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 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 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 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 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 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一一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 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一一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 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 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 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 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 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 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 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 门。 6 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 坐龙、升龙、降龙。 7 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 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 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 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 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 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 17—18 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 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 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 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 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 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 2、21 段以及 4、11 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 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 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 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 和“内廷”的分写。11 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 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 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 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 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 么透彻 15说屏 ●教学目标 査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 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 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 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 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 么透彻。 15 说 屏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