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说明 1、《旅游资源与开发》是髙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的教学 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较全面的认识有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明确旅游资 源在旅游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资源欣赏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主 要旅游资源类型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初步了解开展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 步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内容、 方法步骤 2、本课选用教材是:《旅游资源概论》,由郭跃、张述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3、本课程讲授一学期,每周3学时,共54学时。 4、本课应结合教材内容,适量介绍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 5、本课应注意同中国旅游地理、世界旅游地理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课程分 工合作,互相配合 6、教学中侧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把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这个难点和各旅游资 源的特征、分布规律进行重点讲授。 7、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直观形象,例证充分、生动,在保证科学 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8、本课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并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在资金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带学生外出到实地考察一种或几种旅游资源。 10、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在使用时可灵活掌握或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内容
《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说 明 1、《旅游资源与开发》是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的教学 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较全面的认识有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明确旅游资 源在旅游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资源欣赏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主 要旅游资源类型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初步了解开展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 步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内容、 方法步骤。 2、本课选用教材是:《旅游资源概论》,由郭跃、张述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一版。 3、本课程讲授一学期,每周 3 学时,共 54 学时。 4、本课应结合教材内容,适量介绍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 5、本课应注意同中国旅游地理、世界旅游地理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课程分 工合作,互相配合。 6、教学中侧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把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这个难点和各旅游资 源的特征、分布规律进行重点讲授。 7、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直观形象,例证充分、生动,在保证科学 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8、本课以讲授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并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在资金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带学生外出到实地考察一种或几种旅游资源。 10、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在使用时可灵活掌握或作适当的调整。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4学时)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旅游资源含义的历史演变 2、旅游资源概念的现代定义:旅游资源为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并能进 行旅游活动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 旅游资源概念的含义 3、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硏究的新定义: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旅 游服务设施、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是有关这 三大要素相互间吸引向性的总和。 新定义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旅游资源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资源概论的主要硏究对象: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制、开发功 能、合理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旅游资源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硏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研究旅游资源的特 点与分类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特性 形式的复杂性分布的区域性生态的整体性地域的固定性季节的变 化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开发的多样性利用的永 续性和易损性美学的观赏性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4 学时)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旅游资源含义的历史演变 2、旅游资源概念的现代定义:旅游资源为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并能进 行旅游活动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 旅游资源概念的含义 3、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研究的新定义: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旅 游服务设施、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是有关这 三大要素相互间吸引向性的总和。 新定义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旅游资源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资源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制、开发功 能、合理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旅游资源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 研究旅游资源的特 点与分类 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 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特性 形式的复杂性 分布的区域性 生态的整体性 地域的固定性 季节的变 化性 吸引力的定向性 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 开发的多样性 利用的永 续性和易损性 美学的观赏性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2、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分类一一共三级145类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分类一一共6类74种类型 本教材的分类一一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系列: 3、自然旅游资源系列概念、主要类型 4、人文旅游资源系列概念、主要类型 第五节旅游资源的形成 1、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及要 素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物质基础地球自然演化的历史决定了自然景观资源 的基本内容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气候条件对水域风光和生 物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2、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着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是人文旅 游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历史遗存铸造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也可因社会需要而人为创造 第六节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创收的凭借基础旅游资源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 规模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关 系到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审美(3学时) 第一节旅游资源审美因素分析 审美五大因素: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情感
2、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分类——共三级 145 类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分类——共 6 类 74 种类型 本教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系列: 3、自然旅游资源系列概念、主要类型 4、人文旅游资源系列概念、主要类型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 1、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及要 素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球自然演化的历史决定了自然景观资源 的基本内容 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 气候条件对水域风光和生 物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2、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着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 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是人文旅 游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 历史遗存铸造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也可因社会需要而人为创造 第六节 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创收的凭借基础 旅游资源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 规模 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关 系到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第二章 旅游资源审美(3 学时) 第一节 旅游资源审美因素分析 审美五大因素:感觉 知觉 思维 情绪 情感
第三节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1、形象美:概念类型(雄美、奇美、险美、秀美、幽美、奥美、旷美、野美) 2、色彩美:山色石色天色水色植物色 3、听觉美:鸟语风声钟声水声 4、嗅觉美:引起嗅觉美的主要物体 5、协调美:物态协调美心理协调美 6、风情美: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检性 第四节旅游资源审美特征分析 1、形态性:“南秀北雄”两种审美形态影响审美形态形成的因素(地理因素 人文因素) 2、复杂性:旅游资源类型成因不同旅游资源美感反应不同旅游资源立体的 体验不同 3、社会性:旅游资源美是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五节旅游资源审美方法 定点—一散点法分离欣赏法联想一一想象法情景交融法 第三章地貌旅游资源(4学时) 第一节地貌与旅游 地貌是风景的骨架地貌对自然风景的间接影响地貌本身就是引人入胜 的风景资源地貌对人文景观形成的影响地貌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地貌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
第三节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1、形象美:概念 类型(雄美、奇美、险美、秀美、幽美、奥美、旷美、野美) 2、色彩美:山色 石色 天色 水色 植物色 3、听觉美:鸟语 风声 钟声 水声 4、嗅觉美:引起嗅觉美的主要物体 5、协调美:物态协调美 心理协调美 6、风情美:独特性 神秘性 真实性 体检性 第四节 旅游资源审美特征分析 1、形态性:“南秀北雄”两种审美形态 影响审美形态形成的因素(地理因素、 人文因素) 2、复杂性:旅游资源类型成因不同 旅游资源美感反应不同 旅游资源立体的 体验不同 3、社会性:旅游资源美是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五节 旅游资源审美方法 定点——散点法 分离欣赏法 联想——想象法 情景交融法 第三章 地貌旅游资源(4 学时) 第一节 地貌与旅游 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地貌对自然风景的间接影响 地貌本身就是引人入胜 的风景资源 地貌对人文景观形成的影响 地貌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地貌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
1、影响地貌景观观赏性的因素:地貌成因地貌形态地貌动力过程和物质组 成 2、地貌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3、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冰山雪峰风景名山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海 岸岛屿 第三节冰山雪峰旅游资源 Ⅰ、概述: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范畴、特点、分布 2、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形成 4、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欣赏与利用:欣赏价值利用现状 第四节风景名山旅游资源 1、概述:风景名山的含义、特点、分布(我国的五岳和四大佛教名山) 2、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 花岗岩山地:花岗岩地貌的特点我国花岗岩山地的分布黄山 丹霞地貌:定义成因分布 火山熔岩地貌:定义分布我国主要火山熔岩景观 其他岩石的风景名山:雁荡山庐山武当山峨眉山钟山 3、风景名山的欣赏与利用:风景名山的美感特征欣赏风景名山的方法风 景名山的利用风景名山的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1、述:定义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质因素) 2、地表喀斯特景观: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天生桥边石堤 3、地下喀斯特景观: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地下
1、影响地貌景观观赏性的因素: 地貌成因 地貌形态 地貌动力过程和物质组 成 2、地貌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3、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冰山雪峰 风景名山 喀斯特地貌 沙漠戈壁 海 岸岛屿 第三节 冰山雪峰旅游资源 1、概述: 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范畴、特点、分布 2、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形成 4、冰山雪峰旅游资源的欣赏与利用: 欣赏价值 利用现状 第四节 风景名山旅游资源 1、概述: 风景名山的含义、特点、分布(我国的五岳和四大佛教名山) 2、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 花岗岩山地: 花岗岩地貌的特点 我国花岗岩山地的分布 黄山 丹霞地貌: 定义 成因 分布 火山熔岩地貌: 定义 分布 我国主要火山熔岩景观 其他岩石的风景名山: 雁荡山 庐山 武当山 峨眉山 钟山 3、风景名山的欣赏与利用: 风景名山的美感特征 欣赏风景名山的方法 风 景名山的利用 风景名山的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1、述: 定义 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质因素) 2、地表喀斯特景观: 石林 峰丛、峰林 孤峰 天生桥 边石堤 3、地下喀斯特景观: 溶洞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 地下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