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91-2002 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 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4.1.1.1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 (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对过境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至少10km),还应设削减断面 4.1.1.2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 4.1.1.3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 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4.1.1.4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 4.1.1.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4.1.1.6流域同步监测中,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见第η章流域监 测)。 4.1.1.7河道局部整治中,监视整治效果的监测断面,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4.1.1.8应急监测断面布设见第9章 4.1.1.9入海河口断面要设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临近入海的位置 4.1.2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 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4.1.3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 4.1.3.1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要求;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 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及主要交通路线。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 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 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 4.1.3.2入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 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4.1.3.3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 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4.1.3.4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口)的距离可根据以下因素决定:主要污染区的数量 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他水文特征等。此外,还应考 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如某河段 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 和数量。 4.1.3.5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 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长度,则应 设削减断面。削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 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4.1.3.6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主要河流的干流 二级支流的 交界断面,这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点断面。 4.1.3.7其他各类监测断面 a.水系的较大支流汇入前的河口处,以及湖泊、水库、主要河流的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b.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的交界处应设置出境断面和入境断面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 d.对流程较长的重要河流,为了解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经适当距离后应设置监测断面
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 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 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 ’若干(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 ’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 ’对过境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 ’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 ’至少 *+,-()还应设削减断面" #$%$%$. 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 *个监测断面 #$%$%$/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 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 合" #$%$%$0 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1 流域同步监测中)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 ’见第 2章流域监 测(" #$%$%$3 河道局部整治中)监视整治效果的监测断面)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4 应急监测断面布设见第 5章" #$%$%$6 入海河口断面要设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临近入海的位置" #$%$. 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 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 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 #$%$/$% 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要求7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 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及主要交通路线"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 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 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 #$%$/$. 入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 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 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 ’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 ’口(的下游) 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 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 ’口(的距离可根据以下因素决定7主要污染区的数量 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他水文特征等"此外)还应考 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 8+9"如某河段 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 和数量" #$%$/$0 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 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长度)则应 设削减断面"削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 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1 省 ’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的 交界断面)这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点断面" #$%$/$3 其他各类监测断面 :$水系的较大支流汇入前的河口处)以及湖泊&水库&主要河流的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的交界处应设置出境断面和入境断面"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省 ’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 =$对流程较长的重要河流)为了解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经适当距离后应设置监测断面" > ?@AB 6%C .DD
HJ/T91-2002 e.水网地区流向不定的河流,应根据常年主导流向设置监测断面。 f.对水网地区应视实际情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其控制的径流量之和应不少于总径流量的80% g.有水工建筑物并受人工控制的河段,视情况分别在闸(坝、堰)上、下设置断面。如水质无明 显差别,可只在闸(坝、堰)上设置监测断面 h.要使各监测断面能反映一个水系或一个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断面的确定应在详细收集有关 资料和监测数据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将优化结果与布点原则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出决定。 i.对于季节性河流和人工控制河流,由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这些河流监测断面的确定、以及采 样的频次与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的使用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定 4.1.3.8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a.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与其他河流相同,设有防潮桥闸的潮汐河流,根据需要在桥闸的 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 b.根据潮汐河流的水文特征,潮汐河流的对照断面一般设在潮区界以上。若感潮河段潮区界在讠 城市管辖的区域之外,则在城市河段的上游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c.潮汐河流的削减断面,一般应设在近入海口处。若入海口处于城市管辖区域外,则设在城市河 段的下游。 d.潮汐河流的断面位置,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或靠近,以便取得有关的水文数据 4.1.3.9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 a.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b.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类别 设置监测垂线。 c.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d.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作水温 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后再定 e.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 4.1.3.10选定的监测断面和垂线均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并在地图上标明准确位置, 在岸边设置固定标志。同时,用文字说明断面周围环境的详细情况,并配以照片。这些图文资料均存 入断面档案。断面一经确认即不准任意变动。确需变动时,需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重作优 化处理与审查确认。 4.1.4采样点位的确定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4-1和表4-2,湖(库)监测 垂线上的采样点的布设应符合表4-3。 表4-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水面宽 垂线数 ≤50 一条(中泓) 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560~100m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条(左、中、右) 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 表4-2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 采样点数 上层一点 1.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 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 5~10m 上、下层两点 3.中层指1/2水深处 4.封冻时在冰下0.5m处采样,水深不到0.5m处时,在水深1/2 上、中、下三层三点 处采样 5.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样点
!"水网地区流向不定的河流#应根据常年主导流向设置监测断面$ %"对水网地区应视实际情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其控制的径流量之和应不少于总径流量的 &’($ )"有水工建筑物并受人工控制的河段#视情况分别在闸 *坝+堰,上+下设置断面$如水质无明 显差别#可只在闸 *坝+堰,上设置监测断面$ -"要使各监测断面能反映一个水系或一个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断面的确定应在详细收集有关 资料和监测数据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将优化结果与布点原则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出决定$ ."对于季节性河流和人工控制河流#由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这些河流监测断面的确定+以及采 样的频次与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的使用等#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定$ /"0"1"2 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3"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与其他河流相同#设有防潮桥闸的潮汐河流#根据需要在桥闸的 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 4"根据潮汐河流的水文特征#潮汐河流的对照断面一般设在潮区界以上$若感潮河段潮区界在该 城市管辖的区域之外#则在城市河段的上游设置一个对照断面$ 5"潮汐河流的削减断面#一般应设在近入海口处$若入海口处于城市管辖区域外#则设在城市河 段的下游$ 6"潮汐河流的断面位置#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或靠近#以便取得有关的水文数据$ /"0"1"7 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 3"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4"湖 *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类别 设置监测垂线$ 5"湖 *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6"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作水温+ 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后再定$ !"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 /"0"1"08 选定的监测断面和垂线均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并在地图上标明准确位置# 在岸边设置固定标志$同时#用文字说明断面周围环境的详细情况#并配以照片$这些图文资料均存 入断面档案$断面一经确认即不准任意变动$确需变动时#需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重作优 化处理与审查确认$ /"0"/ 采样点位的确定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 9:;和表 9:<#湖 *库,监测 垂线上的采样点的布设应符合表 9:=$ 表 9:;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水面宽 垂 线 数 说 明 >?’@ 一条 *中泓, ?’A;’’@ 二条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 B;’’@ 三条 *左+中+右, ;"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 表 9:<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 水 深 采样点数 说 明 >?@ 上层一点 ?A;’@ 上+下层两点 B;’@ 上+中+下三层三点 ;"上层指水面下 ’"?@处#水深不到 ’"?@时#在水深 ;C<处 <"下层指河底以上 ’"?@处 ="中层指 ;C<水深处 9"封冻时在冰下 ’"?@处采样#水深不到 ’"?@处时#在水深 ;C< 处采样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样点 9 DECF 70G H88H
HJ/T91-2002 表4-3湖(库)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 水深|分层情况 采样点数 ≤5m 点(水面下0.5m处) 1.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 5~10m不分层 点(水面下0.5m,水底上0.5m) 2.水深不足1m,在1/2水深处设置测点 三点(水面下0.5m,1/2斜温层,水底3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可酌 5~10m分层 情减少测点 除水面下0.5m,水底上0.5m处外,按每 >10m 斜温分层1/2处设置 4.2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 4.2.1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 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4.2.2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 4.2.2.1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月至少采样一 次 4.2.2.2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 4.2.2.3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 4.2.2.4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的采样,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采集涨、退潮水样分别测 定。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样 4.2.2.5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 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一旦检出,或在断面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 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 4.2.2.6国控监测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一次,在每月5日至10日内进行采样 4.2.2.7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随时增加采样频次(见第9章“应急监测”)。 4.2.2.8在流域污染源限期治理、限期达标排放的计划中和流域受纳污染物的总量削减规划中,以及 为此所进行的同步监测,按第7章“流域监测”执行 4.2.2.9为配合局部水流域的河道整治,及时反映整治的效果,应在一定时期内增加采样频次,具体 由整治工程所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4.2.3水样采集 4.2.3.1采样前的准备 a.确定采样负责人 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 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 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 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c.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4-4。本表所列洗涤方 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容器应做到定点、 定项
表 !"# 湖 $库%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 水 深 分层情况 采样点数 说 明 &’( 一点 $水面下 )*’(处% ’+,)( 不分层 二点 $水面下 )*’(-水底上 )*’(% ’+,)( 分 层 三 点 $水 面 下 )*’(-,./斜 温 层-水 底 上 )*’(处% ,*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 /*水深不足 ,(-在 ,./水深处设置测点 #*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可酌 情减少测点 0,)( 除水面下 )*’(-水底上 )*’(处外-按每 一斜温分层 ,./处设置 1*2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 1*2*3 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4水文要素和污染源4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 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5 1*2*2 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 1*2*2*3 饮用水源地4省 $自治区4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月至少采样一 次5 1*2*2*2 国控水系4河流4湖4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5 1*2*2*6 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5 1*2*2*1 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的采样-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5每次采集涨4退潮水样分别测 定5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样5 1*2*2*7 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 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5一旦检出-或在断面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 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5 1*2*2*8 国控监测断面 $或垂线%每月采样一次-在每月 ’日至 ,)日内进行采样5 1*2*2*9 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随时增加采样频次 $见第 :章 ;应急监测<%5 1*2*2*= 在流域污染源限期治理4限期达标排放的计划中和流域受纳污染物的总量削减规划中-以及 为此所进行的同步监测-按第 >章 ;流域监测<执行5 1*2*2*? 为配合局部水流域的河道整治-及时反映整治的效果-应在一定时期内增加采样频次-具体 由整治工程所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5 1*2*6 水样采集 1*2*6*3 采样前的准备 @*确定采样负责人 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5 A*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B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 况了解清楚B并熟悉采样方法4水样容器的洗涤4样品的保存技术5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 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5 采样计划应包括C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4测定项目和数量4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 和路线4采样人员和分工4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5 D*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采 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5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 !"!5本表所列洗涤方 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5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容器应做到定点4 定项5 ’ EF.G ?3H 2II2
HJ/T91-2002 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器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表4-4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 采样量/容器 项目容器 保存剂及用量 保存期|m1洗涤 浊度·G.P 色度·G G.P. 12h 电导·GP 悬浮物…|GP 14d 500 碱度…|GP 酸度 COD 加H2SO4,pH≤2 2 d 500 高锰酸盐 2 d 溶解 DO 加入硫酸锰,碱性KI叠氮化钠溶液,现场固定 氧瓶 溶解 BOD 250 氧瓶 TOCO 加H2SO4,pH≤2 14 d C 30 d 250 G. P. 14h 250 G.P. NaOH, pH=12 SO2-…·|G.P 30d 250 POaG.P. NaOH, H,SO. iH pH=7. CHC13 0. 5% 总磷G.P.HCl.H2SO4,pH≤2 24h 250 氨氮GP.HsSO,pH≤2 250 24h NO3-N…|G.P 24h 250 总氮G.P.|H2SO4,pH≤2 Il.水样加NaOH至pH9,加入5%抗坏血酸5ml,饱和ED- 硫化物|G.P 250 TA3ml,滴加饱和Zn(AC)2至胶体产生,常温蔽光 总氰GP.NaOH,pH≥9 12h Be|G.P.|HNO2,1l水样中加浓HNO210ml 14d HNO2,1L水样中加浓HNO310ml 14d 250 HNO3,1L水样中加浓HNO210ml 14d 250 GP.HNO3,11水样中加浓HNO310ml 14d K HNO3,1L水样中加浓HNO310ml 14d GP.HNO3,1水样中加浓HNO3l0ml 14d Cr(Ⅵ)|G.P NaOH. ph=8-9 14d 250 Mn G HNO3,1L水样中加浓HNO210ml 14d
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 !水质采样器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表 $%$ 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 项目 采样 容器 保存剂及用量 保存期 采样量& ’( ) 容器 洗涤 浊度* +,-, ./0 /12 3 色度* +,-, ./0 /12 3 45* +,-, ./0 /12 3 电导* +,-, ./0 /12 3 悬浮物** +,-, .$6 122 3 碱度** +,-, ./0 122 3 酸度** +,-, 726 122 3 89: +, 加 5/;9$<45=/ /6 122 3 高锰酸盐 指数** +, /6 122 3 :9* 溶解 氧瓶 加入硫酸锰<碱性 >?叠氮化钠溶液<现场固定 /$0 /12 3 @9:** 溶解 氧瓶 ./0 /12 3 A98 +, 加 5/;9$<45=/ B6 /12 3 CD** - .$6 /12 3 8( D** +,-, 726 /12 3 @E D** +,-, .$0 /12 3 ? D +,-, FG95<45H./ .$0 /12 3 ;9/ $ D** +,-, 726 /12 3 -97 $ D +,-, FG95<5/;9$调 45HB<858(72,1I B6 /12 J 总磷 +,-, 58(<5/;9$<45=/ /$0 /12 J 氨氮 +,-, 5/;9$<45=/ /$0 /12 3 F9D / %F** +,-, /$0 /12 3 F9D 7 %F** +,-, /$0 /12 3 总氮 +,-, 5/;9$<45=/ B6 /12 3 硫化物 +,-, .K水 样 加 FG95 至 45L<加 入 1I抗 坏 血 酸 1’(<饱 和 M:% AN7’(<滴加饱和 OPQN8R/至胶体产生<常温蔽光 /$0 /12 3 总氰 +,-, FG95<45SL ./0 /12 3 @T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U @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3 FG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V WX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V >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V 8G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V 8EQYR +,-, FG95<45HZ[L .$6 /12 U WP +,-, 5F97<.K水样中加浓 5F97.2’( .$6 /12 U \ ]^&_ ‘ab cddc
HJ/T91-2002 续表 项目 保存剂及用量 容器 保存期/采样量 洗涤 GP.HNO3,11水样中加浓HNO210ml 14d N|G.p.HNO,11水样中加浓HNO2l0ml 14d P|HNO2,1L水样中加浓HNO210m12 PHNO2,1l水样中加浓HNO310ml2 14d HNO3,1L.水样中加浓HNO310ml,DDTC法,HCl2ml 14d 250 G.P.HCl,1水样中加浓HCl2ml 14d Ag|G.P.HNO3,1水样中加浓HNO2ml 14d HNO3,1L水样中加浓HNO2310m12 14 GP.HCl,o.2%(氢化物法 14d HCl,1%如水样为中性,1L水样中加浓HCl10ml 14d 250 Pb|G.P.HNO3,1%如水样为中性,1L水样中加浓HNO310ml② 14d 油类G加入HCl至pH≤2 农药类 加入抗坏血酸0.01~0.02g除去残余氯 24h 1000 除草剂 (同上) 24h (同上) 24h 1000 酸酯类 挥发性有 用1+10HCl调至pH=2,加入0.01~0.02抗坏血酸除去残余氯|12h 1000 机物… 甲醛G加入0.2-0.5g1硫代硫酸钠除去残余氯 24h G用HPO调至pH=2,用0.01~0.02g抗坏血酸除去残余氯 1000 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微生物 加入硫代硫酸钠至0.2~0.5g/L除去残余物,4C保存 12h 250 生物…GP.不能现场测定时用甲醛固定 12h 250 注:(1)‘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 低温(0~4C)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 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O (4)1,1,Ⅱ,N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 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 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 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5)经160C干热灭菌2h的微生物、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21C高压 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细菌监测项目 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后2h内送实验室分析 4.2.3.2采样方法 a.采样器
续表 项目 采样 容器 保存剂及用量 保存期 采样量! "# $ 容器 洗涤 %& ’()( *+,-./0水样中加浓 *+,-/1"# /23 451 6 +7 ’()( *+,-./0水样中加浓 *+,-/1"# /23 451 6 89 ) *+,-./0水样中加浓 *+,-/1"# : /23 451 6 ;< ) *+,-./0水样中加浓 *+,-/1"# : /23 451 6 => ’()( *+,-./0水样中加浓 *+,-/1"#.??@8法.*8#4"# /23 451 A B& ’()( *8#./0水样中加浓 *8#4"# /23 451 6 =C ’()( *+,-./0水样中加浓 *+,-4"# /23 451 6 83 ’()( *+,-./0水样中加浓 *+,-/1"# : /23 451 6 BD ’()( *8#.1(4E F氢化物法G /23 451 6 *C ’()( *8#./E如水样为中性./0水样中加浓 *8#/1"# /23 451 6 )D ’()( *+,-./E如水样为中性./0水样中加浓 *+,-/1"# : /23 451 6 油类 ’ 加入 *8#至 H*I4 J3 451 K 农药类LL ’ 加入抗坏血酸 1(1/M1(14C除去残余氯 42N /111 A 除草剂 类LL ’ F同上G 42N /111 A 邻苯二甲 酸酯类LL ’ F同上G 42N /111 A 挥发性有 机物LL ’ 用 /O/1*8#调至 H*P4.加入 1(1/M1(14抗坏血酸除去残余氯 /4N /111 A 甲醛LL ’ 加入 1(4M1(5C!0硫代硫酸钠除去残余氯 42N 451 A 酚类LL ’ 用 *-),2调至 H*P4.用 1(1/M1(14C抗坏血酸除去残余氯 42N /111 A 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 42N 451 Q 微生物LL ’ 加入硫代硫酸钠至 1(4M1(5C!0除去残余物.2R保存 /4N 451 A 生物LL ’()( 不能现场测定时用甲醛固定 /4N 451 A 注SF/GL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T LL低温 F1M2RG避光保存U F4G’为硬质玻璃瓶T)为聚乙烯瓶 F桶GU F-G$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T :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 /0水样中加 /V"#浓 *8#,2U F2GA.K.6.Q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S AS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T KS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O-*+,-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T 6S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O-*+,-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T QS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U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W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U F5G经 /X1R干热灭菌 4N的微生物W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T经 /4/R高压 蒸汽灭菌 /5"7<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 X1R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U细菌监测项目 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后 4N内送实验室分析U Y(Z([(Z 采样方法 \(采样器 J ]^!_ ‘ab Zc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