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尽管莫言因诺奖火爆 第二题 但是读过他的书的人, 不论文理,仍是很少。 您是否真正读完过一篇莫言的作品?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莫 [单选题] 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 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 12%9 么大。排除现在大学生 是 自身的原因,我们也许 可以从中看出,莫言本 ■只能说读过或翻阅过 79% 身作品可能因为题材、 写作风格等因素而远离 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题: 尽管莫言因诺奖火爆, 但是读过他的书的人, 不论文理,仍是很少。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莫 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 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 么大。排除现在大学生 自身的原因,我们也许 可以从中看出,莫言本 身作品可能因为题材、 写作风格等因素而远离 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与我们的预期相同,大 第三题 部分同学仅在莫言获奖之 后才知道莫言的存在。另 您最早通过什么方式知道英言这个名字?单文科生在课程或者是媒体 选题] 中首次了解到莫言的机会 比理科生多很多(这里由 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基数相 人 900600000 差很大,所以请关注比例 而非具体数字)。诺奖让 很多人知道了莫言这个名 媒体或课程介2012年诺贝尔张艺谋改编电201年茅盾文 学奖 学 字,从侧面印证了莫言热 13 18 8 ■理工类 4 和诺贝尔奖直接的关系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题: 与我们的预期相同,大 部分同学仅在莫言获奖之 后才知道莫言的存在。另, 文科生在课程或者是媒体 中首次了解到莫言的机会 比理科生多很多(这里由 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基数相 差很大,所以请关注比例 而非具体数字)。诺奖让 很多人知道了莫言这个名 字,从侧面印证了莫言热 和诺贝尔奖直接的关系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建立在第三题的基础上, 第四题 我们又提出这道补充题。 有人跟风而读,有人则是 如果读过,是什么引起您的阅读欲纯粹出于喜好。我们可以 望?[多选题] 推断:莫言的影响力来自 两个要素,诺奖“捧红” 老师要求要读, 了一个作家,但是,作家 拿诺奖了跟风呗 类身也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红高粱》很好看 攻蛱这样,我们也就必须客观 就是喜欢,风格新颖有思想性 地看待莫言获诺奖这件事, 而不是一味地揣测其中隐 0510152025 含的其他意味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题: 建立在第三题的基础上, 我们又提出这道补充题。 有人跟风而读,有人则是 纯粹出于喜好。我们可以 推断:莫言的影响力来自 两个要素,诺奖 “捧红” 了一个作家,但是,作家 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这样,我们也就必须客观 地看待莫言获诺奖这件事, 而不是一味地揣测其中隐 含的其他意味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 文科 理科 1% ■诺贝尔奖获奖者 ■魔幻现实主义 ■诺贝尔奖获奖者 13% ■魔幻现实主义 38% ■《红高梁》 ■乡村作家 47%: ■小学学历 27% 20% ■小学学历 ■圈内出名三流作家 ■圈内出名三流作家 ■其他 ■其他 12%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续) 本题中文理科的分化并不明显2被调查者的选择均主 要集中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分别为38%与47%) 与“《红高梁》”(分别为27%与20%)两个选项。 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诺贝尔奖后的连锁效应与张艺 谋导演的影视作品是莫言在国人心中留下印象的较 为主要途径,而其“小学学历”的背景与“圈内 流作家”?的负面评价并未成为主流印象,可见莫 在国人心中印象总体较为积极,但略显单 可以 侧面看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 甚至很多人对《红高梁》产生兴趣、知晓“魔幻现 实主义”的概念也都只是在莫言获诺奖后)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五题:您对莫言的印象是?(多选题)(续) 本题中文理科的分化并不明显,被调查者的选择均主 要集中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分别为38%与47%) 与“《红高粱》”(分别为27%与20%)两个选项。 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诺贝尔奖后的连锁效应与张艺 谋导演的影视作品是莫言在国人心中留下印象的较 为主要途径,而其“小学学历”的背景与“圈内三 流作家”的负面评价并未成为主流印象,可见莫言 在国人心中印象总体较为积极,但略显单一(可以 侧面看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 甚至很多人对《红高粱》产生兴趣、知晓“魔幻现 实主义”的概念也都只是在莫言获诺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