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学习提要4 第四章消费理论 学习提要 ●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 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l,C、Y分别是当期消 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个消费函数中,b是不变的。但凯恩斯提出,边 际消费倾向随收λY的増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λ的増加有递减趋势。但 实证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谜”。其后的各种消费理论正是为 解释此谜而提出的 ●相对收入假说:由杜森贝里提出,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 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 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 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 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 费所需。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 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 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持久收入假说:该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 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1)消费函数C=bYP,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YP为持久收入:(2)持久收入YP=ΣQY-1,其中Qi为i期收入在持久收入中所占的 比重,;ΣQi=1,0<Qi<1,且i越小,Oi值越大:此式表示持久收入是n+1期收入的平 均值:(3)由上述两式可得C=bYP=bΣQY-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b00显然b00 b,即短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跨时选择理论假定(1)消费者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现期和未来,在生命结束 时消费完全部收入。因此,他就面临着一个多少钱用于现期消费,多少储蓄为未来消费的 跨时预算约束问题。(2)消费者既可以储蓄也可以贷款,因而,消费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 于当期收入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者并不相互排斥,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 更注重于储蓄动机,从而把财富WR也引入消费函数;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是如何形 成未来(持久)收入的预期。把两者结合起来,可得如下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学习提要 4 第四章 消费理论 一、学习提要 ●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 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 C=a+by,其中。a>0,0<b<l,C、Y 分别是当期消 费和收入,b 为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个消费函数中,b 是不变的。但凯恩斯提出,边 际消费倾向随收入 Y 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但 实证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谜”。其后的各种消费理论正是为 解释此谜而提出的。 ●相对收入假说:由杜森贝里提出,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 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 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 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 费所需。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 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 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持久收入假说:该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 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1)消费函数 C=bYP,其中 b 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YP 为持久收入;(2)持久收入 YP=ΣQiY-1, 其中 Q i 为 i 期收入在持久收入中所占的 比重,;ΣQi=1,0<Qi<1,且 i 越小,Qi 值越大;此式表示持久收入是 n+1 期收入的平 均值;(3)由上述两式可得 C=bYP=bΣQiY-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bθ0 显然 bθ0 < b,即短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跨时选择理论假定(1)消费者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现期和未来,在生命结束 时消费完全部收入。因此,他就面临着一个多少钱用于现期消费,多少储蓄为未来消费的 跨时预算约束问题。(2)消费者既可以储蓄也可以贷款,因而,消费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 于当期收入。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者并不相互排斥,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 更注重于储蓄动机,从而把财富 WR 也引入消费函数;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是如何形 成未来(持久)收入的预期。把两者结合起来,可得如下消费函数:
C=aWR+b2QiY-1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验及信息对 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把 理性预期和前述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论 在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硏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 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太敏感。原因有两:(1)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 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2)消费者受到流动性约 束 ●实际利率(当预期通胀率较小时,有r=名义利率一预期通胀率)影响消费和储 蓄。一方面,实际利率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即储蓄)的相对价格,消费和实际 利率成反向变动;另一方面,由于已积累的资产能得到由利率带来的收益,又使得 消费和实际利率有同方向变动趋向。因而,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有争议的。实际数据表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消费对收入的滞后调整源于收入水平对经济变化所作出的逐步调整。由于正 在提高的收入水平只是逐步地提高消费水平,所以收入调整过程是在时间上分布 的,这个调整过程可用动态乘数来描述,收入变化在经济的不同时期,对消费者影 响程度不同。衰退时影响大,繁荣时影响小 二、讨论题 假设A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将怎样变化?为什么?这与短期消费 函数的特征是否矛盾 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回答。由于攀比效应,A集团巨相对收入下降将促其提高消费 倾向,按高于正常习惯(长期消费倾医向)的标准进行消费。这与短期消费曲线的特征 消费倾向递减并不矛盾,因为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倾向下降,而在当前, A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因此消费倾向提高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和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分别会对消费需 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在总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将使各消费集团的消费习惯 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因此社会总的消费倾向不变。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将改变分配格 局,使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各消费集团的消费倾向。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是否变 化以及向哪个方向变化,还要依据更多的信息(可以自行假设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3.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对消费有何影响?
C=aWR+bΣQiY-1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验及信息对 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把 理性预期和前述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论。 在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 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太敏感。原因有两:(1)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 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2)消费者受到流动性约 束。 ●实际利率(当预期通胀率较小时,有 r=名义利率一预期通胀率)影响消费和储 蓄。一方面,实际利率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即储蓄)的相对价格,消费和实际 利率成反向变动;另一方面,由于已积累的资产能得到由利率带来的收益,又使得 消费和实际利率有同方向变动趋向。因而,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有争议的。实际数据表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消费对收入的滞后调整源于收入水平对经济变化所作出的逐步调整。由于正 在提高的收入水平只是逐步地提高消费水平,所以收入调整过程是在时间上分布 的,这个调整过程可用动态乘数来描述,收入变化在经济的不同时期,对消费者影 响程度不同。衰退时影响大,繁荣时影响小。 二、讨论题 1.假设 A 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将怎样变化?为什么?这与短期消费 函数的特征是否矛盾? 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回答。由于攀比效应,A 集团巨相对收入下降将促其提高消费 倾向,按高于正常习惯(长期消费倾医向)的标准进行消费。这与短期消费曲线的特征一 消费倾向递减并不矛盾,因为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倾向下降,而在当前, A 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因此消费倾向提高。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和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分别会对消费需 求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在总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将使各消费集团的消费习惯 (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因此社会总的消费倾向不变。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将改变分配格 局,使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各消费集团的消费倾向。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是否变 化以及向哪个方向变化,还要依据更多的信息(可以自行假设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3.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对消费有何影响?
答: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将使分配格局较为平均,改变了相对收入。这是一 般的思路,具体回答可参考上题 4.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总需求下降的内部结构如何? 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消费倾向将提高,所以,消费需求下降不很 显著。由此可以推知:经济萧条时,投资需求大幅度下降。 5.绝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 答:在短期,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非收入因素提髙使自发性消费增加、消 费曲线上移,所以消费倾向不变。因此,消费倾向递减和消费倾向不变可以并行不悖。 6.相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 答: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如下: (1)若收入逐年增加,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下降,则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 (2)若收入分配格局不变,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则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现 7.假设A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 济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B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分别用绝对 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答:(1)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使B转变为城镇居民。为了适应城镇 生活的要求,B的自发性消费必然提高。这就导致整个社会自发性消费提高。这样, 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消费倾向几乎不变,即消费大致按收入增加的比例增加 (2)相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 费倾向的变化:A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B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 降。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 8.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预期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 答:要从终身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入手。既然谈到调整消费决策,就知道应该 应用预期收入改变的消费函数。其中,预期收入的消费倾向是: (WL-T)/(NL一T) 可见,随着年龄增大,消费倾向下降。原因何在?年轻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 由于还要工作许多年,会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接近退休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由 于只能工作很少几年了,对消费仅会产生较小的影响。 9.终身收入消费函数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高的现象是否矛盾?
答: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将使分配格局较为平均,改变了相对收入。这是一 般的思路,具体回答可参考上题。 4.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总需求下降的内部结构如何? 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消费倾向将提高,所以,消费需求下降不很 显著。由此可以推知:经济萧条时,投资需求大幅度下降。 5.绝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 答:在短期,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非收入因素提高使自发性消费增加、消 费曲线上移,所以消费倾向不变。因此,消费倾向递减和消费倾向不变可以并行不悖。 6.相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 答: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如下: (l)若收入逐年增加,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下降,则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 现。 (2)若收入分配格局不变,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则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现。 7.假设 A 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 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 济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B 转变为城镇居民,与 A 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分别用绝对 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答:(1)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使 B 转变为城镇居民。为了适应城镇 生活的要求, B 的自发性消费必然提高。这就导致整个社会自发性消费提高。这样, 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消费倾向几乎不变,即消费大致按收入增加的比例增加。 (2)相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 费倾向的变化:A 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B 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 降。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 8.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预期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 么? 答:要从终身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入手。既然谈到调整消费决策,就知道应该 应用预期收入改变的消费函数。其中,预期收入的消费倾向是: (WL-T)/(NL-T) 可见,随着年龄增大,消费倾向下降。原因何在?年轻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 由于还要工作许多年,会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接近退休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由 于只能工作很少几年了,对消费仅会产生较小的影响。 9.终身收入消费函数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高的现象是否矛盾?
答:在上题中收入的消费倾向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反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 高的现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前者是就个体而言,后者是个体的综合。在老 年化社会中,退休者所占比例较大,退休者没有收入却要进行消费。全社会的收入仅由 部分社会成员一工作者提供。因此,消费占收入的较大比例,即消费倾向较高。还应注 意,前者是边际消费倾向,后者是平均消费倾向。 10.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财产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答:要在终身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虑问题。由于需要调整消费决策,必须应用 预期收入改变情况下的消费函数。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1/(NL-T) 可见,年龄越大,财产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越大。道理是很简单的:年龄较大时发了一笔 财,由于有生之年不多了,又不考虑留给子孙后代,于是每年的消费可以增加很多 11.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人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么? 答:按照终身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 费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前者影响大,后者影响小。以收入提高为例。预期收入提高 是指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提高,这对消费的影响当然非常大。当年收入提高是指仅仅 当年收入提高,而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不变。这样,当年提高的收入必须分配于以后 各年的消费支出,对年消费的影响当然很小 、案例 案例1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 (摘要)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范剑平 我国目前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阶段国 家的消费率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 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约東。因此,实行鼓励消费政策,经过经济运行中的政策效果磨损, 达到适度消费的目标,应该是我国政府当前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 1、消费需求对经济长期发展影响的国际比较 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的判断,可以从历史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 两方面来认识。 纵向比较,从我国1981年至1997年16年三大需求结构变化趋势看,最终消费
答:在上题中收入的消费倾向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反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 高的现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前者是就个体而言,后者是个体的综合。在老 年化社会中,退休者所占比例较大,退休者没有收入却要进行消费。全社会的收入仅由 部分社会成员一工作者提供。因此,消费占收入的较大比例,即消费倾向较高。还应注 意,前者是边际消费倾向,后者是平均消费倾向。 10.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财产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答:要在终身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虑问题。由于需要调整消费决策,必须应用 预期收入改变情况下的消费函数。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1/( NL- T) 可见,年龄越大,财产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越大。道理是很简单的:年龄较大时发了一笔 财,由于有生之年不多了,又不考虑留给子孙后代,于是每年的消费可以增加很多。 11.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人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么? 答:按照终身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 费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前者影响大,后者影响小。以收入提高为例。预期收入提高 是指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提高,这对消费的影响当然非常大。当年收入提高是指仅仅 当年收入提高,而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不变。这样,当年提高的收入必须分配于以后 各年的消费支出,对年消费的影响当然很小。 三、案例 案例 1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 (摘要)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范剑平 我国目前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阶段国 家的消费率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 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约束。因此,实行鼓励消费政策,经过经济运行中的政策效果磨损, 达到适度消费的目标,应该是我国政府当前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 1、 消费需求对经济长期发展影响的国际比较 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的判断, 可以从历史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 两方面来认识。 纵向比较,从我国 1981 年至 1997 年 16 年三大需求结构变化趋势看, 最终消费
率(最终消费占支出法GDP比重)基本上以平均每年06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由 1981年的675%降至1997年的588%,居民消费率由531%降至475%。 横向比较,最终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在70%左右,素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 国家也在65%以上。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略有下 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 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左右时,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1997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1000美元,但我国的居 民消费率却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率如此之低极不正 常,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从国际经验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1、不能绝对地看待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存在储蓄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 增长的绝对关系。髙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刃剑”,高储蓄率在发挥 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埋下消费不足的消极隐患。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和不同的国际环境中,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正负面作用影响大小不同、。 2、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是有条件的。投资需求从社会再生产看并非是最终需 求,它不是为出口服务就是为消费服务。在出口主导增长型国 家,只有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才能转化为高投资。在内 需主导增长型国家中,只有投资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率 才能转化为高投资率,高投资率才会有高效率。如果居民消费不足或出口需求 不足,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将发生困难,高储蓄将造成资金的闲置。 3.从长期看,经济大国发展只有走内需主导型增长道路,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 主动权。通过出口主导增长型发展起来的经济大国必须及时转换到内需主导 增长型模式,转换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振兴消费需求。 案例2谨防中国落入消费内需不足的“日本式陷井 将中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率、投资率、出口依存度等指标与日本由高速增长期 (1965-1970年GNP实际增长10.3%)向平稳增长期(1970-1975年GNP实际增长56%)转 换点1970年时有关数据作一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目前存在落入消费内需不足的 “日本式陷井”的危险
率(最终消费占支出法 GDP 比重)基本上以平均每年 0.6 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由 1981 年的 67.5%降至 1997 年的 58.8%, 居民消费率由 53.1%降至 47.5%。 横向比较, 最终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在 70%左右, 素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 国家也在 65%以上。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 60%左右,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略有下 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 1950-1970》,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 年中文版。)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00 美元左右时,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 61%。 1997 年我国人均 GDP 已接近 1000 美元, 但我国的居 民消费率却仅为 47.5%, 比国际平均水平低 14 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率如此之低极不正 常,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从国际经验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1、 不能绝对地看待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存在储蓄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 增长的绝对关系。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刃剑”,高储蓄率在发挥 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可能埋下消费不足的消极隐患。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和不同的国际环境中,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正负面作用影响大小不同、 。 2、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是有条件的。投资需求从社会再生产看并非是最终需 求,它不是为出口服务就是为消费服务。在出口主导增长型国 家,只有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才能转化为高投资。在内 需主导增长型国家中,只有投资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率 才能转化为高投资率, 高投资率才会有高效率。如果居民消费不足或出口需求 不足,储蓄向投资的 转化将发生困难, 高储蓄将造成资金的闲置。 3.从长期看,经济大国发展只有走内需主导型增长道路,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 主动权。通过出口主导增长型发展起来的经济大国必须及时转换到内需主导 增长型模式, 转换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振兴消费需求。 案例 2 谨防中国落入消费内需不足的“日本式陷井” 将中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率、投资率、出口依存度等指标与日本由高速增长期 (1965-1970 年 GNP 实际增长 10.3%)向平稳增长期(1970-1975 年 GNP 实际增长 5.6%)转 换点 1970 年时有关数据作一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中国目前存在落入消费内需不足的 “日本式陷井”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