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酸碱反应 ×§3.1酸碱质子理论 ×§3.2 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年衡及 有吴计算 §3.3缓冲喀液 回
第三章 酸碱反应 § 3.3 缓冲溶液 § 3.2 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及 有关计算 § 3.1 酸碱质子理论
本章重点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 离解度和离解常数 水溶液中PH值的计算(一/二元弱酸,一元 弱碱) 无机化学电子教菜 缓冲溶液的计算及配置
本章重点 •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 • 离解度和离解常数 • 水溶液中PH值的计算(一/二元弱酸,一元 弱碱) • 缓冲溶液的计算及配置
§3.1酸碱质子理论 历史回顾 3.1.1 酸碱的定义 3.1.2 酸碱反应的实质 3.1.3 酸碱反应的类型 3.1.4酸碱的相对强弱 @
§ 3.1 酸碱质子理论 3.1.2 酸碱反应的实质 3.1.1 酸碱的定义 历史回顾 3.1.3 酸碱反应的类型 3.1.4 酸碱的相对强弱
历史回顾 以Arrhenius电离理论为基础的酸碱学说在 化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 非水体系理论解释方面无能为力。 1923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Bronsted和英国 剑桥大学LOwy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无机化学电子救 大大扩展了酸碱的概念。 1923年,美国化学家Lewis提出了酸碱电子 理论
• 以Arrhenius电离理论为基础的酸碱学说在 化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 非水体系理论解释方面无能为力。 • 1923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Bronsted和英国 剑桥大学Lowry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大大扩展了酸碱的概念。 • 1923年,美国化学家Lewis提出了酸碱电子 理论。 历史回顾
3.1.1 酸碱的定义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分子或离子。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无机化学电子数 或离子。 (质子的接受体)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分子或离子。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 (质子的接受体) 3.1.1 酸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