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民)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学(PlantChemicalProtection)课程代码:131010119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18学时)需预修课程: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适用专业:适用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科学。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品种及作用机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农药的环境毒理等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化学防治法,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识;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能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实验方案;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防治中的重要问题。本课程也强调与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自标:通过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的类型与应用、农药毒理、加工剂型及科学安全使用等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并能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于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毕业生掌握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化学防治科学合理应用等农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培养的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防治中重要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2.植物化学保护的地位及优缺点:3.植物化学防治的展望;4.农药的发展历程、世界农药发展概况、我国农药生产现状。教学要求:概括介绍本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学生了解农药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及其发展历程,国内外农药发展现状,明确植物化学防治的地位及优缺点。第二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一、农药的定义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民)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学(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课程代码:13101011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18学时) 需预修课程: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适用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 生产的一门科学。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品种及作 用机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农药的环境毒理等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化学防 治法,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 识;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能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实验方案;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 防治中的重要问题。本课程也强调与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生 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的类型与应用、 农药毒理、加工剂型及科学安全使用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并能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于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毕业生掌握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化学防 治科学合理应用等农业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培养的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 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防治中重要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 2.植物化学保护的地位及优缺点; 3.植物化学防治的展望; 4.农药的发展历程、世界农药发展概况、我国农药生产现状。 教学要求: 概括介绍本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学生了解农药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及其发展历程,国内外农药发展 现状,明确植物化学防治的地位及优缺点。 第二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二、农药的分类1.按照农药的来源分类;2.按照农药的用途分类;3.按照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4.按照农药毒性分类。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1.毒力、药效的概念;2.农药毒力的测定与计量;3.农药药效的计算;4.农药的稀释计算方法。第三节影响农药药效的主要因素第四节农药对作物的影响1.药害的表现形式:2.产生药害的原因;3.药害的预防和消除;4.农药对植物的安全评价指标。第五节农药的毒性(自学)教学要求:了解农药的类型与农药的各种作用方式,理解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致死中量与药效的计算方法:了解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农药毒性的分级。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农药的作用方式、毒力的测定与表示方法、药效的计算。难点:毒力、毒性、药效、防效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讲课6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1.分散度的概念;2.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的影响。第二节农药助剂(自学)1.农药助剂的种类;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和作用;3.表面活性剂的种类;4.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第三节主要农药剂型1.粉剂:2.粒剂:3.可湿性粉剂:4.可溶性粉剂:5.水分散性粒剂;6.水悬浮剂;7.乳油;8.水乳剂;
二、农药的分类 1.按照农药的来源分类; 2.按照农药的用途分类; 3.按照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4.按照农药毒性分类。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1.毒力、药效的概念; 2.农药毒力的测定与计量; 3.农药药效的计算; 4.农药的稀释计算方法。 第三节影响农药药效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1.药害的表现形式; 2.产生药害的原因; 3.药害的预防和消除; 4.农药对植物的安全评价指标。 第五节农药的毒性(自学) 教学要求: 了解农药的类型与农药的各种作用方式,理解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致死中 量与药效的计算方法;了解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农药毒性的分级。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农药的作用方式、毒力的测定与表示方法、药效的计算。 难点:毒力、毒性、药效、防效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讲课6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1.分散度的概念; 2.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农药助剂(自学) 1.农药助剂的种类;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和作用; 3.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4.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 第三节主要农药剂型 1.粉剂; 2.粒剂; 3.可湿性粉剂; 4.可溶性粉剂; 5.水分散性粒剂; 6.水悬浮剂; 7.乳油; 8.水乳剂;
9.微乳剂:10.水剂和可溶性液剂;11.种衣剂:12.油剂;13.缓释剂:14.烟剂。第四节农药施用方法1.喷雾法2.喷粉法第五节航空施药及精准施药技术(自学)1.航空施药的优缺点;2.喷雾装置;3.精准施药技术原理;4.定点杂草控制技术。第六节农药的混用1.混用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2.混配使用的基本原则。第七节农药安全使用及储运1.农药科学使用的基础;2.施用农药和保护害物天敌;3.农药的储运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农药常用加工剂型,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与应用,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与应用。难点:农药剂型的种类与施用方法。第四章杀虫杀螨剂(讲课9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杀虫剂毒理学基础1.杀虫剂进行昆虫体内的途径:2.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第二节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自学)1.无机杀虫剂的主要品种;2.无机杀虫剂的特性;第三节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自学)1.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2.有机磷杀虫剂的毒性;3.重要有机磷杀虫剂品种:第四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剂1.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特点:2.主要品种:灭多威、克百威、虫威、异丙威、硫双威等:第五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9.微乳剂; 10.水剂和可溶性液剂; 11.种衣剂; 12.油剂; 13.缓释剂; 14.烟剂。 第四节农药施用方法 1.喷雾法 2.喷粉法 第五节航空施药及精准施药技术(自学) 1.航空施药的优缺点; 2.喷雾装置; 3.精准施药技术原理; 4.定点杂草控制技术。 第六节农药的混用 1.混用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混配使用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农药安全使用及储运 1.农药科学使用的基础; 2.施用农药和保护害物天敌; 3.农药的储运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农药常用加工剂型,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与应用,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与应用。 难点:农药剂型的种类与施用方法。 第四章杀虫杀螨剂(讲课9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杀虫剂毒理学基础 1.杀虫剂进行昆虫体内的途径; 2.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 (自学) 1.无机杀虫剂的主要品种; 2.无机杀虫剂的特性; 第三节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 (自学) 1.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2.有机磷杀虫剂的毒性; 3.重要有机磷杀虫剂品种; 第四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剂 1.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特点; 2.主要品种:灭多威、克百威、茚虫威、异丙威、硫双威等; 第五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历程;2.结构特征和特性;3.主要品种及应用;第六节氯化烟酰类杀虫剂1.结构特点、作用机制:2.主要产品及应用;第七节阿维菌素类杀虫杀螨剂1.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来源、结构特征;2.作用机制;3.重点品种及应用;第八节吡咯(吡唑)类杀虫杀螨剂(自学)1.主要品种及其应用:虫螨睛、氟虫:2.作用机制;第九节吡啶类杀虫剂(自学)1.吡蚜酮的结构特征、特性与应用;第十节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杀螨剂1.作用机制与结构特征、特性;2.主要品种与应用;第十一节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1.作用机制与特性;2.主要品种与应用;第十二节专性杀螨剂1.作用机制2.主要品种。教学要求:了解杀虫剂的结构类型,理解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和各类型杀虫剂的杀虫机制,掌握目前生产上使用主要杀虫剂品种的特点与应用技术,能针对不同害虫的发生规律选择用药。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烟酰类、苯甲酰脲类等杀虫剂类型。难点: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第五章杀菌剂(讲课9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及策略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2.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第二节杀菌剂作用机理1.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的三种类型;2.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第三节杀菌剂的使用技术1.喷雾和喷粉:2.种子处理:
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历程; 2.结构特征和特性; 3.主要品种及应用; 第六节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1.结构特点、作用机制; 2.主要产品及应用; 第七节阿维菌素类杀虫杀螨剂 1.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来源、结构特征; 2.作用机制; 3.重点品种及应用; 第八节吡咯(吡唑)类杀虫杀螨剂 (自学) 1.主要品种及其应用:虫螨腈、氟虫腈; 2.作用机制; 第九节吡啶类杀虫剂 (自学) 1.吡蚜酮的结构特征、特性与应用; 第十节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杀螨剂 1.作用机制与结构特征、特性; 2.主要品种与应用; 第十一节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 1.作用机制与特性; 2.主要品种与应用; 第十二节专性杀螨剂 1.作用机制 2.主要品种。 教学要求: 了解杀虫剂的结构类型,理解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和各类型杀虫剂的杀虫机制,掌握目前生产上使用主 要杀虫剂品种的特点与应用技术,能针对不同害虫的发生规律选择用药。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烟酰类、苯甲酰脲类等杀虫剂类 型。 难点: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杀菌剂(讲课9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及策略 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 2.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 第二节杀菌剂作用机理 1.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的三种类型; 2.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杀菌剂的使用技术 1.喷雾和喷粉; 2.种子处理;
3.土壤处理;4.其他施药方法;第四节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1.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的类型;2.作用机理;3.主要品种;第五节现代选择性杀菌剂1.现代选择性杀菌剂;2.作用机理;3.主要品种教学要求:了解杀菌剂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杀菌剂类型及常用品种的特点与使用,能针对不同重要病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利用所学的化防原理等制定化学防治方法。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杀菌剂类型、杀菌剂作用方式、作用机制。难点:使用技术和抗药性治理策略。第六章除草剂(讲课8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除草剂选择性原理1.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2.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第二节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1.除草剂的吸收;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第三节除草剂的作用机理1.抑制光合作用: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4.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第四节除草剂的使用技术1.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的使用方法;2.影响药效的因素;第五节除草剂的常用类型及其品种1.苯氧羧酸类:2.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3.二硝基苯胺类;4.三氮苯类;5.酰胺类;6.二苯醚类;7.磺酰脲类;8.氨基甲酸酯类:
3.土壤处理; 4.其他施药方法; 第四节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 1.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的类型; 2.作用机理; 3.主要品种; 第五节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1.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2.作用机理; 3.主要品种 教学要求: 了解杀菌剂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杀菌剂类型及常用品种的特点与使用,能针对不同重要病害发生特点和规 律,利用所学的化防原理等制定化学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杀菌剂类型、杀菌剂作用方式、作用机制。 难点:使用技术和抗药性治理策略。 第六章除草剂(讲课8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1.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2.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第二节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1.除草剂的吸收; 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第三节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抑制光合作用;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4.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第四节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1.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的使用方法; 2.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五节除草剂的常用类型及其品种 1.苯氧羧酸类; 2.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 3.二硝基苯胺类; 4.三氮苯类; 5.酰胺类; 6.二苯醚类; 7.磺酰脲类; 8.氨基甲酸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