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岳西中学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 友情提示 本试卷共7页,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 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祝你取得好成绩! 积累与运用(13分) 得分评卷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模(mu)型 惴惴不安(zhui) B.着(zhuo)落 随声附和(he) C.提(t1)防 相形见绌(chu) D.粗犷( guang) 迥(ji6ng)然不同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田字格中订正。(2分) 聩赠娴静矍烁皴裂中流砥柱明査秋毫心旷神怡进退惟谷 3.根据提示用学过的古诗句填空。(5分) ①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的诗句表示双方应从全球战略高度,高屋建瓴 地创新中美关系 ②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这句话鲜明地概括了学习的三重境界,成为后世许多学者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 ③连宋访问大陆之后,台湾民众对连宋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而对陈水扁的支持率明显 下降,可见“台独”企图是不能得人心的,这正如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说的 ④写出1个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或古文句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春行的诗句是 4.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一句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 马”,根据你的阅读,这里的“你”“我”分别是 。(2分) 5.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美丽的细节,是一滴滴润物细无声的露珠,是一缕缕清爽怡人的春风 美丽的细节, 是一首首感动生命的诗句
1 二○○七年岳西中学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友情提示: 本试卷共 7 页,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 时间为 120 分钟;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模.(mú)型 惴.惴不安(zhuì) B.着.(zhuó)落 随声附和.(hé) C.提.(tí)防 相形见绌.(chù) D.粗犷.(ɡuǎnɡ) 迥.(jiǒnɡ)然不同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田字格中订正。(2 分) 聩赠 娴静 矍烁 皴裂 中流砥柱 明查秋毫 心旷神怡 进退惟谷 3.根据提示用学过的古诗句填空。(5 分) ①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的诗句表示双方应从全球战略高度,高屋建瓴 地创新中美关系。 ②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 ”, 这句话鲜明地概括了学习的三重境界,成为后世许多学者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③连宋访问大陆之后,台湾民众对连宋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而对陈水扁的支持率明显 下降,可见“台独”企图是不能得人心的,这正如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说的: “ 。” ④写出 1 个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或古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春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一句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 马”,根据你的阅读,这里的“你”“我”分别是 , 。(2 分) 5.根据语境,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 分) 美丽的细节,是一滴滴润物细无声的露珠,是一缕缕清爽怡人的春风; 美丽的细节, ,是一首首感动生命的诗句。 得 分 评卷人
得 、综合性学习(6分) 评卷人 6.威海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 “天尽头”“乳山银滩”“圣经山”,更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刘公 岛”“环翠楼”“赤山法华院”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写一句打 造旅游品牌的广告词。(2分) 7.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 国2005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4分) 感动中国2005年颁奖词(节选) 洪战辉一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 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 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 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 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得评卷人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0题。(6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 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 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 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日 姑俟异日观′云尔。”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9作者是用什么理由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2分) 10.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观点有失偏激,为什么?(2分)
2 二、综合性学习 (6 分) 6.威海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 “天尽头”“乳山银滩”“圣经山”,更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刘公 岛”“环翠楼”“赤山法华院”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写一句打 造旅游品牌的广告词。(2 分) 7.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 国 2005 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4 分) 感动中国 2005 年颁奖词 (节选) 洪战辉-----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 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 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 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 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8~10 题。(6 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 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 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 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9.作者是用什么理由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2 分) 10.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观点有失偏激,为什么?(2 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评卷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6分) 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 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 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日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以与饥寒者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晏子入见,立有间 1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3.本文中的晏子、景公两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略作分析。(2分) 四、现代文阅读(33分) 得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13分) 最后的尝试 谢忠荣 张生没想到这次应聘如此顺利,他想大概是这家公司刚开张不久,急着用人,结果他 没有经受太多的挑剔,老板就决定试用他了。 老板对他提出的薪金一分不减地满足了他,还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便利条件,上班 后张生发现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就下定决心争取为公司贡献十年八年的青春。事实上,张 生在他的专业上已有了五年多的工作经验,正是求职的黄金档期,不愁没有人请,他选择 跳槽是为了更上一层楼。这次果然让他如愿了,到公司入职了主管的位子,因此他一点也 不敢松懈,工作表现很突出,老板相当满意。 眨眼间,一个月的试用期临近尾声,张生就等着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了,因此心情好 极了,走路也不忘哼上几句喜欢的调子。这天下午快到下班时间了,老板的秘书突然要张 生去见老板。张生猛地醒悟今天是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了,肯定是签劳动合同的事。他赶紧 把手头的工作交待给手下,心花怒放地来到经理室。 事实却不是张生所想的那样,老板只是向张生询问了很多工作上的事,一句也没有提 到关于劳动合同的事,张生也就不好问了。奇怪的是老板今天的问题似乎特别多,也问得 很详细。张生自然是不会让老板的问题问住的。等到老板再也没有什么可问时,已经超过 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了 两人一起走在走廊时,老板的眉头皱了起来说:"怎么搞的?走廊今天没打扫卫生 张生也留意地上有很多的纸屑和垃圾,就附和着说了清洁工一句。老板停下了脚步对张生 说:“你辛苦些,把这卫生给搞搞。”说完看看表,加快脚步先离开了
3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1~13 题。(6 分) 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 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 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以与饥寒者。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 (2)晏子入见,立有间. ( ) 1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3.本文中的晏子、景公两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略作分析。(2 分) 四、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18 题。(13 分) 最后的尝试 谢忠荣 张生没想到这次应聘如此顺利,他想大概是这家公司刚开张不久,急着用人,结果他 没有经受太多的挑剔,老板就决定试用他了。 老板对他提出的薪金一分不减地满足了他,还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便利条件,上班 后张生发现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就下定决心争取为公司贡献十年八年的青春。事实上,张 生在他的专业上已有了五年多的工作经验,正是求职的黄金档期,不愁没有人请,他选择 跳槽是为了更上一层楼。这次果然让他如愿了,到公司入职了主管的位子,因此他一点也 不敢松懈,工作表现很突出,老板相当满意。 眨眼间,一个月的试用期临近尾声,张生就等着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了,因此心情好 极了,走路也不忘哼上几句喜欢的调子。这天下午快到下班时间了,老板的秘书突然要张 生去见老板。张生猛地醒悟今天是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了,肯定是签劳动合同的事。他赶紧 把手头的工作交待给手下,心花怒放地来到经理室。 事实却不是张生所想的那样,老板只是向张生询问了很多工作上的事,一句也没有提 到关于劳动合同的事,张生也就不好问了。奇怪的是老板今天的问题似乎特别多,也问得 很详细。张生自然是不会让老板的问题问住的。等到老板再也没有什么可问时,已经超过 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了。 两人一起走在走廊时,老板的眉头皱了起来,说:“怎么搞的?走廊今天没打扫卫生?” 张生也留意地上有很多的纸屑和垃圾,就附和着说了清洁工一句。老板停下了脚步对张生 说:“你辛苦些,把这卫生给搞搞。”说完看看表,加快脚步先离开了。 得 分 评卷 人 得 分 评卷人
已经到卫生间拿起扫帚的张生犹豫了。他想:这不是自己份内的事,自己好歹也是个 主管,如果让公司员工看见自己在扫地,那面孑往哪搁呀?再说,明天清洁工就会将这儿 的卫生打扫干净,老板也不会知道自己做了没做。这样一想,他就扔下扫帚,回家了 第二天,老板就叫张生入了经理室,微笑着问:“你昨晚没有扫走廊?″张生的脸顿 时红了,支吾着。老板继续说:“这是公司最后的测试,结果你没有通过。”见张生呆在那 里,老板解释说:“员工对公司有要求,公司对员工也有要求,除了业务过关外,别的有 时也很重要。” 张生在试用期最后一天被辞退了,他一直耿耿于怀,常常拿这段经历发牢骚。但他隐 隐觉得公司老板的测试方法虽然有些刁钻,但也不无道理。 14.阅读全文,概括张生从应聘到被辞退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15.概括张生没有打扫走廊的理由。(2分) 16.作者在塑造老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分) 17.谈谈你对“测试方法虽然有些刁钻,但也不无道理”这句话的理解。(3分) 18.从最后的测试中你得到哪些启迪?(3分) 得评卷人(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山中无老虎 唐晓锋 常言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我国,没有老虎的山到处都是,许多原来有老 虎的山,现在也都是猴子的子孙在称大王。 老虎原是百万年前在中国这块地方起源的动物,后来演化成不同的虎种。但所有的老 虎都是形体健美、身披斑斓花纹、体型适中、性情威猛,故很得人类的敬畏。中国一直都 是多虎的国家,对老虎的认知由来已久,以虎为素材的文化作品随处可见,老虎随之进入 到中国文化的领域。于是,老虎也就从自然史的范畴进入到文化史的范畴。 中国以有老虎而骄傲,中国人对老虎有多方面的了解、各种各样的形容。在古代,人 们论及大事、大道理时,也常以老虎作比喻。例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这是将龙与云、虎与风、圣人与万物,互借声势,以表示壮大。老虎也被作为一种德行的 象征。《易经》云:“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解经的人说这是强者之德。 今天,环境巨变,老虎的自然生存条件受到破坏,老虎的文化生存条件淡薄了许多。 在国际大都市中生活的现代人大概已经把老虎忘记了,威猛的象征已不再是自然的老虎 而是人类的科技武器(航空母舰、原子弹等)过去说“英雄虎胆”,现在说“精神原子弹
4 已经到卫生间拿起扫帚的张生犹豫了。他想:这不是自己份内的事,自己好歹也是个 主管,如果让公司员工看见自己在扫地,那面子往哪搁呀?再说,明天清洁工就会将这儿 的卫生打扫干净,老板也不会知道自己做了没做。这样一想,他就扔下扫帚,回家了。 第二天,老板就叫张生入了经理室,微笑着问:“你昨晚没有扫走廊?”张生的脸顿 时红了,支吾着。老板继续说:“这是公司最后的测试,结果你没有通过。”见张生呆在那 里,老板解释说:“员工对公司有要求,公司对员工也有要求,除了业务过关外,别的有 时也很重要。” 张生在试用期最后一天被辞退了,他一直耿耿于怀,常常拿这段经历发牢骚。但他隐 隐觉得公司老板的测试方法虽然有些刁钻,但也不无道理。 14.阅读全文,概括张生从应聘到被辞退的心理变化过程。(3 分) 15.概括张生没有打扫走廊的理由。(2 分) 16.作者在塑造老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2 分) 17.谈谈你对“测试方法虽然有些刁钻,但也不无道理”这句话的理解。(3 分) 18.从最后的测试中你得到哪些启迪?(3 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9~23 题。(13 分) 山中无老虎 唐晓锋 常言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我国,没有老虎的山到处都是,许多原来有老 虎的山,现在也都是猴子的子孙在称大王。 老虎原是百万年前在中国这块地方起源的动物,后来演化成不同的虎种。但所有的老 虎都是形体健美、身披斑斓花纹、体型适中、性情威猛,故很得人类的敬畏。中国一直都 是多虎的国家,对老虎的认知由来已久,以虎为素材的文化作品随处可见,老虎随之进入 到中国文化的领域。于是,老虎也就从自然史的范畴进入到文化史的范畴。 中国以有老虎而骄傲,中国人对老虎有多方面的了解、各种各样的形容。在古代,人 们论及大事、大道理时,也常以老虎作比喻。例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这是将龙与云、虎与风、圣人与万物,互借声势,以表示壮大。老虎也被作为一种德行的 象征。《易经》云:“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解经的人说这是强者之德。 今天,环境巨变,老虎的自然生存条件受到破坏,老虎的文化生存条件淡薄了许多。 在国际大都市中生活的现代人大概已经把老虎忘记了,威猛的象征已不再是自然的老虎, 而是人类的科技武器(航空母舰、原子弹等)。过去说“英雄虎胆”,现在说“精神原子弹”。 得 分 评卷人
看一看现在的山林,都是些无虎的山林。虽有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人士正大声疾呼,但老 虎生存的问题仍然严重。 山中无老虎,而许多老虎都被送进了药铺,虎药生意的难禁,是近代老虎减少的人为 原因之一。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网站的资料亚洲虎药生意一直盛行到20世纪9年代 举例来说,1993年以前韩国的虎骨贸易是合法的,统计显示,1975-1992年间,韩国 共进口虎骨6吨,按1只虎出10-12公斤干骨,就需要折合500-600只虎 国际舆论界对于中医以虎骨入药的事十分恼火,所有的爱虎宣传材料(包括儿童教育 读物)都谴责以虎入药、虎药走私的事。虽然中国人用虎骨做药也是传统,但今天的老虎 已经稀少,喝虎骨酒的习惯已不见容于世,可以作罢了。 保护老虎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双重需要。在自然方面,老虎的存在是环境质量的 标尺:虎居深山,山不深,林不密,虎不生。在文化方面,“生龙”固然不会出现,但“活 虎”却不能消失。如果只有无虎的山林,进而出现无虎的中国,则中国人只能空谈虎威, 空作虎画,这是一种文化损失。在山川景观的文化解读上,中国需要虎,韩愈说:“虎啸 于谷之义可崇。”虎与山林声势相通,山林有虎则气壮,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生态景观。所 以保护老虎,不仅是保护中国的自然生物,也是保护中国的景观文化。中国山中不可无虎 19.统读全文,谈谈为什么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的现象?(3分) 20.如何理解“老虎也就从自然史的范畴进入到文化史的范畴”这句话?(2分) 21.阅读第③自然段,概括中国人是怎样理解老虎的?(2分) 22.作者说“保护老虎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双重需要”,原因是什么?(2分) 23.有人说,世界上任何物种的消失都可能会危机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老虎应该是我 们每个人的义务。请你以“保护老虎”为主题,写一段倡仪。(不超过30字)(4分) 得 卷人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4~27题。(13分)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 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干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 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要 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时,就被教授点着名 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5 看一看现在的山林,都是些无虎的山林。虽有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人士正大声疾呼,但老 虎生存的问题仍然严重。 山中无老虎,而许多老虎都被送进了药铺,虎药生意的难禁,是近代老虎减少的人为 原因之一。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网站的资料,亚洲虎药生意一直盛行到 20 世纪 90 年代。 举例来说,1993 年以前韩国的虎骨贸易是合法的,统计显示,1975-1992 年间,韩国 共进口虎骨 6 吨,按 1 只虎出 10-12 公斤干骨,就需要折合 500-600 只虎。 国际舆论界对于中医以虎骨入药的事十分恼火,所有的爱虎宣传材料(包括儿童教育 读物)都谴责以虎入药、虎药走私的事。虽然中国人用虎骨做药也是传统,但今天的老虎 已经稀少,喝虎骨酒的习惯已不见容于世,可以作罢了。 保护老虎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双重需要。在自然方面,老虎的存在是环境质量的 标尺:虎居深山,山不深,林不密,虎不生。在文化方面,“生龙”固然不会出现,但“活 虎”却不能消失。如果只有无虎的山林,进而出现无虎的中国,则中国人只能空谈虎威, 空作虎画,这是一种文化损失。在山川景观的文化解读上,中国需要虎,韩愈说:“虎啸 于谷之义可崇。”虎与山林声势相通,山林有虎则气壮,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生态景观。所 以保护老虎,不仅是保护中国的自然生物,也是保护中国的景观文化。中国山中不可无虎。 19.统读全文,谈谈为什么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的现象?(3 分) 20.如何理解“老虎也就从自然史的范畴进入到文化史的范畴”这句话?(2 分) 21.阅读第③自然段,概括中国人是怎样理解老虎的?(2 分) 22.作者说“保护老虎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双重需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3.有人说,世界上任何物种的消失都可能会危机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老虎应该是我 们每个人的义务。请你以“保护老虎”为主题,写一段倡仪。(不超过 30 字)(4 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24~27 题。(13 分)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 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 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要 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时,就被教授点着名 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得 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