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林其中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6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ˆ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硏讨交流 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硏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ˆ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 林其中 26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 的国民性 6 蒲 柳 人 家(节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 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林其中 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 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 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 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 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 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 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 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 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 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 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 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 浓郁。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an)剜(wan)腌赞(az6)到气(do) 唿(hu)哨咯(ka)吧 呱(gu)呱坠地 荣膺(yi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i)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 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a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o):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 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 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 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 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 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 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 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 林其中 27 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 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 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 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 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 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 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 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 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 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 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 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 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 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 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 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 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 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 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 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 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 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林其中 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 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 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 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 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 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 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 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 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 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 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 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 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 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 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 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 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 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 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 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 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 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 林其中 28 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 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 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 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 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 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 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 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 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 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 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 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 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 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 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 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 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 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 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 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 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 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林其中 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满爱孙儿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休义轻松 慷慨豁达爱抱不平 7 变色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奧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 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 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 林其中 29 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7 变 色 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 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 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 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林其中 、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 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 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奧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资料助读 投影: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 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 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 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 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 目,写得谐趣橫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 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 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 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 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 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 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 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 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 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 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 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 型代表。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 kui wu):(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 huang ta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②(行为)放荡、没 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 yang yi):(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ing1i):聪明、灵活 恐吓(he):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 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ˆ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
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者 林其中 30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 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 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 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 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 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 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 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 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 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 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 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 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 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 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 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 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 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 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 型代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②(行为)放荡、没 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 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íng lì):聪明、灵活。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 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