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变法之害5 权胥吏,百弊蜩起,一官数人,一人数官,牵制推诿,一事 不举,保奖矇混,鬻爵充塞,朝为市侩,夕登显秩,宦途壅 滞,候补窘悴,非钻营奔竞,不能疗饥,俸廉微薄,供亿繁 告,非贪污恶鄙,无以自给。限年绳格,虽有奇才,不能特 达,必俟其筋力既衰,暮气将深,始任以事,故肉食盈廷,而 乏才为患。法敝如此,虽敌国外患晏然无闻,君子犹或忧之 况于以一羊处群虎之间,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者乎 孟子曰:“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又曰:“未闻以千里 畏人者也。”又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中国户口之众, 冠于大地;幅员式廓,亦俄、英之亚也;矿产充溢,积数千 年未经开采;土地沃衍,百植并宜,国处温带,其民材智:君 权统一,欲有兴作,不患阻挠:此皆欧洲各国之所无也。夫 以旧法之不可恃也如彼,新政之易为功也又如此,何舍何从, 不待智者可以决矣 难者曰:“今日之法匪今伊昔,五帝三王之所递嬗,三祖 八宗之所诒谋,累代率由,历有年所,必谓易道乃可为治,非 所敢闻。”释之曰:不能创法,非圣人也;不能随时,非圣人 也。上观百世,下观百世,经世大法,惟本朝为善变。入关 之初,即下薙发之令,顶戴翎枝,端罩马褂,古无有也,则 变服色矣;用达海创国书,借蒙古字以附满洲音,则变文字 矣;用汤若望、罗雅谷作宪书,参用欧罗巴法,以改大统历, 则变历法矣;圣祖皇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商 鞅以来计人之法,汉武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 举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治跸,皆雇民给直,三 王于农隙使民,用民三日,且无有也,则变役法矣;平民死
权 胥 吏 , 百 弊 蝟 起 , 一 官 数 人 , 一 人 数 官 , 牵 制 推 诿 , 一 事 不 举 , 保 奖 矇 混 , 鬻 爵 充 塞 , 朝 为 市 侩 , 夕 登 显 秩 , 宦 途 壅 滞 , 候 补 窘 悴 , 非 钻 营 奔 竞 , 不 能 疗 饥 , 俸 廉 微 薄 , 供 亿 繁 浩 , 非 贪 污 恶 鄙 , 无 以 自 给 。 限 年 绳 格 , 虽 有 奇 才 , 不 能 特 达 , 必 俟 其 筋 力 既 衰 , 暮 气 将 深 , 始 任 以 事 , 故 肉 食 盈 廷 , 而 乏 才 为 患 。 法 敝 如 此 , 虽 敌 国 外 患 晏 然 无 闻 , 君 子 犹 或 忧 之 , 况 于 以 一 羊 处 群 虎 之 间 ,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者 乎 。 孟 子 曰 : “ 国 必 自 伐 , 然 后 人 伐 之 。 ” 又 曰 : “ 未 闻 以 千 里 畏 人 者 也 。 ” 又 曰 : “ 能 治 其 国 家 , 谁 敢 侮 之 。 ” 中 国 户 口 之 众 , 冠 于 大 地 ; 幅 员 式 廓 , 亦 俄 、 英 之 亚 也 ; 矿 产 充 溢 , 积 数 千 年 未 经 开 采 ; 土 地 沃 衍 , 百 植 并 宜 , 国 处 温 带 , 其 民 材 智 ; 君 权 统 一 , 欲 有 兴 作 , 不 患 阻 挠 ; 此 皆 欧 洲 各 国 之 所 无 也 。 夫 以 旧 法 之 不 可 恃 也 如 彼 , 新 政 之 易 为 功 也 又 如 此 , 何 舍 何 从 , 不 待 智 者 可 以 决 矣 。 难 者 曰 : “ 今 日 之 法 匪 今 伊 昔 , 五 帝 三 王 之 所 递 嬗 , 三 祖 八 宗 之 所 诒 谋 , 累 代 率 由 , 历 有 年 所 , 必 谓 易 道 乃 可 为 治 , 非 所 敢 闻 。 ” 释 之 曰 : 不 能 创 法 , 非 圣 人 也 ; 不 能 随 时 , 非 圣 人 也 。 上 观 百 世 , 下 观 百 世 , 经 世 大 法 , 惟 本 朝 为 善 变 。 入 关 之 初 , 即 下 薙 发 之 令 , 顶 戴 翎 枝 , 端 罩 马 褂 , 古 无 有 也 , 则 变 服 色 矣 ; 用 达 海 创 国 书 , 借 蒙 古 字 以 附 满 洲 音 , 则 变 文 字 矣 ; 用 汤 若 望 、 罗 雅 谷 作 宪 书 , 参 用 欧 罗 巴 法 , 以 改 大 统 历 , 则 变 历 法 矣 ; 圣 祖 皇 帝 永 免 滋 生 人 口 之 赋 , 并 入 地 赋 , 自 商 鞅 以 来 计 人 之 法 , 汉 武 以 来 课 丁 之 法 , 无 有 也 , 则 变 赋 法 矣 ; 举 一 切 城 工 河 防 , 以 及 内 廷 营 造 , 行 在 治 跸 , 皆 雇 民 给 直 , 三 王 于 农 隙 使 民 , 用 民 三 日 , 且 无 有 也 , 则 变 役 法 矣 ; 平 民 死 论 不 变 法 之 害 5
6梁启超文集 刑,别为二等,曰情实,曰缓决,犹有情实而不予句者,仕 者罪虽至死,而子孙考试入仕如故,如前代所沿,夷三族之 刑,发乐籍之刑,言官受廷杖,下镇扶司狱之刑,更无有也, 则变刑法矣。至于国本之说,历代所重,自理密亲王之废,世 宗创为密缄之法,高宗至于九降纶音,编为《储贰金鉴》,为 世法戒,而懵儒始知大计矣;巡幸之典,谏臣所争,而圣相、 高宗,皆数幸江南,木兰秋狝,岁岁举行,昧者或疑之,至 仁宗贬谪松筠,宣示讲武习劳之意,而庸臣始识苦心矣;汉、 魏、宋、明,由旁支入继大统者,辄议大礼,斷斷争讼,高 宗援据礼经,定本生父母之称,取葬以士、祭以大夫之义,圣 人制礼,万世不易,观于醇贤亲王之礼,而天下翕然称颂矣: 凡此皆本朝变前代之法,善之又善者也。至于二百余年,重 煕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数其荦荦大者:崇德以前,以 八贝勒分治所部,太宗与诸兄弟,朝会则共坐,饷用则均出, 俘虏则均分,世祖入关,始严天泽之分,裁抑诸王骄蹇之习 遂壹寰宇,诒谋至今矣;累朝用兵,拓地数万里,膺阃外之 寄,多用满、蒙,逮文宗而兼用汉人,辅臣文庆力赞成之,而 曾、左诸公遂称名将矣;八旗劲旅,天下无敌,既削平前三 藩、后三藩,乾隆中屡次西征,犹复简调前往,朝驰羽檄,夕 报捷书,逮宣宗时,而知索伦兵不可用,三十年来,歼荡流 寇,半赖召募之勇以成功,而同治遂号中兴矣;内而治寇,始 用坚壁清野之法,一变而为长江水师,再变而为防河圈禁矣 外而交邻,始用闭关绝市之法,一变而通商者十数国,再变 而命使者十数国矣:此又以本朝变本朝之法者也。吾闻圣者 虑时而动,使圣祖、世宗生于今日,吾知其变法之锐,必不
刑 , 别 为 二 等 , 曰 情 实 , 曰 缓 决 , 犹 有 情 实 而 不 予 句 者 , 仕 者 罪 虽 至 死 , 而 子 孙 考 试 入 仕 如 故 , 如 前 代 所 沿 , 夷 三 族 之 刑 , 发 乐 籍 之 刑 , 言 官 受 廷 杖 , 下 镇 扶 司 狱 之 刑 , 更 无 有 也 , 则 变 刑 法 矣 。 至 于 国 本 之 说 , 历 代 所 重 , 自 理 密 亲 王 之 废 , 世 宗 创 为 密 缄 之 法 , 高 宗 至 于 九 降 纶 音 , 编 为 《 储 贰 金 鉴 》 , 为 世 法 戒 , 而 懵 儒 始 知 大 计 矣 ; 巡 幸 之 典 , 谏 臣 所 争 , 而 圣 相 、 高 宗 , 皆 数 幸 江 南 , 木 兰 秋 狝 , 岁 岁 举 行 , 昧 者 或 疑 之 , 至 仁 宗 贬 谪 松 筠 , 宣 示 讲 武 习 劳 之 意 , 而 庸 臣 始 识 苦 心 矣 ; 汉 、 魏 、 宋 、 明 , 由 旁 支 入 继 大 统 者 , 辄 议 大 礼 , 龂 龂 争 讼 , 高 宗 援 据 礼 经 , 定 本 生 父 母 之 称 , 取 葬 以 士 、 祭 以 大 夫 之 义 , 圣 人 制 礼 , 万 世 不 易 , 观 于 醇 贤 亲 王 之 礼 , 而 天 下 翕 然 称 颂 矣 : 凡 此 皆 本 朝 变 前 代 之 法 , 善 之 又 善 者 也 。 至 于 二 百 余 年 , 重 熙 累 洽 , 因 时 变 制 , 未 易 缕 数 , 数 其 荦 荦 大 者 : 崇 德 以 前 , 以 八 贝 勒 分 治 所 部 , 太 宗 与 诸 兄 弟 , 朝 会 则 共 坐 , 饷 用 则 均 出 , 俘 虏 则 均 分 , 世 祖 入 关 , 始 严 天 泽 之 分 , 裁 抑 诸 王 骄 蹇 之 习 , 遂 壹 寰 宇 , 诒 谋 至 今 矣 ; 累 朝 用 兵 , 拓 地 数 万 里 , 膺 阃 外 之 寄 , 多 用 满 、 蒙 , 逮 文 宗 而 兼 用 汉 人 , 辅 臣 文 庆 力 赞 成 之 , 而 曾 、 左 诸 公 遂 称 名 将 矣 ; 八 旗 劲 旅 , 天 下 无 敌 , 既 削 平 前 三 藩 、 后 三 藩 , 乾 隆 中 屡 次 西 征 , 犹 复 简 调 前 往 , 朝 驰 羽 檄 , 夕 报 捷 书 , 逮 宣 宗 时 , 而 知 索 伦 兵 不 可 用 , 三 十 年 来 , 歼 荡 流 寇 , 半 赖 召 募 之 勇 以 成 功 , 而 同 治 遂 号 中 兴 矣 ; 内 而 治 寇 , 始 用 坚 壁 清 野 之 法 , 一 变 而 为 长 江 水 师 , 再 变 而 为 防 河 圈 禁 矣 ; 外 而 交 邻 , 始 用 闭 关 绝 市 之 法 , 一 变 而 通 商 者 十 数 国 , 再 变 而 命 使 者 十 数 国 矣 : 此 又 以 本 朝 变 本 朝 之 法 者 也 。 吾 闻 圣 者 虑 时 而 动 , 使 圣 祖 、 世 宗 生 于 今 日 , 吾 知 其 变 法 之 锐 , 必 不 6 梁 启 超 文 集
论不变法之害7 在大彼得、威廉第一、睦仁之下也。记曰:“法先王者法其意。” 今泥祖宗之法而戾祖宗之意,是乌得为善法祖矣乎? 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但虞内忧,不患外侮,故 防弊之意多,而兴利之意少,怀安之念重,而虑危之念轻。秦 后至今,垂二千年,时局匪有大殊,故治法亦可不改。国初 因沿明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绝;取士以科举,虽 不讲经世,而足以飏太平;选将由行伍,虽未尝学问,然足 以威萑苻;任官论资格,虽不得异材,而足以止奔竟:天潢 外戚,不与政事,故无权奸僭恣之虞;督抚监司,互相牵制, 故无藩镇跋扈之患。使能闭关画界,永绝外敌,终古为独立 之国,则墨守斯法,世世仍之,稍加整顿,未尝不足以治天 下,而无如其忽与泰西诸国相遇也。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 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故 广设学校,奖励学会,惧人才不足,而国无与立也;振兴工 艺,保护商业,惧利源为人所夺,而国以穷蹙也:将必知学 兵必识字,日夜训练,如临大敌,船械新制,争相驾尚,惧 兵力稍弱,一败而不可振也;自余庶政,罔不如是,日相比 较,日相磨厉,故其人之才智,常乐于相师,而其国之盛强, 常足以相敌,盖舍是不能图存也。而所谓独立之国者,目未 见大敌,侈然自尊,谓莫己若,又欺其民之驯弱而凌牿之,虑 其民之才智而束缚之,积弱凌夷,日甚一日,以此遇彼,犹 以敝痈当千钧之弩,故印度、突厥之覆辙,不绝于天壤也。 难者曰:“法固因时而易,亦因地而行。今子所谓新法者, 西人习而安之,故能有功,苟迁其地则弗良矣。”释之曰:泰 西治国之道,富强之原,非振古如兹也,盖自百年以来焉耳
在 大 彼 得 、 威 廉 第 一 、 睦 仁 之 下 也 。 记 曰 : “ 法 先 王 者 法 其 意 。 ” 今 泥 祖 宗 之 法 而 戾 祖 宗 之 意 , 是 乌 得 为 善 法 祖 矣 乎 ? 中 国 自 古 一 统 , 环 列 皆 小 蛮 夷 , 但 虞 内 忧 , 不 患 外 侮 , 故 防 弊 之 意 多 , 而 兴 利 之 意 少 , 怀 安 之 念 重 , 而 虑 危 之 念 轻 。 秦 后 至 今 , 垂 二 千 年 , 时 局 匪 有 大 殊 , 故 治 法 亦 可 不 改 。 国 初 因 沿 明 制 , 稍 加 损 益 , 税 敛 极 薄 , 征 役 几 绝 ; 取 士 以 科 举 , 虽 不 讲 经 世 , 而 足 以 飏 太 平 ; 选 将 由 行 伍 , 虽 未 尝 学 问 , 然 足 以 威 萑 苻 ; 任 官 论 资 格 , 虽 不 得 异 材 , 而 足 以 止 奔 竞 ; 天 潢 外 戚 , 不 与 政 事 , 故 无 权 奸 僭 恣 之 虞 ; 督 抚 监 司 , 互 相 牵 制 , 故 无 藩 镇 跋 扈 之 患 。 使 能 闭 关 画 界 , 永 绝 外 敌 , 终 古 为 独 立 之 国 , 则 墨 守 斯 法 , 世 世 仍 之 , 稍 加 整 顿 , 未 尝 不 足 以 治 天 下 , 而 无 如 其 忽 与 泰 西 诸 国 相 遇 也 。 泰 西 诸 国 并 立 , 大 小 以 数 十 计 , 狡 焉 思 启 , 互 相 猜 忌 , 稍 不 自 振 , 则 灭 亡 随 之 矣 。 故 广 设 学 校 , 奖 励 学 会 , 惧 人 才 不 足 , 而 国 无 与 立 也 ; 振 兴 工 艺 , 保 护 商 业 , 惧 利 源 为 人 所 夺 , 而 国 以 穷 蹙 也 ; 将 必 知 学 , 兵 必 识 字 , 日 夜 训 练 , 如 临 大 敌 , 船 械 新 制 , 争 相 驾 尚 , 惧 兵 力 稍 弱 , 一 败 而 不 可 振 也 ; 自 余 庶 政 , 罔 不 如 是 , 日 相 比 较 , 日 相 磨 厉 , 故 其 人 之 才 智 , 常 乐 于 相 师 , 而 其 国 之 盛 强 , 常 足 以 相 敌 , 盖 舍 是 不 能 图 存 也 。 而 所 谓 独 立 之 国 者 , 目 未 见 大 敌 , 侈 然 自 尊 , 谓 莫 已 若 , 又 欺 其 民 之 驯 弱 而 凌 牿 之 , 虑 其 民 之 才 智 而 束 缚 之 , 积 弱 凌 夷 , 日 甚 一 日 , 以 此 遇 彼 , 犹 以 敝 痈 当 千 钧 之 弩 , 故 印 度 、 突 厥 之 覆 辙 , 不 绝 于 天 壤 也 。 难 者 曰 : “ 法 固 因 时 而 易 , 亦 因 地 而 行 。 今 子 所 谓 新 法 者 , 西 人 习 而 安 之 , 故 能 有 功 , 苟 迁 其 地 则 弗 良 矣 。 ” 释 之 曰 : 泰 西 治 国 之 道 , 富 强 之 原 , 非 振 古 如 兹 也 , 盖 自 百 年 以 来 焉 耳 。 论 不 变 法 之 害 7
8梁启超文集 举官新制,起于嘉庆十七年;民兵之制,起于嘉庆十七年;工 艺会所,起于道光四年;农学会,起于道光二十八年;国家 拨款以兴学校,起于道光十三年;报纸免税之议,起于道光 十六年;邮政售票,起于道光十七年;轻减刑律,起于嘉庆 二十五年;汽机之制,起于乾隆三十四年;行海轮船,起于 嘉庆十二年;铁路起于道光十年;电线起于道光十七年;自 馀一切保国之经,利民之策,相因而至,大率皆在中朝嘉、道 之间。盖自法皇拿破仑倡祸以后,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 至其前此之旧俗,则视今日之中国无以远过,惟其幡然而变 不百年间,乃浡然而兴矣。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 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 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况蒸蒸然起于东土者,尚明有因变 致强之日本乎 难者曰:“子言辩矣!然伊川被发,君子所叹。用彝变夏, 究何取焉?”释之曰:孔子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彝。《春 秋》之例,彝狄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古之圣人未尝以学于 人为惭德也。然此不足以服吾子,请言中国:有土地焉,测 之、绘之、化之、分之,审其土宜,教民树艺,神农后稷,非 西人也;度地居民,岁杪制用,夫家众寡,六畜牛羊,纤悉 书之,《周礼》《王制》,非西书也:八岁入小学,十五就大学, 升造爵官,皆俟学成,痒序学校,非西名也;谋及卿士,谋 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流宥 五刑,疑狱众共,轻刑之法,陪审之员,非西律也;三老啬 夫,由民自推,辟署功曹,不用他郡,乡亭之官,非西秩也;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商约之文,非西史也;交邻有道,不
举 官 新 制 , 起 于 嘉 庆 十 七 年 ; 民 兵 之 制 , 起 于 嘉 庆 十 七 年 ; 工 艺 会 所 , 起 于 道 光 四 年 ; 农 学 会 , 起 于 道 光 二 十 八 年 ; 国 家 拨 款 以 兴 学 校 , 起 于 道 光 十 三 年 ; 报 纸 免 税 之 议 , 起 于 道 光 十 六 年 ; 邮 政 售 票 , 起 于 道 光 十 七 年 ; 轻 减 刑 律 , 起 于 嘉 庆 二 十 五 年 ; 汽 机 之 制 , 起 于 乾 隆 三 十 四 年 ; 行 海 轮 船 , 起 于 嘉 庆 十 二 年 ; 铁 路 起 于 道 光 十 年 ; 电 线 起 于 道 光 十 七 年 ; 自 馀 一 切 保 国 之 经 , 利 民 之 策 , 相 因 而 至 , 大 率 皆 在 中 朝 嘉 、 道 之 间 。 盖 自 法 皇 拿 破 仑 倡 祸 以 后 , 欧 洲 忽 生 动 力 , 因 以 更 新 。 至 其 前 此 之 旧 俗 , 则 视 今 日 之 中 国 无 以 远 过 , 惟 其 幡 然 而 变 , 不 百 年 间 , 乃 浡 然 而 兴 矣 。 然 则 吾 所 谓 新 法 者 , 皆 非 西 人 所 故 有 , 而 实 为 西 人 所 改 造 , 改 而 施 之 西 方 , 与 改 而 施 之 东 方 , 其 情 形 不 殊 , 盖 无 疑 矣 。 况 蒸 蒸 然 起 于 东 土 者 , 尚 明 有 因 变 致 强 之 日 本 乎 。 难 者 曰 : “ 子 言 辩 矣 ! 然 伊 川 被 发 , 君 子 所 叹 。 用 彝 变 夏 , 究 何 取 焉 ? ” 释 之 曰 : 孔 子 曰 : “ 天 子 失 官 , 学 在 四 彝 。 《 春 秋 》 之 例 , 彝 狄 进 至 中 国 , 则 中 国 之 。 古 之 圣 人 未 尝 以 学 于 人 为 惭 德 也 。 然 此 不 足 以 服 吾 子 , 请 言 中 国 : 有 土 地 焉 , 测 之 、 绘 之 、 化 之 、 分 之 , 审 其 土 宜 , 教 民 树 艺 , 神 农 后 稷 , 非 西 人 也 ; 度 地 居 民 , 岁 杪 制 用 , 夫 家 众 寡 , 六 畜 牛 羊 , 纤 悉 书 之 , 《 周 礼 》 《 王 制 》 , 非 西 书 也 ; 八 岁 入 小 学 , 十 五 就 大 学 , 升 造 爵 官 , 皆 俟 学 成 , 痒 序 学 校 , 非 西 名 也 ; 谋 及 卿 士 , 谋 及 庶 人 , 国 疑 则 询 , 国 迁 则 询 , 议 郎 博 士 , 非 西 官 也 ; 流 宥 五 刑 , 疑 狱 众 共 , 轻 刑 之 法 , 陪 审 之 员 , 非 西 律 也 ; 三 老 啬 夫 , 由 民 自 推 , 辟 署 功 曹 , 不 用 他 郡 , 乡 亭 之 官 , 非 西 秩 也 ; 尔 无 我 叛 , 我 无 强 贾 , 商 约 之 文 , 非 西 史 也 ; 交 邻 有 道 , 不 8 梁 启 超 文 集
论不变法之害9 辱君命,绝域之使,非西政也;邦有六职,工与居一,国有 九经,工在所劝,保护工艺,非西例也;当宁而立,当扆而 立,礼无不答,旅揖士人,礼经所陈,非西制也;天子巡守, 以观民风,皇王大典,非西仪也;地有四游,地动不止,日 之所生为星,毖纬雅言,非西文也;腐水离木,均发均县,临 鉴立景,蜕水谓气,电缘气生,墨翟、亢仓、关尹之徒,非 西儒也。故夫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征之域外则如彼,考之前 古则如此,而议者犹曰“彝也,彝也”而弃之,必举吾所固 有之物不自有之,而甘心以让诸人,又何取耶? 难者曰:“子论诚当,然中国当败衄之后,穷蹙之日,虑 无馀力克任此举,强敌交逼,眈眈思启,亦未必能吾待也。” 释之曰:日本败于三国,受迫通商,反以成维新之功:法败 于普,为城下之盟,偿五千兆福兰格,割奥斯、鹿林两省,此 其痛创,过于中国今日也。然不及十年,法之盛强,转逾畴 昔。然则败衄非国之大患,患不能自强耳。孟子曰:“国家闲 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又曰:“国家闲暇, 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泰西各国,磨牙吮血,伺于 吾旁者固属有人;其顾惜商务,不欲发难者,亦未始无之。徒 以我晦盲太甚,厉阶孔繁,用启戎心,亟思染指。及今早图, 示万国以更新之端,作十年保太平之约,亡羊补牢,未为迟 天下之为说者,动曰一劳永逸。此误人家国之言也。今 夫人一日三食,苟有持说者曰:一食永饱,虽愚者犹知其不 能也,以饱之后历数时而必饥,饥而必更求食也。今夫立法 以治天下,则亦若是矣。法行十年,或数十年,或百年而必
辱 君 命 , 绝 域 之 使 , 非 西 政 也 ; 邦 有 六 职 , 工 与 居 一 , 国 有 九 经 , 工 在 所 劝 , 保 护 工 艺 , 非 西 例 也 ; 当 宁 而 立 , 当 扆 而 立 , 礼 无 不 答 , 旅 揖 士 人 , 礼 经 所 陈 , 非 西 制 也 ; 天 子 巡 守 , 以 观 民 风 , 皇 王 大 典 , 非 西 仪 也 ; 地 有 四 游 , 地 动 不 止 , 日 之 所 生 为 星 , 毖 纬 雅 言 , 非 西 文 也 ; 腐 水 离 木 , 均 发 均 县 , 临 鉴 立 景 , 蜕 水 谓 气 , 电 缘 气 生 , 墨 翟 、 亢 仓 、 关 尹 之 徒 , 非 西 儒 也 。 故 夫 法 者 天 下 之 公 器 也 , 征 之 域 外 则 如 彼 , 考 之 前 古 则 如 此 , 而 议 者 犹 曰 “ 彝 也 , 彝 也 ” 而 弃 之 , 必 举 吾 所 固 有 之 物 不 自 有 之 , 而 甘 心 以 让 诸 人 , 又 何 取 耶 ? 难 者 曰 : “ 子 论 诚 当 , 然 中 国 当 败 衂 之 后 , 穷 蹙 之 日 , 虑 无 馀 力 克 任 此 举 , 强 敌 交 逼 , 眈 眈 思 启 , 亦 未 必 能 吾 待 也 。 ” 释 之 曰 : 日 本 败 于 三 国 , 受 迫 通 商 , 反 以 成 维 新 之 功 ; 法 败 于 普 , 为 城 下 之 盟 , 偿 五 千 兆 福 兰 格 , 割 奥 斯 、 鹿 林 两 省 , 此 其 痛 创 , 过 于 中 国 今 日 也 。 然 不 及 十 年 , 法 之 盛 强 , 转 逾 畴 昔 。 然 则 败 衂 非 国 之 大 患 , 患 不 能 自 强 耳 。 孟 子 曰 : “ 国 家 闲 暇 , 及 是 时 明 其 政 刑 , 虽 大 国 必 畏 之 矣 。 ” 又 曰 : “ 国 家 闲 暇 , 及 是 时 般 乐 怠 敖 , 是 自 求 祸 也 。 ” 泰 西 各 国 , 磨 牙 吮 血 , 伺 于 吾 旁 者 固 属 有 人 ; 其 顾 惜 商 务 , 不 欲 发 难 者 , 亦 未 始 无 之 。 徒 以 我 晦 盲 太 甚 , 厉 阶 孔 繁 , 用 启 戎 心 , 亟 思 染 指 。 及 今 早 图 , 示 万 国 以 更 新 之 端 , 作 十 年 保 太 平 之 约 , 亡 羊 补 牢 , 未 为 迟 也 。 天 下 之 为 说 者 , 动 曰 一 劳 永 逸 。 此 误 人 家 国 之 言 也 。 今 夫 人 一 日 三 食 , 苟 有 持 说 者 曰 : 一 食 永 饱 , 虽 愚 者 犹 知 其 不 能 也 , 以 饱 之 后 历 数 时 而 必 饥 , 饥 而 必 更 求 食 也 。 今 夫 立 法 以 治 天 下 , 则 亦 若 是 矣 。 法 行 十 年 , 或 数 十 年 , 或 百 年 而 必 论 不 变 法 之 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