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 行士圾的环境修技术(下) ul130b01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七章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技术(下)
面步交通大率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7.271技术介绍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是向污染土壤中插入两个电 极,形成低压直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 学的复合作用,使水溶态和吸附于土壤的颗粒 态污染物根据自身带电特性在电场内作定向移 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的过程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7.2.7.1技术介绍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是向污染土壤中插入两个电 极,形成低压直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 学的复合作用,使水溶态和吸附于土壤的颗粒 态污染物根据自身带电特性在电场内作定向移 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的过程
面步交通大率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电源 A V 石墨电极 土 阳极收集池 阴极收集池 图23污染土壤电动力修复的装置与过程示意图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阴极收集池 电 源 石 墨 电 极 阳极收集池 污染土壤 图23污染土壤电动力修复的装置与过程示意图 7.2.7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面步交通大率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优势 限制因素 (1)对现有景观、建筑和结构等(1)污染物的溶解性和污染物从土壤胶体表面的脱 的影响小 附性能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重要的影响; (2)土壤本身的结构不会遭到破(2)需要电导性的孔隙流体来活化污染物 坏,且该过程不受士壤低渗透性(3)埋藏的地基、碎石、大块金属氧化物、大石块 的影响 等会降低处理效率 (3)金属离子从根本上被去除:(4)金属电极电解过程中发生溶解,产生腐蚀性物 (4)对于不能原位修复的现场,质,因此电极需采用惰性物质如碳、石墨、铂等; 可以采用异位修复的方法; (5)污染物的溶解性和脱附能力限制技术的有效应 (5)可能对饱和、不饱和层都有用 效 (6)土壤含水量低于10%的场合,处理效果大大降 (6)水力传导性较低特别是黏土|低; 含量高的土壤适用性较强 (7)非饱和层水的引入会将污染物冲洗出电场影响 (7)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都有效区域,埋藏的金属或绝缘物质会引起土壤中电流的 变化; (8)当目标污染物的浓度相对于背景值(非污染物浓 度)较低时,处理效率降低 表9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优势 限制因素 (1)对现有景观、建筑和结构等 的影响小; (2)土壤本身的结构不会遭到破 坏,且该过程不受土壤低渗透性 的影响; (3)金属离子从根本上被去除; (4)对于不能原位修复的现场, 可以采用异位修复的方法; (5)可能对饱和、不饱和层都有 效; (6)水力传导性较低特别是黏土 含量高的土壤适用性较强; (7)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都有效 (1)污染物的溶解性和污染物从土壤胶体表面的脱 附性能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重要的影响; (2)需要电导性的孔隙流体来活化污染物; (3)埋藏的地基、碎石、大块金属氧化物、大石块 等会降低处理效率; (4)金属电极电解过程中发生溶解,产生腐蚀性物 质,因此电极需采用惰性物质如碳、石墨、铂等; (5)污染物的溶解性和脱附能力限制技术的有效应 用; (6)土壤含水量低于10%的场合,处理效果大大降 低; (7)非饱和层水的引入会将污染物冲洗出电场影响 区域,埋藏的金属或绝缘物质会引起土壤中电流的 变化; (8)当目标污染物的浓度相对于背景值(非污染物浓 度)较低时,处理效率降低 表9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7.2.7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面步交通大率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7272技术应用 (1) Lasagna工艺 Lasagna工艺是一种综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该工艺是在污染土壤中建立近似断面的渗透性区 域,通过向里面加入适当的物质(吸附剂、催化剂、 微生物、缓冲剂)将其变成处理区,然后采用电动力 学法使污染物(如重金属)从土壤迁移至处理区,在 吸附、固定等作用下得到去除。该工艺适用于低 渗透性土壤或者是包含低渗透性区域的非均相土 壤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7.2.7.2技术应用 ⑴ Lasagna工艺 Lasagna工艺是一种综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该工艺是在污染土壤中建立近似断面的渗透性区 域,通过向里面加入适当的物质(吸附剂、催化剂、 微生物、缓冲剂)将其变成处理区,然后采用电动力 学法使污染物(如重金属)从土壤迁移至处理区,在 吸附、固定等作用下得到去除。该工艺适用于低 渗透性土壤或者是包含低渗透性区域的非均相土 壤。 7.2.7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