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91-2002 (1)聚乙烯塑料桶。 (2)单层采水瓶。 (3)直立式采水器 (4)自动采样器 b.采样数 在地表水质监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所需水样量见表4-4。此采样量已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 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C,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中后,应立即按表4-4的要求加入保存剂。 d.油类采样:采样前先破坏可能存在的油膜,用直立式采水器把玻璃材质容器安装在采水器的支 架中,将其放到300mm深度,边采水边向上提升,在到达水面时剩余适当空间 e.注意事项 (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必要时使用定位仪(GPS)定位 (3)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记录,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 整。各省可按表12-1的格式设计全省统一的记录表 (4)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5)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6)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 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并将此现场情况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7)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样 瓶(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8)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 封口 (9)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 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 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水温、pH、DO、电导率、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10)测定湖库水的COD、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总氮、总磷时,水样静置30min后,用吸管 次或几次移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50mm以下位置,再加保存剂保存 (11)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4.2.3.3水质采样记录表 在“水质采样记录表”(表12-1)中包括采样现场描述与现场测定项目两部分内容,均应认真填 a.水温 用经检定的温度计直接插入采样点测量。深水温度用电阻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温度计应在 测点放置5~7min待测得的水温恒定不变后读数 b.pH值 用测量精度为0.1的pH计测定。测定前应清洗和校正仪器 c DO 用膜电极法(注意防止膜上附着微小气泡) d.透明度 用塞氏盘法测定 e.电导率 用电导率仪测定
!"#聚乙烯塑料桶$ !%#单层采水瓶$ !&#直立式采水器$ !’#自动采样器$ ()采样数量 在地表水质监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所需水样量见表 ’*’$此采样量已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 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中后+应立即按表 ’*’的要求加入保存剂$ -)油类采样.采样前先破坏可能存在的油膜+用直立式采水器把玻璃材质容器安装在采水器的支 架中+将其放到 &//00深度+边采水边向上提升+在到达水面时剩余适当空间$ 1)注意事项 !"#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必要时使用定位仪 !234#定位$ !&#认真填写 5水质采样记录表6+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记录+字迹应端正7清晰+项目完 整$各省可按表 "%*"的格式设计全省统一的记录表$ !’#保证采样按时7准确7安全$ !8#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7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9#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 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并将此现场情况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 &//00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样 瓶 !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测溶解氧7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 封口$ !<#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 !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 筒形玻璃容器 !如 "=%>量筒#+静置 &/0?@+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 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水温7AB7CD7电导率7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测定湖库水的 EDC7高锰酸盐指数7叶绿素 F7总氮7总磷时+水样静置 &/0?@后+用吸管 一次或几次移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 8/00以下位置+再加保存剂保存$ !""#测定油类7GDC7CD7硫化物7余氯7粪大肠菌群7悬浮物7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H)I)J)J 水质采样记录表 在 5水质采样记录表6!表 "%*"#中包括采样现场描述与现场测定项目两部分内容+均应认真填 写$ F)水温 用经检定的温度计直接插入采样点测量$深水温度用电阻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温度计应在 测点放置 8=:0?@待测得的水温恒定不变后读数$ ()AB值 用测量精度为 /)"的 AB计测定$测定前应清洗和校正仪器$ ,)CD 用膜电极法 !注意防止膜上附着微小气泡#$ -)透明度 用塞氏盘法测定$ 1)电导率 用电导率仪测定$ ; KLMN OPQ IRRI
HJ/T91-2002 f.氧化还原电位 用铂电极和甘汞电极以mV计或pH计测定 浊度 用目视比色法或浊度仪。 h.水样感官指标的描述 颜色:用相同的比色管,分取等体积的水样和蒸馏水作比较,进行定性描述。 水的气味(嗅)、水面有无油膜等均应作现场记录。 i.水文参数 水文测量应按GB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进行。潮汐河流各点位采样时,还应同时记录 潮位。 j气象参数 气象参数有: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等。 4.2.3.4水样的保存及运输 凡能做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 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 “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 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 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 4.2.4水质采样的质量保 4.2.4.1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水样固定、保存、运输条件。 4.2.4.2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志物,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 4.2.4.3用船只采样时,采样船应位于下游方向,逆流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采 样人员应在船前部采样,尽量使采样器远离船体。在同一采样点上分层采样时,应自上而下进行,避 免不同层次水体混扰, 4.2.4.4采样时,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DO、BOD、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 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2~3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 定剂,贴好标签。应使用正规的不干胶标签 4.2.4.5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4.2.4.6每次分析结束后,除必要的留存样品外,样品瓶应及时清洗。水环境例行监测水样容器和污 染源监测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各类采样容器应按测定项目与采样点位,分类编号,固定 专用。 4.3底质的监测点位和采样 底质样品的监测主要用于了解水体中易沉降,难降解污染物的累积情况 4.3.1底质样品的采集 4.3.1.1采样点 a.底质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正下方。当正下方无法采样时,可略作移动,移动的情况 应在采样记录表上详细注明 b.底质采样点应避开河床冲刷、底质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表层底质易受搅动之处。 c.湖(库)底质采样点一般应设在主要河流及污染源排放口与湖(库)水混合均匀处 4.3.1.2采样量及容器 底质采样量通常为1~2kg,一次的采样量不够时,可在周围采集几次,并将样品混匀。样品中的 砾石、贝壳、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应予剔除。在较深水域一般常用掘式采泥器采样。在浅水区或干涸河 段用塑料勺或金属铲等即可采样。样品在尽量沥干水份后,用塑料袋包装或用玻璃瓶盛装;供测定有
!"氧化还原电位 用铂电极和甘汞电极以 #$计或 %&计测定’ ("浊度 用目视比色法或浊度仪’ )"水样感官指标的描述 颜色*用相同的比色管+分取等体积的水样和蒸馏水作比较+进行定性描述’ 水的气味 ,嗅-.水面有无油膜等均应作现场记录’ /"水文参数 水文测量应按 0123456768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进行’潮汐河流各点位采样时+还应同时记录 潮位’ ;"气象参数 气象参数有*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等’ <"=">"< 水样的保存及运输 凡能做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 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 ,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 ?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A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 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 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 <"="< 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B 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水样固定.保存.运输条件’ <"="<"= 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志物+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 <"="<"> 用船只采样时+采样船应位于下游方向+逆流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采 样人员应在船前部采样+尽量使采样器远离船体’在同一采样点上分层采样时+应自上而下进行+避 免不同层次水体混扰’ <"="<"< 采样时+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CD.1DC.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 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 EF8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 定剂+贴好标签’应使用正规的不干胶标签’ <"="<"G 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H 每次分析结束后+除必要的留存样品外+样品瓶应及时清洗’水环境例行监测水样容器和污 染源监测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各类采样容器应按测定项目与采样点位+分类编号+固定 专用’ <"> 底质的监测点位和采样 底质样品的监测主要用于了解水体中易沉降+难降解污染物的累积情况’ <">"B 底质样品的采集 <">"B"B 采样点 I"底质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正下方’当正下方无法采样时+可略作移动+移动的情况 应在采样记录表上详细注明’ J"底质采样点应避开河床冲刷.底质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表层底质易受搅动之处’ K"湖 ,库-底质采样点一般应设在主要河流及污染源排放口与湖 ,库-水混合均匀处’ <">"B"= 采样量及容器 底质采样量通常为 4FEL(+一次的采样量不够时+可在周围采集几次+并将样品混匀’样品中的 砾石.贝壳.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应予剔除’在较深水域一般常用掘式采泥器采样’在浅水区或干涸河 段用塑料勺或金属铲等即可采样’样品在尽量沥干水份后+用塑料袋包装或用玻璃瓶盛装A供测定有 6 MNOP QB7 =RR=
HJ/T91-2002 机物的样品,用金属器具采样,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4.3.2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4.3.2.1底质采样点应尽量与水质采样点一致 4.3.2.2水浅时,因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或河床为砂卵石时,应另选采样点重采。采样点不 能偏移原设置的断面(点)太远。采样后应对偏移位置作好记录。 4.3.2.3采样时底质一般应装满抓斗。采样器向上提升时,如发现样品流失过多,必须重采 4.3.3采样记录及样品交接 样品采集后要及时将样品编号,贴上标签,并将底质的外观性状,如泥质状态、颜色、嗅味、生 物现象等情况填入采样记录表 采集的样品和采样记录表运回后一并交实验室,并办理交接手续 5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5.1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5.1.1布设原则 5.1.1.1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 的排口。 5.1.1.2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5.1.1.3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的要求确 5.1.1.4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 a.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 置采样点 b.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 样点。 5.1.2采样点位的登记 5.1.2.1必须全面掌握与污染源污水排放有关的工艺流程、污水类型、排放规律、污水管网走向等情 况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位。排污单位需向地方环境监测站提供废水监测基本信息登记表(见表5-1)。由 地方环境监测站核实后确定采样点位
机物的样品!用金属器具采样!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 底质采样点应尽量与水质采样点一致" #$%$&$& 水浅时!因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或河床为砂卵石时!应另选采样点重采"采样点不 能偏移原设置的断面 (点)太远"采样后应对偏移位置作好记录" #$%$&$% 采样时底质一般应装满抓斗"采样器向上提升时!如发现样品流失过多!必须重采" #$%$% 采样记录及样品交接 样品采集后要及时将样品编号!贴上标签!并将底质的外观性状!如泥质状态*颜色*嗅味*生 物现象等情况填入采样记录表" 采集的样品和采样记录表运回后一并交实验室!并办理交接手续" + 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 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 布设原则 +$’$’$’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 的排口" +$’$’$& 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 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的要求确定" +$’$’$# 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 ,$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 置采样点" -$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 样点" +$’$& 采样点位的登记 +$’$&$’ 必须全面掌握与污染源污水排放有关的工艺流程*污水类型*排放规律*污水管网走向等情 况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位"排污单位需向地方环境监测站提供废水监测基本信息登记表 (见表 ./0)"由 地方环境监测站核实后确定采样点位" 01 2345 6’7 &88&
HJ/T91-2002 表5-1废水监测基本信息登记表 污染源名称 行业类型 联系地址 主要产品 (1)总用水量/(m2/a) 新鲜水量/(m3/a): 回用水量/(m3/a) 其中:生产用水/(m3/a) 生活用水/(m3/a) 水平衡图(另附图) (2)主要原辅材料 生产工艺 排污情况 (3)厂区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管网布置图(另附图) (4)废水处理设施情况 设计处理量/(m3/a) 实际处理量/(m3/a) 年运行小时数/(h/a) 废水处理基本工艺方框图(另附图) 废水性质 排放规律 排放去向 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 污染因子 原始废水/(mg/L) 处理后出水/(mg/L) 去除率(%) 备注 5.1.3采样点位的管理 5.1.3.1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应执行GB15562.1-1995标 准 5.1.3.2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内容包括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采样点 测流装置,排污规律和排污去向,采样频次及污染因子等。 5.1.3.3采样点位的日常管理 经确认的采样点是法定排污监测点,如因生产工艺或其他原因需变更时,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和环境监测站重新确认。排污单位必须经常进行排污口的清障、疏通工作 5.2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5.2.1采样频次 5.2.1.1监督性监测 地方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增加到每年2~4次。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进行的抽查性监测或对 企业的加密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5.2.1.2企业自我监测 工业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3次。 5.2.1.3对于污染治理、环境科硏、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等工作中的污水监测,其采样频次可以根据工 作方案的要求另行确定 5.2.1.4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 测:周期在8h以内的,每小时采1次样;周期大于8h的,每2h采1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
表 !"# 废水监测基本信息登记表 污染源名称$ 行业类型$ 联系地址$ 主要产品$ %#&总用水量’%() ’*&$ 新鲜水量’%() ’*&$ 回用水量’%() ’*&$ 其中$生产用水’%() ’*&$ 生活用水’%() ’*&$ 水平衡图 %另附图& %+&主要原辅材料$ 生产工艺$ 排污情况$ %)&厂区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管网布置图 %另附图& %,&废水处理设施情况 设计处理量’%() ’*&$ 实际处理量’%() ’*&$ 年运行小时数’%-’*&$ 废水处理基本工艺方框图 %另附图& 废水性质$ 排放规律$ 排放去向$ 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 污染因子 原始废水’%(.’/& 处理后出水’%(.’/& 去除率 %0& 备 注 12324 采样点位的管理 1232423 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5采样点位一经确定6不得随意改动5应执行 78#!!9+2#:#;;!标 准5 123242< 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6内容包括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6采样点 测流装置6排污规律和排污去向6采样频次及污染因子等5 1232424 采样点位的日常管理 经确认的采样点是法定排污监测点6如因生产工艺或其他原因需变更时6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和环境监测站重新确认5排污单位必须经常进行排污口的清障=疏通工作5 12< 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12<23 采样频次 12<2323 监督性监测 地方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 #次6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6应增加到每年 +>,次5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进行的抽查性监测或对 企业的加密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5 12<232< 企业自我监测 工业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5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 )次5 12<2324 对于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等工作中的污水监测6其采样频次可以根据工 作方案的要求另行确定5 12<232? 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6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 测$周期在 @-以内的6每小时采 #次样A周期大于 @-的6每 +-采 #次样6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 ## BC’D E3: <FF<
HJ/T91-2002 次数不少于3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浓度一时 间,流量一时间,总量一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自行监测的 采样频次。 根据管理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査性监测时,也按此频次采样 5.2.1.5排污单位如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能正常运转使污水能稳定排放,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 监督监测可以采瞬时样;对于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 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两次。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浓度甚 至组分都有明显变化,则在各单元采样时的采样量应与当时的污水流量成比例,以使混合样品更有代 表性 52.2污水采样方法 522.1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见表6-2。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BOD、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 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5.2.2.2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 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见表4-4 5.2.2.3自动采样 自动采样用自动采样器进行,有时间比例采样和流量比例采样。当污水排放量较稳定时可采用时 间比例采样,否则必须采用流量比例采样。 所用的自动采样器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水采样器技术要求(待定) 52.2.4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 深小于或等于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5.2.2.5注意事项 a.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3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 能冲洗。 b.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c.用于测定悬浮物、BOD、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d.在选用特殊的专用采样器(如油类采样器)时,应按照该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 e.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表12-3),表中应有以下内容: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 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具 体格式可由各省制定。 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其他注意事项可参见地表水质监测的采样部分 5.2.3污水样品的保存、运输和记录 污水样品的组成往往相当复杂,其稳定性通常比地表水样更差,应设法尽快测定。保存和运输方 面的具体要求参照4.2.3.4地表水样的有关规定和表4-4执行 采样后要在每个样品瓶上贴一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和保存方法等 5.3排污总量监测 5.3.1流量测量 5.3.1.1流量测量原则 a污染源的污水排放渠道,在已知其“流量一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 量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允许时(小于10%),则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 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b.如排放污水的“流量一时间”排放曲线虽有明显波动,但其波动有固定的规律,可以用该时段 中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时流量来计算出平均流量,则可定时进行瞬时流量测定,在计算出平均流量后
次数不少于 !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 $浓度%时 间#流量%时间#总量%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自行监测的 采样频次" 根据管理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性监测时#也按此频次采样" ’()(*(’ 排污单位如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能正常运转使污水能稳定排放#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 监督监测可以采瞬时样+对于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 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两次"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浓度甚 至组分都有明显变化#则在各单元采样时的采样量应与当时的污水流量成比例#以使混合样品更有代 表性" ’()() 污水采样方法 ’()()(* 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见表 -./"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 01,234,534,43,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 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 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见表 6.6" ’()()(7 自动采样 自动采样用自动采样器进行#有时间比例采样和流量比例采样"当污水排放量较稳定时可采用时 间比例采样#否则必须采用流量比例采样" 所用的自动采样器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水采样器技术要求 $待定&" ’()()(8 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 9:时#应在表层下 9;6深度处采样+水 深小于或等于 9:时#在水深的 9;/处采样" ’()()(’ 注意事项 <(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 !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 能冲洗" =(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用于测定悬浮物,534,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在选用特殊的专用采样器 $如油类采样器&时#应按照该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 @(采样时应认真填写 A污水采样记录表B$表 9/.!&#表中应有以下内容C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 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具 体格式可由各省制定" D(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其他注意事项可参见地表水质监测的采样部分" ’()(7 污水样品的保存,运输和记录 污水样品的组成往往相当复杂#其稳定性通常比地表水样更差#应设法尽快测定"保存和运输方 面的具体要求参照 6(/(!(6地表水样的有关规定和表 6.6执行" 采样后要在每个样品瓶上贴一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和保存方法等" ’(7 排污总量监测 ’(7(* 流量测量 ’(7(*(* 流量测量原则 <(污染源的污水排放渠道#在已知其 A流量%时间B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 量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允许时 $小于 9EF&#则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 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如排放污水的 A流量%时间B排放曲线虽有明显波动#但其波动有固定的规律#可以用该时段 中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时流量来计算出平均流量#则可定时进行瞬时流量测定#在计算出平均流量后 9/ GH;I J*%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