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电泳 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 3.蛋白质的等电点 4.电泳速度 5.迁移率 6.毛细管电泳技术 7.电泳淌度 8.迁移时间 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 10.焦耳热 11.电渗 12.吸附作用 二、选择题 【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i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A.1920年 B.1930年 C.1937年 D.1940年 E.1948年 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H值是()】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E.8.8~9.2 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 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 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习 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电泳 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 3.蛋白质的等电点 4.电泳速度 5.迁移率 6.毛细管电泳技术 7.电泳淌度 8.迁移时间 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 10.焦耳热 11.电渗 12. 吸附作用 二、选择题 【A型题】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 A.1920年 B.1930年 C.1937年 D.1940年 E.1948年 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 )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E.8.8~9.2 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 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 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4.电泳时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 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淇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淇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淇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淇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6.电泳时对技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 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 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 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 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 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干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 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 )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 ) 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 ) 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 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 ) 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 ) 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D.利用有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 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 A.0.01pH单位 B.0.05pH单位 C.0.10pH单位 D.0.15pH单位 E.0.20pH单位 1山.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A.500~1000 B.1000~2000 C.2000~4000 D.4000~5000 E.5000~10000 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 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 D.多样化程度高 E.应用范围小 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E.20世纪90年代初期 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 A.可低于10-一2m01L B.可低于10一3mo1L C.可低于10一4mo1/L D.可低于10-5mo1/L E.可低于10一6mo1L 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
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 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 ) A.0.01pH单位 B.0.05pH单位 C.0.10pH单位 D.0.15pH单位 E.0.20pH单位 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 A.500~1000 B.1000~2000 C.2000~4000 D.4000~5000 E.5000~10000 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 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 D.多样化程度高 E.应用范围小 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E.20世纪90年代初期 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 ) A.可低于10一2mo1/L B.可低于10一3mo1/L C.可低于10一4mo1/L D.可低于10一5mo1/L E.可低于10一6mo1/L 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 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
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 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 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 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 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 A.5um~25um B.15μm~35um C.25um~75um D.30um~80um E.50um~100um 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 A.1mm~2mm B.1mm~3mm C.2mm~4mm D.3mm~5mm E.3mm~6mm 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 A.1010~1012 B.1013~10-16 C.1014~1017 D.1015~1018 E.10-16~1019
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 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 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 ) 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 ) 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 ) A.5μm~25μm B.15μm~35μm C.25μm~75μm D.30μm~80μm E.50μm~100μm 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 ) A.1mm~2mm B.1mm~3mm C.2mm~4mm D.3mm~5mm E.3mm~6mm 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 ) A.10-10~10-12 B.10-13~10-16 C.10-14~10-17 D.10-15~10-18 E.10-16~10-19
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 A.101103 B.102~10-6 C.105~10-8 D.107~109 E.1010~10-12 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其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范围为() A.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100V、输出电流为0mA~50mA B.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200V、输出电流为0mA~60mA C.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300V、输出电流为0mA~80mA D.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600V、输出电流为0mA~100mA E.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800V、输出电流为0mA~200mA 23.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 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 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 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24.传统的单向电泳方法最多只能分析的蛋白质种数是()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25.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整个分离过程完成的时间是() A.10s以内 B.20s以内 C.30s以内 D.45s以内 E.60s以内 26.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分离DNA,整个分离过程在45秒内,而芯片的长度仅为() A.1.8cm B.2.6cm C.3.0cm
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 ) A.10-1~10-3 B.10-2~10-6 C.10-5~10-8 D.10-7~10-9 E.10-10~10-12 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其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范围为( ) A.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100V、输出电流为0mA~50mA B.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200V、输出电流为0mA~60mA C.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300V、输出电流为0mA~80mA D.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600V、输出电流为0mA~100mA E.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800V、输出电流为0mA~200mA 23.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 ) 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 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 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24.传统的单向电泳方法最多只能分析的蛋白质种数是( )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25.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整个分离过程完成的时间是( ) A.10s以内 B.20s以内 C.30s以内 D.45s以内 E.60s以内 26.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分离DNA,整个分离过程在45秒内,而芯片的长度仅为( ) A.1.8cm B.2.6cm C.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