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响裂缝宽度主要因素由于混凝士的不均匀性、荷载的可变性以及截面尺寸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宽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但它们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平均意义上讲,裂缝间距和宽度具有以下特性:1)裂缝宽度与裂缝间距密切相关。裂缝间距大裂缝宽度也大。裂缝间距小,裂缝宽度也小。而裂缝间距与钢筋表面特征有关,变形钢筋裂缝密而窄,光圆钢筋裂缝疏而宽。在钢筋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钢筋直径细根数多,则裂缝密而窄,反之裂缝疏而宽;2)裂缝间距和宽度随受拉区混凝土有效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3)裂缝宽度随受拉钢筋用量增大而减小:4)裂缝宽度与荷载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荷载的可变性以及截面尺寸偏差等因素 的影响,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宽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但它们又 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平均意义上讲,裂缝间距和宽度具有以下特性: 1)裂缝宽度与裂缝间距密切相关。裂缝间距大裂缝宽度也大。裂缝间 距小,裂缝宽度也小。而裂缝间距与钢筋表面特征有关,变形钢筋 裂缝密而窄,光圆钢筋裂缝疏而宽。在钢筋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钢 筋直径细根数多,则裂缝密而窄,反之裂缝疏而宽; 2)裂缝间距和宽度随受拉区混凝土有效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 3)裂缝宽度随受拉钢筋用量增大而减小; 4)裂缝宽度与荷载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4.影响裂缝宽度主要因素
8.2.2最大裂缝宽度与裂缝宽度验算:《规范》采用了一个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即根据裂缝出现和开展的机理,先确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平均裂缝间距和平均裂缝宽度,然后对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根据统计求得的扩大系数来确定最大裂缝宽度max°对“扩大系数”,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二是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下,最大裂缝宽度会进一步加大。《规范》要求计算的のma具有95%的保证率
8.2.2最大裂缝宽度与裂缝宽度验算: 《规范》采用了一个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即根据裂缝出 现和开展的机理,先确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平均裂缝间距和 平均裂缝宽度,然后对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根据统计求得的扩 大系数来确定最大裂缝宽度ω max。 对“扩大系数” ,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荷载短期效应组合 下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二是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下, 最大裂缝宽度会进一步加大。《规范》要求计算的ω max具有 95%的保证率
1.各种构件正截面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为:O9+0.08WamaxE对于常用只配一种直径、同种类钢筋的构件:a9c+0.08Wamax2.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1.各种构件正截面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为 : 对于常用只配一种直径、同种类钢筋的构件: ÷ ÷ ø ö ç ç è æ = + s te sk cr v d c E w r s a y 1 . 9 0 . 08 max 2.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 ÷ ø ö ç ç è æ = + te eq s sk cr d c E w r s a y 1 . 9 0 . 08 max
1)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业两个相邻裂缝间钢筋应变是不均匀的,裂缝截面处最大,离开裂缝截面就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裂缝间的受拉混凝土参加工作的缘故。因此系数的物理意义就是反映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影响程度。试验和研究表明:0.65ftOsmVEO skPteO sk根据试验结果,《规范》规定,当<0.2时,取=0.2;当>1.0时,取=1.0: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W=1.0
1)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y 两个相邻裂缝间钢筋应变是不均匀的,裂缝截面处最大, 离开裂缝截面就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裂缝间的受拉混凝 土参加工作的缘故。因此系数的物理意义就是反映裂缝间受 拉混凝土对纵向受拉钢筋应变的影响程度。试验和研究表明: 根据试验结果,《规范》规定,当ψ<0.2时,取ψ=0.2;当ψ>1.0时,取 ψ=1.0;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0 0.65 1.1 te sk tk sk sm s r s s y f = = -
22裂缝截面处钢筋的应力O sk(P240~241)专018.0-7M受弯构件:1O,kA,nh,ApskNk轴心受拉构件:.AN,e'偏心受拉构件:OA(h,-a)N,(e-z)N偏心受压构件:P2A,zz=[0.87-0.12(1-y)()1 hoe=n,e,+ys()=1+nea4000he
2)裂缝截面处钢筋的应力 (P240~241) ① 受弯构件: A h0 M s k s k h s = ② 轴心受拉构件: s k sk A N s = ③ 偏心受拉构件: ( ) s 0 s k sk A h a N e' - s = 0 0 2 0.87 0.12(1 )( ) ] h e h z f =[[ - -g ' s s e = e + y 0 h 2 0 0 0 4000 1 = 1 + h l h e s h ( ) h0 Ms sc As ssk Z =0.87h0 hh0 Nk Asssk h0 es e0 e' ④ 偏心受压构件: ( ) A z N e z s k sk s - = h0 z hse0 ys e Asssk s c s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