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参与本课题与子课题的共有5家单位的23位主要成员 项目缘起 内容 姓名 职称 单位 项目目标 项目总负责 王小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区域生态规划理念及组织 王天厚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内容 管理 联络协调及本底研究 刘益宁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与人员 生态功能区的规划 车泉生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植物资源和土壤调查 张庆费 研究员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数据库的GIS可视化 徐曦 助教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 验室 对世博区域生态文化 葛振鸣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王正寰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丁由中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周立晨 博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刘漫萍 助理研究员 上海科技馆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司强 助理研究员 上海科技馆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邓泓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一、项目背景 内容 姓名 职称 单位 项目总负责 王小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区域生态规划理念及组织 管理 王天厚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联络协调及本底研究 刘益宁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功能区的规划 车泉生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植物资源和土壤调查 张庆费 研究员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数据库的GIS可视化 徐曦 助教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 验室 对世博区域生态文化 葛振鸣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王正寰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丁由中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周立晨 博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刘漫萍 助理研究员 上海科技馆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司 强 助理研究员 上海科技馆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邓 泓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参与本课题与子课题的共有5家单位的23位主要成员 研究内容 项目目标 项目缘起 参与人员
一、项目背景 参与人员 项目缘起 内容 姓名 职称 单位 项目目标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高艳 博士生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研究内容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李跃忠 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方海兰 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参与人员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刘振生 副教授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黄馨瑶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李胤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毛义伟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曹丹 硕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徐骁俊 硕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功能区规划图 马晓星 硕士生 上海交通大学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一、项目背景 内容 姓名 职称 单位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高艳 博士生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李跃忠 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方海兰 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刘振生 副教授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黄馨瑶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李 胤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毛义伟 硕士生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曹 丹 硕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要素本底调查 徐骁俊 硕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功能区规划图 马晓星 硕士生 上海交通大学 参与人员 研究内容 项目目标 项目缘起 参与人员
二、技术考核指标 1.分专业对各生态要素的本底调查和实测研究; 2.建立世博区域生态信息空间数据库,并进行G1S可视化和生态因子 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3. 提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世博会生态规划、关键物种配置技术和优化 管理方案; 4. 提出在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场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及管 理的最佳方案; 5.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份;申请专利1-2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 核心及SC1学术论文10篇; 6. 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形成国内一流的城市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队伍。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二、技术考核指标 1. 分专业对各生态要素的本底调查和实测研究; 2. 建立世博区域生态信息空间数据库,并进行GIS可视化和生态因子 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3. 提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世博会生态规划、关键物种配置技术和优化 管理方案; 4. 提出在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场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及管 理的最佳方案; 5.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份;申请专利1-2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 核心及SCI学术论文10篇; 6. 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形成国内一流的城市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队伍
三、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考核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 1、分专业对各生态要素的本底 (1)对世博区域的动植物、土壤、水体、微气候、空气质量、建筑文化等13 调查和实测研究 个方面的生态要素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 (2)形成13份子课题研究报告和三十万个带有空间信息的数据记录; (3)分专业对世博区域内各生态因子展开研究,以指导规划。 2、建立世博区域生态信息空间 (1)通过对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数据库构建,形成了200多个实体的5000多 数据库,并进行GIS可视化和生 个属性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利用G1$进行生态要素可视化及相关分析,生成 态因子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了生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世博原有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60多张图纸; (2)揭示出世博区域土壤、生境等的特殊性,其部分结果已被世博土地控股 有限公司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相关单位利用(见附件5)。 (3)阐述世博区域各类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结构。 3、提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世博会 (1)在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适宜性分析, 生态规划、关键物种配置技术和 提出了世博区域的生态规划理念目标和优化管理的方案; 优化管理方案; (2)依据对世博区域的动植物关系分析、特色植物功能以及生态径和生态节 点等概念的演绎,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规划;并按照8种群落类型提出了9种配置 模式,并对每个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试分析。 (3)形成了180多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含50多幅平面彩图的世博区域生态 功能区规划研究专著一册,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三、指标完成情况-1 项目考核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 1、分专业对各生态要素的本底 调查和实测研究 (1)对世博区域的动植物、土壤、水体、微气候、空气质量、建筑文化等13 个方面的生态要素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 (2)形成13份子课题研究报告和三十万个带有空间信息的数据记录; (3)分专业对世博区域内各生态因子展开研究,以指导规划。 2、建立世博区域生态信息空间 数据库,并进行GIS可视化和生 态因子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1)通过对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数据库构建,形成了200多个实体的5000多 个属性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利用GIS进行生态要素可视化及相关分析,生成 了生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世博原有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的60多张图纸; (2)揭示出世博区域土壤、生境等的特殊性,其部分结果已被世博土地控股 有限公司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相关单位利用(见附件5)。 (3)阐述世博区域各类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结构。 3、提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世博会 生态规划、关键物种配置技术和 优化管理方案; (1)在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适宜性分析, 提出了世博区域的生态规划理念目标和优化管理的方案 ; (2)依据对世博区域的动植物关系分析、特色植物功能以及生态径和生态节 点等概念的演绎,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规划;并按照8种群落类型提出了9种配置 模式,并对每个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试分析。 (3)形成了180多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含50多幅平面彩图的世博区域生态 功能区规划研究专著一册,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指标完成情况-2 项目考核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 4、提出在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的 (1)对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基于人体 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最 舒适度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规划研究结论; 佳方案 (2)依据适宜性分析、生态敏感度分析等提出了生态功能区、生态邻里的 概念;(专利:200710039125.5) (3)并按照生态功能区和生态邻里不同尺度,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邻里、 廊道及战略点提出生态目标及实现对策;并在生态邻里的尺度上结合适宜 性分析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具体地块的土壤置换与保护、资源合理可 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方案。(专利:200710039124.0) 5、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份;申请 (1)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册; 专利1-2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 核心及$C1学术论文10篇 (2)申请发明专利2项; (3)完成2部研究专著书稿; (4)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另外,在审稿中的2篇; (5)电子版世博区域生态要素数据库及G1S可视化软件光盘一份 6、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 在本项目执行过程中(包括协作参加的单位在内),共培养了博士后3名, 士生12名,形成国内一流的城市生 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 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队伍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三、指标完成情况-2 项目考核指标 实际完成情况 4、提出在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的 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最 佳方案 (1)对世博会会址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基于人体 舒适度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规划研究结论; (2)依据适宜性分析、生态敏感度分析等提出了生态功能区、生态邻里的 概念;(专利: 200710039125.5 ) (3)并按照生态功能区和生态邻里不同尺度,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邻里、 廊道及战略点提出生态目标及实现对策;并在生态邻里的尺度上结合适宜 性分析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具体地块的土壤置换与保护、资源合理可 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方案。(专利: 200710039124.0 ) 5、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份;申请 专利1-2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 核心及SCI学术论文10篇 (1)世博区域生态规划图1册; (2)申请发明专利2项; (3)完成2部研究专著书稿; (4)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另外,在审稿中的2篇; (5)电子版世博区域生态要素数据库及GIS可视化软件光盘一份 6、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 士生12名,形成国内一流的城市生 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队伍 在本项目执行过程中(包括协作参加的单位在内),共培养了博士后3名, 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