲卷,15、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19课标全国卷I·38 ★★ 2019课标全国卷I·38 2021·全国乙卷,15、 2020新课标全国Ⅲ·15 国际经济竞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38 争与 2019新课标全国卷II1·17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发 合作 2019新课标全国卷I11·38 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15 2018新课标全国卷11·15 二、 必备知识架构 掌握1个知识结构 清楚3大命题热点 瞄准10个考查方向 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需要 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建设现代化经济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1.中国特色社会主 价格、供求、实现资源优 义新时代的经济 3)乡村振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餐 优势 市场调节 竞争机制 化配置 建设 ④性态文明 伯发性、盲目导致社会资 市场 (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经济 互补 佚灵凤 性、滞后性 源浪费 原因、含义、目标 (6市场联序的维护 宏观调控 经济 段 除权 (⑦市场失灵 要求 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世贸 转变方式 111111 (⑧宏观调控 经济 要求 国际经济 规则 “引进来”和“走 3.面向世界 (9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 竞争与合 发展更高层次 出去”更好结合 : 作 对外开放 的开放型经济 (10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原则 三、备考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配置资源 (1)方式 市场配置资源的三要素是供求、价格、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 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2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4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2 ★★★★★ 2019 课标全国卷 II·14 2018 新课标全国Ⅲ·14 经济全球化 ★★ 2020·新课标全国卷 II·15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21·全国甲卷,15、 2019 课标全国卷 I·38 2019 课标全国卷 I·38 国际经济竞 争与 合作 ★★★ 2021·全国乙卷,15、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发 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20 新课标全国Ⅲ·15 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Ⅱ·38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III·17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III·38 2018 新课标全国卷Ⅱ·15 2018 新课标全国卷 III·15 二、必备知识架构 三、备考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配置资源 (1)方式 市场配置资源的三要素是供求、价格、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 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4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资源流入 资源配置 资源流出←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一 获利减少一 价格下降 (2)优点 市场通过价格张 落,及时、准确 灵每敢地反映市场 调节 人财物在 全社会白的 供求变化,传递 配置(宏观) 市 市场供求信息 方式 资源 实现 调 优化 商品生产者、经 配置 营者面对市场竞 劳动生产 争,积极调整生 促进 率提高和 产经营活动,准 资源有效 动斗学技术和经 利用(数见) 营管理的进步 提醒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 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调节实质是价值规律在调 节。 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不是 难以解决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不起作用 万能的 不让调节 危险品事常条危害社图 市场秩序混乱 灵 固 自发性眼前利益不择手段“害人 收入差距拉大 端 盲目性跟风盲从决策失误“害已” 经济波动 滞后性周期长事后调节→“时间差” 资源浪费 3.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 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规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 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 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 含义 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 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 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 段 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区 动的措施 别 康发展 措施 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划 经济立法、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十三五”规划、财政政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 举例 干预市场价格、限价、许 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 竞争法》 政策、产业政策等 可证 3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4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3 (2)优点 提醒 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 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调节实质是价值规律在调 节。 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3.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 别 含义 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规 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 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 动的措施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 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 段 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 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 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 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措施 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划 经济立法、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举例 “十三五”规划、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 政策、产业政策等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 竞争法》 干预市场价格、限价、许 可证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4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地位 主要手段 主要手段 辅助手段 ①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联系 衡:②主体一致,都是由国家实施:③三者应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宏观调控 手段的总体功能 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无形的手”或“看不见的 宏观调控(“有形的手”或“看得见的 手”) 手”)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 政手段 地位 决定性作用 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 优势 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 等固有的弊端 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 联系 不可。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的,是对市场调节缺陷的 弥补 5.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生产:国家一般运用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 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分配:再分配中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 节,防止两级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调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 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 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 消费趋向。 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 政府的宏观调控。 【时政链接】关于调控的具体操作 区间调控 创新调控方式,明确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社会预 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定向调控 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 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 相机调控 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竞应采 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 6.规范市场秩序 (1)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规范 制度建设①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 4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4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4 地位 主要手段 主要手段 辅助手段 联系 ①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②主体一致,都是由国家实施;③三者应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宏观调控 手段的总体功能 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无形的手”或“看不见的 手”) 宏观调控(“有形的手”或“看得见的 手”)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 政手段 地位 决定性作用 弥补市场机制不足 优势 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 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 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等固有的弊端 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 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 不可。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的,是对市场调节缺陷的 弥补 5.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生产:国家一般运用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 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分配:再分配中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 节,防止两级分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调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 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 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 消费趋向。 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 政府的宏观调控。 【时政链接】关于调控的具体操作 区间调控 创新调控方式,明确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社会预 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定向调控 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 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 相机调控 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 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 6.规范市场秩序 (1)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规范 制度建设 ①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4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 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行为约束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提醒: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更 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 7.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1)从总体上看: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 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 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政府:①要加强宏观调控,不仅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而且要加强道德建 设:②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③抓好政府信用,通过 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 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⑤加快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⑥以 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3)企业:①要依法诚信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尤其是要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 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4)消费者:①应该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 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 场道德,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时政热词】 “信用中国” “信用中国”网站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指导和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支持。归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农业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安监总局、证监会等部门的信用记录。这是加强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 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 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资本 市场经济 社会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主义 共性:是 主义 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市场 一种有效 市场 经济 的资源配 经济 科学的宏观调控 置方式 提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除了具备市 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2.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当市场失灵时,或 5
大附中高三艺术生备考 第 4 课时 《经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5 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 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行为约束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提醒: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更 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 7.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1)从总体上看: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 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 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政府:①要加强宏观调控,不仅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而且要加强道德建 设;②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③抓好政府信用,通过 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 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⑤加快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⑥以 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3)企业:①要依法诚信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尤其是要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 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4)消费者:①应该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 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 场道德,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时政热词】 “信用中国” “信用中国”网站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指导和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支持。归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农业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安监总局、证监会等部门的信用记录。这是加强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 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 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提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除了具备市 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2.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当市场失灵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