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2013届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使用2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 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1ian 禀告bng卖弄lng清洌1ie B、匀称 cheng 匿笑n女娲wa 确凿z6o C、斑蝥mdo 哺育b亘古gen磐石pn D、凫水f 躯壳qiao观瞻zhan奔丧sa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锁屑荒僻一尘不染齐心协力 B、阔绰履践眼花瞭乱进退维谷 C、深遼炽痛妇孺皆知开躺破肚 D、澄清洗见贤思齐碧瓦飞甍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②他们拿出铁锹,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6奇怪的是,他和父亲的对话变得越来越 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的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蹬蹬蹬,很 地跨上了三级台阶 A、精确采集单调轻柔B、精致采集单调轻松 C、精确采办单纯轻柔D、精致采办单纯轻松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扑朔迷高的案情让很多刑侦专家感到棘手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更令人担忧,这两个问题相得益彰,令各级政府
乐山市市中区 2013 届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 II 卷 3 至 8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4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考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 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 禀.告 bǐng 卖.弄 lòng 清洌.liè B、匀称.chèng 匿.笑 nì 女娲. wā 确凿.záo C、斑蝥.máo 哺.育 bǔ 亘.古 gèn 磐.石 pán D、凫.水 fú 躯壳.qià o 观瞻.zhān 奔丧.s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锁屑 荒僻 一尘不染 齐心协力 B、阔绰 履践 眼花瞭乱 进退维谷 C、深邃 炽痛 妇孺皆知 开躺破肚 D、澄清 洗濯 见贤思齐 碧瓦飞甍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 ○2 他们拿出铁锹, 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 奇怪的是,他和父亲的对话变得越来越 ,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4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蹬蹬蹬,很 地跨上了三级台阶。 A、精确 采集 单调 轻柔 B、精致 采集 单调 轻松 C、精确 采办 单纯 轻柔 D、精致 采办 单纯 轻松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 ....的案情让很多刑侦专家感到棘手。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更令人担忧,这两个问题相得益彰 ....,令各级政府
倍感肩上的胆子沉重。 C、日本右翼分子对臭名昭著的战犯东条英机的祭拜激起了和平人士的强烈抗议 D、受命于危难之际,我诚惶诚悉,如履薄冰,真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nB、吃龙虾切忌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 C、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是不是仅靠“光盘行动”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 、第8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文言文阅读:9分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2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字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娛,信可乐也。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 (2)修禊(x):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6、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戚集。毕:全部。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这一天。 C、足以极视听之娛。 极:穷尽。 信可乐也。 信:相信 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策之不以其道 C、列坐其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引以为流觞曲水。 此何不为福乎?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群贤在兰亭集会游览的时间是晚春之初风和日丽的一天。 B、在集会上人们把清澈湍急的溪水引来当做曲水,伴随盛大的音乐演奏,喝一杯 咏首诗,抒发内心的情意
倍感肩上的胆子沉重。 C、日本右翼分子对臭名昭著 ....的战犯东条英机的祭拜激起了和平人士的强烈抗议。 D、受命于危难之际,我诚惶诚恐 ....,如履薄冰,真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B、吃龙虾切忌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 C。 C、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是不是仅靠“光盘行动”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 D、第 88 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二、文言文阅读: 9 分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⑵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释:⑴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 ⑵修禊(xì):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6、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毕:全部。 B、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这一天。 C、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D、信.可乐也。 信:相信。 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策之.不以其道 C、列坐其.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引以为.流觞曲水。 此何遽不为.福乎?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群贤在兰亭集会游览的时间是晚春之初风和日丽的一天。 B、在集会上人们把清澈湍急的溪水引来当做曲水,伴随盛大的音乐演奏,喝一杯, 咏首诗,抒发内心的情意
C、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溪流环绕在亭子四周 D、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主要通过叙事写景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点出兰亭优美 的自然环境,表现自己欢愉闲适的心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请将此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翻译、默写、古诗鉴赏:22分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 ②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10、诗歌鉴赏: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 ②“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11、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古诗文:(12分,每题2分) 千山高复低。(梅尧臣《商山早行》) ②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C、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溪流环绕在亭子四周。 D、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主要通过叙事写景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点出兰亭优美 的自然环境,表现自己欢愉闲适的心情。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26 分) 注意事项: 请将此卷答案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三、翻译、默写、古诗鉴赏:22 分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 分 ○1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 ○2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10、诗歌鉴赏:4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 分 ○2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11、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古诗文:(12 分,每题 2 分) ○1 ,千山高复低。(梅尧臣《商山早行》) ○2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五)》) 的巧笑东邻女伴 (晏殊《破阵子》) 6天大寒,砚冰坚, 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寡助后果的句子是 四、说明文阅读:12分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单之蔷 ①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 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 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总的说来, 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②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 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 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③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 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 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 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 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 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 ⑤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 ⑥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 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 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 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 ⑦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 ⑧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 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
○3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五)》) ○4 巧笑东邻女伴, 。(晏殊《破阵子》) ○5 天大寒,砚冰坚, ,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寡助后果的句子是: , 。 四、说明文阅读:12 分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单之蔷 ①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 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 41843 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 102 次;其次是 秋,出现了 97 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 31 和 22 次。总的说来, 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②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 722 年至公元前 481 年鲁国 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 7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 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③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 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 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 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 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 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 ⑤ 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 ⑥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 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 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 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 ⑦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 ⑧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 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
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 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 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箱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 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 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 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 12、第④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顺序和说明内容有关,原因是什么?(3分) 14、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15、阅读全文后,请你概括出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原因。3分 五、散文阅读:20分 太阳语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 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 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 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 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 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 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 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⑧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
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 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 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 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 ⑨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 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 12、第④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顺序和说明内容有关,原因是什么?(3 分) 14、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表现在哪些地方?3 分 15、阅读全文后,请你概括出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原因。3 分 五、散文阅读:20 分 太阳语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 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 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 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 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 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 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 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