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隧道勘测及隧道位置的选择 §1.1隧道勘测 、隧道勘测的一般规定 隧道勘测的一般规定如下: 1、制定勘测计划 2、勘测资料应完备 3、勘测的两个阶段 4、评价隧道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调查测绘 1、隧道工程调查的内容 通过调查所取的资料,应能充分的地说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自然条件和施工条 件等。实践证明这些资料是隧道设计和施工必备的基础资料,其内容及其深细度可根据各阶段的勘 测设计要求和隧道规模去确定,使其能满足各阶段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最后应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资 料 (1)自然概况 (2)工程地质特征 (3)水文地质特征 (4)不良地质地段 (6)地震基本烈度等级 (7)气象资料 8)施工条件 2、隧道工程测绘遵守的规定 (1)按设计阶段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2)测绘资料的图纸内容需反映隧道所在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 况 (3)在隧道洞口和辅助坑道口的附近,按规定设置必要的平面控制点 和水准点。 (4)测绘资料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 3、长隧道、特长隧道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的调査 4、设计阶段地质调查 5、施工阶段地质调查 施工阶段地质调查应完成下列任务: (1)核定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等 (2)及时预测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3)为验证修改设计提供依据。 目前各国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十分重视施工阶段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开挖工作面直接观察是极其 重要的,在每次爆破后、应立即有专人进行开挖工作面观察并素描,其主要内容有 (1)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 (2)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 (3)裂隙方向及频率、充填物及性质: (4)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破碎程度; (5)涌水位置及涌水量 (6)坍塌位置及形态。 6、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 根据调査结果,应对下列各项内容作出工程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
第一章 隧道勘测及隧道位置的选择 §1.1 隧道勘测 一、隧道勘测的一般规定 隧道勘测的一般规定如下: 1、 制定勘测计划 2、勘测资料应完备 3、勘测的两个阶段 4、评价隧道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调查测绘 1、隧道工程调查的内容 通过调查所取的资料,应能充分的地说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自然条件和施工条 件等。实践证明这些资料是隧道设计和施工必备的基础资料,其内容及其深细度可根据各阶段的勘 测设计要求和隧道规模去确定,使其能满足各阶段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最后应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资 料。 (1)自然概况 (2)工程地质特征 (3)水文地质特征 (4)不良地质地段 (6)地震基本烈度等级 (7)气象资料 (8)施工条件 2、隧道工程测绘遵守的规定 (1)按设计阶段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2)测绘资料的图纸内容需反映隧道所在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 况; (3)在隧道洞口和辅助坑道口的附近,按规定设置必要的平面控制点 和水准点。 (4)测绘资料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 3、长隧道、特长隧道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的调查 4、设计阶段地质调查 5、施工阶段地质调查 施工阶段地质调查应完成下列任务: (1)核定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等; (2)及时预测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3)为验证修改设计提供依据。 目前各国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十分重视施工阶段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开挖工作面直接观察是极其 重要的,在每次爆破后、应立即有专人进行开挖工作面观察并素描,其主要内容有: (1)地层、岩石分布、岩层走向、倾角; (2)固结程度风化及变质程度、软硬程度; (3)裂隙方向及频率、充填物及性质; (4)断层位置及走向、倾角、破碎程度; (5)涌水位置及涌水量; (6)坍塌位置及形态。 6、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应对下列各项内容作出工程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
(1)围岩自稳性 (2)隧道涌水量、涌水压力、突然涌水等: (3)岩土膨胀压力 (4)滑坡、偏压 (5)围岩状态和土压特性 (6)高地应力区应力场 (7)瓦斯、岩溶、及人为坑洞等 对开挖工作面围岩的自稳性、突然涌水,会产生偏压的地形、洞口附 近的边坡崩塌、滑坡及对相邻结构的影响、膨胀性围岩等的评价是很重要 的。这些围岩条件,一般来说,用围岩级别或物性值等准确的表达是很困 难的,不得不依靠以往的经验、资料、实例进行定性判定。 在进行隧道设计时,有时需设定围岩的工程模式、初始地应力场等,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来分析围岩的动态和 与喷锚衬砌或喷锚支护设计、施工有密切关系的围岩评价应着重阐明围岩的状态,其中隧道自 稳性和土压特性是最重要的 7、围岩级别的确定 判断围岩级别是决策隧道设计、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围岩级别的判定是按设计和施工两个 阶段进行。施工阶段可根据已暴露的围岩条件判定围岩级别,是对设计阶段的预判断进行修正,是 客观、可靠、可信的判断 §1.2隧道位置的选择 、按地形及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一)按地形条件进行选择 隧道位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地形的制约。当线路前进方向遇到地形障碍时,采用隧道来 克服地形障碍是一种有利的手段。地形障碍有高程障碍和平面障碍两方面 1.高程障碍 1)绕行方案 优点:工程容易,工期较短,工程费用也较少 缺点:绕行势必路线要延长,今后长期的运程必然増加:路线弯道増多,曲线半径也可能减小 使长期的运行条件变坏,行车速度和牵引定数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 运输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就会给技术改造带来困难。此外,当绕行方案靠近山坡,地质条件复 杂时,工程困难程度也较大 所以,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一方案是不甚可取的,只有具体条件相宜时,才好采用 (2)深堑方案 优点:展线比绕行方案略少。 缺点:急弯陡坡就不一定好多少,前述的缺点依然存在。但是,在山顶开挖深路堑,往往工程 量很大,施工困难,边坡切削太甚,易于引起坍方落石,防护需要加强。若地下水发育,还会引起 滑坡,给今后的运行和养护遗留下防不胜防的隐患。 这一方案在展线方面是改良性质的,而在劈山方面仍包含着不利因素。所以,这也不是太好的 方案 (3)隧道方案 优点:它能使线路平缓顺直,不需用较大的坡度,不需设置太多、太急的曲线。今后在长期的 运营中,由于技术条件好,可以牵引更大的重量,可以使行驶速度提高,缩短运程,还不受外界干 扰,战争时期将是良好的掩护所。 缺点:修建隧道可能工程要大一些,工期也会长一些 因此从全局和长期考虑,隧道方案往往是比较合理的。 2.平面障碍 沿河傍山绕行方案 沿着山体自然弯曲傍山绕行,如果地形条件尚能允许,则可采用。在不得已时,只得大劈坡, 或高层填土,上设御土墙,下设护坡护岸,有时还须跨谷建桥,有时为防滚石坠落,还需设置防护
(1)围岩自稳性; (2)隧道涌水量、涌水压力、突然涌水等; (3)岩土膨胀压力; (4)滑坡、偏压; (5)围岩状态和土压特性; (6)高地应力区应力场; (7)瓦斯、岩溶、及人为坑洞等。 对开挖工作面围岩的自稳性、突然涌水,会产生偏压的地形、洞口附 近的边坡崩塌、滑坡及对相邻结构的影响、膨胀性围岩等的评价是很重要 的。这些围岩条件,一般来说,用围岩级别或物性值等准确的表达是很困 难的,不得不依靠以往的经验、资料、实例进行定性判定。 在进行隧道设计时,有时需设定围岩的工程模式、初始地应力场等,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来分析围岩的动态和 稳定性。 与喷锚衬砌或喷锚支护设计、施工有密切关系的围岩评价应着重阐明围岩的状态,其中隧道自 稳性和土压特性是最重要的。 7、围岩级别的确定 判断围岩级别是决策隧道设计、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围岩级别的判定是按设计和施工两个 阶段进行。施工阶段可根据已暴露的围岩条件判定围岩级别,是对设计阶段的预判断进行修正,是 客观、可靠、可信的判断。 §1.2 隧道位置的选择 一、按地形及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一)按地形条件进行选择 隧道位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地形的制约。当线路前进方向遇到地形障碍时,采用隧道来 克服地形障碍是一种有利的手段。地形障碍有高程障碍和平面障碍两方面: 1.高程障碍 (1) 绕行方案 优点:工程容易,工期较短,工程费用也较少。 缺点:绕行势必路线要延长,今后长期的运程必然增加;路线弯道增多,曲线半径也可能减小, 使长期的运行条件变坏,行车速度和牵引定数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 运输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就会给技术改造带来困难。此外,当绕行方案靠近山坡,地质条件复 杂时,工程困难程度也较大。 所以,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一方案是不甚可取的,只有具体条件相宜时,才好采用。 (2) 深堑方案 优点:展线比绕行方案略少。 缺点:急弯陡坡就不一定好多少,前述的缺点依然存在。但是,在山顶开挖深路堑,往往工程 量很大,施工困难,边坡切削太甚,易于引起坍方落石,防护需要加强。若地下水发育,还会引起 滑坡,给今后的运行和养护遗留下防不胜防的隐患。 这一方案在展线方面是改良性质的,而在劈山方面仍包含着不利因素。所以,这也不是太好的 方案。 (3) 隧道方案 优点:它能使线路平缓顺直,不需用较大的坡度,不需设置太多、太急的曲线。今后在长期的 运营中,由于技术条件好,可以牵引更大的重量,可以使行驶速度提高,缩短运程,还不受外界干 扰,战争时期将是良好的掩护所。 缺点:修建隧道可能工程要大一些,工期也会长一些。 因此从全局和长期考虑,隧道方案往往是比较合理的。 2.平面障碍 (1) 沿河傍山绕行方案 沿着山体自然弯曲傍山绕行,如果地形条件尚能允许,则可采用。在不得已时,只得大劈坡, 或高层填土,上设御土墙,下设护坡护岸,有时还须跨谷建桥,有时为防滚石坠落,还需设置防护
明洞。往往线路增长,桥隧毗邻,工程量大,运营条件差,并常伴有一些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的出现。 由于线路走行在山坡表层内,地质多为风化松散带,施工时极易坍方。行车后,也难保安全。至 遇急弯猛拐处,线路条件也较差,行车不能多拉、快跑。因此,这种方案只有在条件允许时,才能 采用 (2)隧道直穿方案 如果在平面障碍的前方,开凿隧道,穿山而过,虽然初期工程略大一些,但线路顺直平缓,工 程单一,可不设急弯,没有陡坡,路线行程缩短,运营条件改善,而且不受山坡坍方落石的威胁 如图1-1所示。从长远的利益来看,隧道方案往往是比较合理的 如衡广复线坪石至乐昌之间,于1987年5月通车的大瑶山双线隧道,全长143km,位于南岭 山脉南麓圆螺角至永济桥弓形河湾处,如图1-2所示 鱼两力牌 比较方案 双凤桥 采方刻 P金口阿 图1-1隧道直穿方案示意图 图1-2大瑶山隧道方案平面示意图 (二)按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隧道是埋置在地层内的结构物,受着地层岩体的包围。如何避开不良 地质区域,或是如何拟定克服不良地质的措施,是选择隧道位置时,必须 审慎考虑的问题。 1.单斜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按岩层的倾角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
明洞。往往线路增长,桥隧毗邻,工程量大,运营条件差,并常伴有一些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的出现。 由于线路走行在山坡表层内,地质多为风化松散带,施工时极易坍方。行车后,也难保安全。至于 遇急弯猛拐处,线路条件也较差,行车不能多拉、快跑。因此,这种方案只有在条件允许时,才能 采用。 (2) 隧道直穿方案 如果在平面障碍的前方,开凿隧道,穿山而过,虽然初期工程略大一些,但线路顺直平缓,工 程单一,可不设急弯,没有陡坡,路线行程缩短,运营条件改善,而且不受山坡坍方落石的威胁。 如图 1-1 所示。从长远的利益来看,隧道方案往往是比较合理的。 如衡广复线坪石至乐昌之间,于 1987 年 5 月通车的大瑶山双线隧道,全长 14.3km,位于南岭 山脉南麓圆螺角至永济桥弓形河湾处,如图 1-2 所示。 图 1-1 隧道直穿方案示意图 图 1-2 大瑶山隧道方案平面示意图 (二) 按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隧道是埋置在地层内的结构物,受着地层岩体的包围。如何避开不良 地质区域,或是如何拟定克服不良地质的措施,是选择隧道位置时,必须 审慎考虑的问题。 1.单斜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按岩层的倾角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
(1)水平或缓倾角岩层 如图1-3所示,当隧道通过坚硬的厚层岩层时,较为稳 定。若通过很薄的岩层,则施工时顶部易产生掉块现象,此 时,以不透水的坚硬岩层作顶板为最好。 (2)陡倾角岩层 如图1-4所示。因此,在单斜构造的地质条件下,必须 事先把地层的构造和倾角大小调查清楚,一定要尽可能避开 软弱结构面。特别是不要把隧道中线设成与软弱结构面的走 向一致或平行,至少要成一定的交角。 图1-3缓倾角岩层隧道 位置的选择 图1-4软弱结构面地带隧道位置的选择 (3)直立岩层 隧道通过直立岩层时,其中线宜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穿过,如图1-a)所示。如隧道中线与岩层走 向一致时,如前所述,仍应避开不同岩层接触带。尤应注意的是:当层状岩层较薄,并有软弱夹层 伴有微量地下水活动时,亦可产生不对称压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易产生坍塌(如图1-5(b所示), 甚至会导致大的坍力,致使地面形成“天窗”,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予重视。 图1-5直立岩层中的隧道位置选择 2.褶皱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褶皱构造有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当隧 道通过褶皱构造时,应尽量避免将隧道置于向斜 或背斜的轴部。如图1-6(a)、(b),而应将隧道置 于翼部,如图1-6(c),则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类 似单斜构造 3.断裂构造,接触带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切忌沿着(或靠近平行) 行斜构造 断层带或破碎带修建隧道,如图1-7(a)所示,特 别是对于区域性大断裂,尤应注意绕避。当隧道 图1-6褶皱构造隧道 线路必须通过断层带时,应尽量使线路与断层走 位置的选择 向正交,如图1-7(b)所示,同时应避开严重破碎带,并应使通过断层的地段最短
(1) 水平或缓倾角岩层 如图 1-3 所示,当隧道通过坚硬的厚层岩层时,较为稳 定。若通过很薄的岩层,则施工时顶部易产生掉块现象,此 时,以不透水的坚硬岩层作顶板为最好。 (2) 陡倾角岩层 如图 1-4 所示。因此,在单斜构造的地质条件下,必须 事先把地层的构造和倾角大小调查清楚,一定要尽可能避开 软弱结构面。特别是不要把隧道中线设成与软弱结构面的走 向一致或平行,至少要成一定的交角。 图 1-4 软弱结构面地带隧道位置的选择 (3) 直立岩层 隧道通过直立岩层时,其中线宜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穿过,如图 1-5(a)所示。如隧道中线与岩层走 向一致时,如前所述,仍应避开不同岩层接触带。尤应注意的是:当层状岩层较薄,并有软弱夹层, 伴有微量地下水活动时,亦可产生不对称压力,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易产生坍塌(如图 1-5(b)所示), 甚至会导致大的坍力,致使地面形成“天窗”,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予重视。 (a) (b) 图 1-5 直立岩层中的隧道位置选择 2.褶皱构造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褶皱构造有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当隧 道通过褶皱构造时,应尽量避免将隧道置于向斜 或背斜的轴部。如图 1-6(a)、(b),而应将隧道置 于翼部,如图 1-6(c),则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类 似单斜构造。 3.断裂构造,接触带与隧道位置的选择 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切忌沿着(或靠近平行) 断层带或破碎带修建隧道,如图 1-7(a)所示,特 别是对于区域性大断裂,尤应注意绕避。当隧道 线路必须通过断层带时,应尽量使线路与断层走 向正交,如图 1-7(b)所示,同时应避开严重破碎带,并应使通过断层的地段最短。 图 1-3 缓倾角岩层隧道 位置的选择 图 1-6 褶皱构造隧道 位置的选择
图1-7断裂构造地带隧道位置选择 4.不良地质的影响 (1)滑坡地区 (2)岩堆、崩坍、错落、堆积层以及危岩落石地区 (3)泥石流 (4)溶洞地区 (5)瓦斯地区 6)黄土地区 5.不良水文地质的影响 地下水 地温 二、按地形及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越岭线上隧道位置的选择 当铁路路线需要从一个水系过渡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线路称之 为越岭线 1.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 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一般的情况, 常常有若干个垭口可以通过。此时,就要分析比较,选定最为理想的垭口 垭口是选定越岭隧道线路方案的控制点。如图1-13所示为沙木拉打越岭长隧道的方案比选平、 纵断面示意。 2.隧道立面位置的选择 图1-14所示,系穿越娄山山脉分水岭的越岭隧道选线实例 西(乃托》喇包 lis 瓦古本 南星 沙木拉打方案:隧道长 阳幅蓄山方案 配口口t 线路 小相岭方案:道 口1x 沙子坝 图1-13(a)平面图
(a) (b) 图 1-7 断裂构造地带隧道位置选择 4.不良地质的影响 (1) 滑坡地区 (2) 岩堆、崩坍、错落、堆积层以及危岩落石地区 (3) 泥石流 (4) 溶洞地区 (5) 瓦斯地区 (6) 黄土地区 5.不良水文地质的影响 (1) 地下水 (2) 地温 二、按地形及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一)越岭线上隧道位置的选择 当铁路路线需要从一个水系过渡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线路称之 为越岭线。 1.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 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一般的情况, 常常有若干个垭口可以通过。此时,就要分析比较,选定最为理想的垭口。 垭口是选定越岭隧道线路方案的控制点。如图 1-13 所示为沙木拉打越岭长隧道的方案比选平、 纵断面示意。 2.隧道立面位置的选择 图 1-14 所示,系穿越娄山山脉分水岭的越岭隧道选线实例。 图 1-13(a) 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