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心式通风机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及其在矿井通风井口安装作抽(工出式通风的示意图。离心式通风机主要由动轮作轮)、蜗壳体、主轴、锥形扩散器和电动机等部件构成。离心式扇风机构造示意图1一工作轮:2一螺形外充:3一扩散器:4一一轴:5一止推轴承:6一一径向轴承:7一一游导器:8一一机架:联轴节:10一制动器:11一机座:12一吸风口:13一机房:14一电动机:15一风调-
• 一、离心式通风机 • 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及其在矿井通风井口安装作抽 出式通风的示意图。离心式通风机主要由动轮(工 作轮)、蜗壳体、主轴、锥形扩散器和电动机等部 件构成
叶片出口构造角:风流相对速度W的方向与圆周速度u2的反方向夹角以β,表示。称为叶片出口构造角,C2W2W2W2C2β2β2β2U2U20U2C2uC离心式风机可分为:前倾式(β2>90°)、径向式(β2=90°)和后倾式(β2<90)三种。β不同,通风机的性能也不同。矿用离心式风机多为后倾式
叶片出口构造角:风流相对速度W2的方向与圆周速度u2的反方向夹角 称为叶片出口构造角,以β2表示。 离心式风机可分为:前倾式(β2>90º)、径向式(β2=90º)和后倾式 (β2<90º)三种。 β2不同,通风机的性能也不同。矿用离心式风机多为后倾式。 w2 c2 u2 c2u β2 w2 c2 u2 β2 u2 c2 w2 β2
2、工作原理当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叶轮旋转时,叶片流道间的空气随叶片旋转而旋转,获得离心力。经叶端被抛出叶轮,进入机壳。在机壳内速度逐渐减小,压力升高,然后经扩散器排出。与此同时,在叶片入口(叶根)形成较低的压力(低于吸风口压力),于是,吸风口的风流便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流入叶道,自叶根流入,在叶端流出,如此源源不断,形成连续的流动。3、常用型号自前我国煤矿使用的离心式风机主要有G4-73、4-73型和K4-73型等。这些品种通风机具有规格齐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特点。型号参数的含义举例说明如下:G4—73—11No25D表示传动方式代表通风机的用途,K表示矿用通风机,G代表鼓风机/通风机叶轮直径(25dm表示通风机在最高效率点时设计序号(1表示第一次设计表示进风口数,1为单全压系数10倍化整表示通风机比转速(n)化整吸,0为双吸
2、工作原理 当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叶轮旋转时,叶片流道间的空气随叶片旋转而旋 转,获得离心力。经叶端被抛出叶轮,进入机壳。在机壳内速度逐渐减小, 压力升高,然后经扩散器排出。与此同时,在叶片入口(叶根)形成较低的 压力(低于吸风口压力),于是,吸风口的风流便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流入叶 道,自叶根流入,在叶端流出,如此源源不断,形成连续的流动。 3、常用型号 目前我国煤矿使用的离心式风机主要有G4-73、4-73型和K4-73型等。这些品 种通风机具有规格齐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特点。 型号参数的含义举例说明如下: G 4 — 73 — 1 1 № 25 D 代表通风机的用途,K表示 表示传动方式 矿用通风机,G代表鼓风机 通风机叶轮直径(25dm) 表示通风机在最高效率点时 设计序号(1表示第一次设计) 全压系数10倍化整 表示通风机比转速(ns)化整 表示进风口数,1为单 吸,0为双吸
二轴流式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风机构造主要由进风口、叶轮、整流器、风筒、扩散(芯筒)器和传动部件等部分组成。叶轮有一级和二级两种爱图4-2-3轴流式通风机1一电动机,2联轴器,3—前隔板:4—主轴;5—进风口:6—中隔板:7--叶轮,8主体风筒;9—整流器,10后隔板,11—轴承,12环形扩散器;13—拉筋板2、工作原理(1)特点:在轴流式风机中,风流流动的特点是,当动轮转动时,气流沿等半径的圆柱面旋绕流出
二、轴流式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风机构造 主要由进风口、叶轮、整流器、风筒、扩散(芯筒)器和传动部件 等部分组成。叶轮有一级和二级两种 2、工作原理 (1)特点:在轴流式风机中,风流流动的特点是,当动轮转动时,气 流沿等半径的圆柱面旋绕流出
(2)叶片安装角在叶片迎风侧作一外切线称为弦线。弦线与动轮旋转方向(u)的夹角称为叶片安装角,以日表示。u1可根据需要在规定范围内调整。但每个动轮上的叶片安装角e必需保持一致。(3)工作原理当动轮旋转时,翼栅即以圆周速度u移动。处于叶片迎面的气流受挤压,静压增加;与此同时,叶片背的气体静压降低,翼栅受压差作用,但受轴承限制,不能向前运动,于是叶片迎面的高压气流由叶道出口流出,翼背的低压区“吸引”叶道入口侧的气体流入,形成穿过翼栅的连续气流
(2)叶片安装角 在叶片迎风侧作一外切线称为弦线。弦线与动轮旋转方向(u)的夹角 称为叶片安装角,以θ表示。 可根据需要在规定范围内调整。但每个动轮上的叶片安装角θ必需保 持一致。 (3)工作原理 当动轮旋转时,翼栅即以圆周速度u 移动。处于叶片迎面的气流受挤 压,静压增加;与此同时,叶片背的气体静压降低,翼栅受压差作用, 但受轴承限制,不能向前运动,于是叶片迎面的高压气流由叶道出口 流出,翼背的低压区“吸引”叶道入口侧的气体流入,形成穿过翼栅 的连续气流。 u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