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7 闻英寇云南俄寇伊犁感愤成作… 742 甲寅冬,假馆著书于西郊之清华学校,成欧洲战役史论,赋 示校员及诸生 …742 台湾竹枝词六首… 拆屋行………… 寄赵先生侍御以诗代书…………… 745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748 满江红(如此江山) 748 浪淘沙(燕子旧人家)…………………… 749 贺新郎(昨夜东风里) 749 附录 梁启超年 750
闻 英 寇 云 南 俄 寇 伊 犁 感 愤 成 作 … … … … … … … … … … 7 4 2 甲 寅 冬 , 假 馆 著 书 于 西 郊 之 清 华 学 校 , 成 欧 洲 战 役 史 论 , 赋 示 校 员 及 诸 生 … … … … … … … … … … … … … … … … … 7 4 2 台 湾 竹 枝 词 六 首 … … … … … … … … … … … … … … … … 7 4 3 拆 屋 行 … … … … … … … … … … … … … … … … … … … … 7 4 5 寄 赵 先 生 侍 御 以 诗 代 书 … … … … … … … … … … … … … 7 4 5 水 调 歌 头 ( 拍 碎 双 玉 斗 ) … … … … … … … … … … … … … … … 7 4 8 满 江 红 ( 如 此 江 山 ) … … … … … … … … … … … … … … … … … 7 4 8 浪 淘 沙 ( 燕 子 旧 人 家 ) … … … … … … … … … … … … … … … … 7 4 9 贺 新 郎 ( 昨 夜 东 风 里 ) … … … … … … … … … … … … … … … … 7 4 9 [ 附 录 ] 梁 启 超 年 表 … … … … … … … … … … … … … … … … … … … 7 5 0 目 录 7
变法通议自序1 政论 变法通议自序 (186年8月9日)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 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 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 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 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 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 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 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 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 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 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 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 去岂可以道里计哉? 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
政 论 变 法 通 议 自 序 ( 1 8 9 6 年 8 月 9 日 ) 法 何 以 必 变 ? 凡 在 天 地 之 间 者 莫 不 变 : 昼 夜 变 而 成 日 ; 寒 暑 变 而 成 岁 ; 大 地 肇 起 , 流 质 炎 炎 , 热 熔 冰 迁 , 累 变 而 成 地 球 ; 海 草 螺 蛤 , 大 木 大 鸟 , 飞 鱼 飞 鼍 , 袋 鼠 脊 兽 , 彼 生 此 灭 , 更 代 迭 变 , 而 成 世 界 ; 紫 血 红 血 , 流 注 体 内 , 呼 炭 吸 养 , 刻 刻 相 续 , 一 日 千 变 , 而 成 生 人 。 藉 曰 不 变 , 则 天 地 人 类 并 时 而 息 矣 。 故 夫 变 者 , 古 今 之 公 理 也 : 贡 助 之 法 变 为 租 庸 调 , 租 庸 调 变 为 两 税 , 两 税 变 为 一 条 鞭 ; 并 乘 之 法 变 为 府 兵 , 府 兵 变 为 彍 骑 , 彍 骑 变 为 禁 军 ; 学 校 升 造 之 法 变 为 荐 辟 , 荐 辟 变 为 九 品 中 正 , 九 品 变 为 科 目 。 上 下 千 岁 , 无 时 不 变 , 无 事 不 变 , 公 理 有 固 然 , 非 夫 人 之 为 也 。 为 不 变 之 说 者 , 动 曰 “ 守 古 守 古 ” , 庸 讵 知 自 太 古 、 上 古 、 中 古 、 近 古 以 至 今 日 , 固 已 不 知 万 百 千 变 。 今 日 所 目 为 古 法 而 守 之 者 , 其 于 古 人 之 意 , 相 去 岂 可 以 道 里 计 哉 ? 今 夫 自 然 之 变 , 天 之 道 也 ; 或 变 则 善 , 或 变 则 敝 。 有 人 变 法 通 议 自 序 1
2梁启超文集 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 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 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翔法立制,数 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 上下,犹瞤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 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驰,卒至疲敝,不可 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 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汉唐中兴,斯固然矣。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 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 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 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 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炳烛则昧,冬不御裘则 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今专标斯义,大 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 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道 焉 , 则 智 者 之 所 审 也 。 语 曰 : “ 学 者 上 达 , 不 学 下 达 。 ” 惟 治 亦 然 : 委 心 任 运 , 听 其 流 变 , 则 日 趋 于 敝 ; 振 刷 整 顿 , 斟 酌 通 变 , 则 日 趋 于 善 。 吾 揆 之 于 古 , 一 姓 受 命 , 剙 法 立 制 , 数 叶 以 后 , 其 子 孙 之 所 奉 行 , 必 有 以 异 于 其 祖 父 矣 。 而 彼 君 民 上 下 , 犹 瞷 焉 以 为 吾 今 日 之 法 吾 祖 , 前 者 以 之 治 天 下 而 治 , 薾 然 守 之 , 因 循 不 察 , 渐 移 渐 变 , 百 事 废 驰 , 卒 至 疲 敝 , 不 可 收 拾 。 代 兴 者 审 其 敝 而 变 之 , 斯 为 新 王 矣 。 苟 其 子 孙 达 于 此 义 , 自 审 其 敝 而 自 变 之 , 斯 号 中 兴 矣 。 汉 唐 中 兴 , 斯 固 然 矣 。 《 诗 》 曰 : “ 周 虽 旧 邦 , 其 命 维 新 。 ” 言 治 旧 国 必 用 新 法 也 。 其 事 甚 顺 , 其 义 至 明 , 有 可 为 之 机 , 有 可 取 之 法 , 有 不 得 不 行 之 势 , 有 不 容 少 缓 之 故 。 为 不 变 之 说 者 , 犹 曰 “ 守 古 守 古 ” , 坐 视 其 因 循 废 弛 , 而 漠 然 无 所 动 于 中 。 呜 呼 ! 可 不 谓 大 惑 不 解 者 乎 ? 《 易 》 曰 : “ 穷 则 变 , 变 则 通 , 通 则 久 。 ” 伊 尹 曰 : “ 用 其 新 , 去 其 陈 。 ” 病 乃 不 存 。 夜 不 炳 烛 则 昧 , 冬 不 御 裘 则 寒 , 渡 河 而 乘 陆 车 者 危 , 易 证 而 尝 旧 方 者 死 。 今 专 标 斯 义 , 大 声 疾 呼 , 上 循 土 训 诵 训 之 遗 , 下 依 矇 讽 鼓 谏 之 义 , 言 之 无 罪 , 闻 者 足 兴 , 为 六 十 篇 , 分 类 十 二 , 知 我 罪 我 , 其 无 辞 焉 。 2 梁 启 超 文 集
论不变法之害3 论不变法之害 (186年8月19日) 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 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而室中之人,犹然酣嬉鼾卧, 漠然无所闻见;或则睹其危险,惟知痛哭,束手待毙,不思 拯救;又其上者,补苴罅漏,弥缝蚁穴,苟安时日,以觊有 功。此三人者,用心不同,漂摇一至,同归死亡。善居室者, 去其废坏,廓清而更张之,鸠工庀材,以新厥构,图始虽艰 及其成也,轮焉奂焉,高枕无忧也。惟国亦然,由前之说罔 不亡,由后之说罔不强。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 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 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 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 欧西名国,政事不修,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 矣;中亚洲回部,素号骁悍善战斗,而守旧不变,俄人鲸吞 蚕食,殆将尽之矣;越南、缅甸、高丽,服属中土,渐染习 气,因仍弊政,蕭蘼不变,汉官威仪,今无存矣。今夫俄,宅 苦寒之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
论 不 变 法 之 害 ( 1 8 9 6 年 8 月 1 9 日 ) 今 有 巨 厦 , 更 历 千 岁 , 瓦 墁 毁 坏 , 榱 栋 崩 折 , 非 不 枵 然 大 也 , 风 雨 猝 集 , 则 倾 圮 必 矣 。 而 室 中 之 人 , 犹 然 酣 嬉 鼾 卧 , 漠 然 无 所 闻 见 ; 或 则 睹 其 危 险 , 惟 知 痛 哭 , 束 手 待 毙 , 不 思 拯 救 ; 又 其 上 者 , 补 苴 罅 漏 , 弥 缝 蚁 穴 , 苟 安 时 日 , 以 觊 有 功 。 此 三 人 者 , 用 心 不 同 , 漂 摇 一 至 , 同 归 死 亡 。 善 居 室 者 , 去 其 废 坏 , 廓 清 而 更 张 之 , 鸠 工 庀 材 , 以 新 厥 构 , 图 始 虽 艰 , 及 其 成 也 , 轮 焉 奂 焉 , 高 枕 无 忧 也 。 惟 国 亦 然 , 由 前 之 说 罔 不 亡 , 由 后 之 说 罔 不 强 。 印 度 , 大 地 最 古 之 国 也 , 守 旧 不 变 , 夷 为 英 藩 矣 ; 突 厥 地 跨 三 洲 , 立 国 历 千 年 , 而 守 旧 不 变 , 为 六 大 国 执 其 权 , 分 其 地 矣 ; 非 洲 广 袤 , 三 倍 欧 土 , 内 地 除 沙 漠 一 带 外 , 皆 植 物 饶 衍 , 畜 牧 繁 盛 , 土 人 不 能 开 化 , 拱 手 以 让 强 敌 矣 ; 波 兰 为 欧 西 名 国 , 政 事 不 修 , 内 订 日 起 , 俄 普 奥 相 约 , 择 其 肉 而 食 矣 ; 中 亚 洲 回 部 , 素 号 骁 悍 善 战 斗 , 而 守 旧 不 变 , 俄 人 鲸 吞 蚕 食 , 殆 将 尽 之 矣 ; 越 南 、 缅 甸 、 高 丽 , 服 属 中 土 , 渐 染 习 气 , 因 仍 弊 政 , 薾 蘼 不 变 , 汉 官 威 仪 , 今 无 存 矣 。 今 夫 俄 , 宅 苦 寒 之 地 , 受 蒙 古 钤 辖 , 前 皇 残 暴 , 民 气 凋 丧 , 岌 岌 不 可 终 论 不 变 法 之 害 3
4梁启超文集 日,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 略,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 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 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 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 琉球,割我台湾也。又如西班牙、荷兰,三百年前,属地徧 天下,而内治稍弛,遂即陵弱,国度夷为四等:暹罗处缅越 之间,同一绵薄,而稍自振厉,则岿然尚存。记曰:“不知来, 视诸往。”又曰:“前车覆,后车戒。”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 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盖其几之可畏如此也。 中国立国之古等印度,土地之沃迈突厥,而因沿积敝,不 能振变,亦伯仲于二国之间,以故地利不辟,人满为患。河 北诸省,岁虽中收,犹道殚相望;京师一冬,死者千计; 有水旱,道路不通,运赈无术,任其填委,十室九空:滨海 小民,无所得食,逃至南洋美洲诸地,鬻身为奴,犹被驱迫, 丧斧以归;驯者转于沟壑,黠者流为盗贼,教匪会匪,蔓延 九州,伺隙而动;工艺不兴,商务不讲,土货日见减色,而 他人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漏卮日甚,脂膏将枯; 学校不立,学子于帖括外,一物不知,其上者考据词章,破 碎相尚,语以瀛海,瞠目不信;又得官甚难,治生无术,习 于无耻,懵不知怪:兵学不讲,绿营防勇,老弱癖烟,凶悍 骚扰,无所可用,一旦军兴,临时募集,半属流勻,器械窳 苦,镶糈微薄,偏裨以上,流品猥杂,一字不识,无论读图, 营例不谙,无论兵法,以此与他人学问之将、纪律之师相遇, 百战百败,无待交绥;官制不善,习非所用,用非所习,委
日 , 自 大 彼 得 游 历 诸 国 , 学 习 工 艺 , 归 而 变 政 , 后 王 受 其 方 略 , 国 势 日 盛 , 辟 地 数 万 里 也 ; 今 夫 德 , 列 国 分 治 , 无 所 统 纪 , 为 法 所 役 , 有 若 奴 隶 , 普 人 发 愤 兴 学 练 兵 , 遂 蹶 强 法 , 霸 中 原 也 ; 今 夫 日 本 , 幕 府 专 政 , 诸 藩 力 征 , 受 俄 、 德 、 美 大 创 , 国 几 不 国 , 自 明 治 维 新 , 改 弦 更 张 , 不 三 十 年 , 而 夺 我 琉 球 , 割 我 台 湾 也 。 又 如 西 班 牙 、 荷 兰 , 三 百 年 前 , 属 地 徧 天 下 , 而 内 治 稍 弛 , 遂 即 陵 弱 , 国 度 夷 为 四 等 ; 暹 罗 处 缅 越 之 间 , 同 一 绵 薄 , 而 稍 自 振 厉 , 则 岿 然 尚 存 。 记 曰 : “ 不 知 来 , 视 诸 往 。 ” 又 曰 : “ 前 车 覆 , 后 车 戒 。 ” 大 地 万 国 , 上 下 百 年 间 , 强 盛 弱 亡 之 故 , 不 爽 累 黍 , 盖 其 几 之 可 畏 如 此 也 。 中 国 立 国 之 古 等 印 度 , 土 地 之 沃 迈 突 厥 , 而 因 沿 积 敝 , 不 能 振 变 , 亦 伯 仲 于 二 国 之 间 , 以 故 地 利 不 辟 , 人 满 为 患 。 河 北 诸 省 , 岁 虽 中 收 , 犹 道 殣 相 望 ; 京 师 一 冬 , 死 者 千 计 ; 一 有 水 旱 , 道 路 不 通 , 运 赈 无 术 , 任 其 填 委 , 十 室 九 空 ; 滨 海 小 民 , 无 所 得 食 , 逃 至 南 洋 美 洲 诸 地 , 鬻 身 为 奴 , 犹 被 驱 迫 , 丧 斧 以 归 ; 驯 者 转 于 沟 壑 , 黠 者 流 为 盗 贼 , 教 匪 会 匪 , 蔓 延 九 州 , 伺 隙 而 动 ; 工 艺 不 兴 , 商 务 不 讲 , 土 货 日 见 减 色 , 而 他 人 投 我 所 好 , 制 造 百 物 , 畅 销 内 地 , 漏 卮 日 甚 , 脂 膏 将 枯 ; 学 校 不 立 , 学 子 于 帖 括 外 , 一 物 不 知 , 其 上 者 考 据 词 章 , 破 碎 相 尚 , 语 以 瀛 海 , 瞠 目 不 信 ; 又 得 官 甚 难 , 治 生 无 术 , 习 于 无 耻 , 懵 不 知 怪 ; 兵 学 不 讲 , 绿 营 防 勇 , 老 弱 癖 烟 , 凶 悍 骚 扰 , 无 所 可 用 , 一 旦 军 兴 , 临 时 募 集 , 半 属 流 匄 , 器 械 窳 苦 , 饟 糈 微 薄 , 偏 裨 以 上 , 流 品 猥 杂 , 一 字 不 识 , 无 论 读 图 , 营 例 不 谙 , 无 论 兵 法 , 以 此 与 他 人 学 问 之 将 、 纪 律 之 师 相 遇 , 百 战 百 败 , 无 待 交 绥 ; 官 制 不 善 , 习 非 所 用 , 用 非 所 习 , 委 4 梁 启 超 文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