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苟全性命于乱世 B.谓其妻曰专其利三世矣 C.上书谏寡人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D.齐国之美丽者也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 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 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 B.谓其.妻曰 专其.利三世矣 C.上书谏寡人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D.齐国之.美丽者也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 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 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 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 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 等级等 1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 分) 【答案】 12.A 13.C 14.(1)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2)满一生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 说的了。 15.(1)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2)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3)比 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1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2分)【来 【解析】 11 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 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D句中“闻”意 为“传到“让(我)听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 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 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两句中“于”皆是“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 比较判断正误。C错,对详写略写判断颠倒。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 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 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 等级等。 1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 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 分) 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 分) 【答案】 11.D 12.A 13.C 14.(1)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2)满一生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 说的了。 15.(1)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2)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3)比 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1 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2 分)【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 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 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 项两句中“于”皆是“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 比较判断正误。C 错,对详写略写判断颠倒。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