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教案 一、植物化学保护的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 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 合防治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闸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 害生物的有效性, 尽量避免和防止三R问题的出现 以及保护环境。 时需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环境对农 药的影响等等。这门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病理学、 昆虫学、杂草学、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 二、植物化学保护的目的要求 植物化学保护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 和实践,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 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方 法, 高效 安全 经济地防治农作物有 物,并能根据 业生因指需葵,独立进行科学武,为现国经济建设服分。不课程曼 宜 时70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教学28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参观农药工厂等放到教学实习中安排。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 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 2.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学科范畴、定义。 3.了解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了解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 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 5.介绍怎样学好植物化学保护,参考书目和文献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 一、 植物化学保护的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 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 合防治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 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止三R问题的出现,以及保护环境。同 时需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环境对农 药的影响等等。这门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病理学、 昆虫学、杂草学 、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 二、植物化学保护的目的要求 植 物 化学 保护 学这 门课 程的 教学 目的 主要 是使 学生 通过 学习 理 论 和实践,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 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方 法,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并能根据农 业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本课程总学 时 70 学时,理论教学 42 学时、实验教学 28 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参观农药工厂等放到教学实习中安排。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 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1. 了解《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 2.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学科范畴、定义。 3.了解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了解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 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 5.介绍怎样学好植物化学保护,参考书目和文献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的兴趣。 2.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印象 3.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植物化学保护优缺点的理解和记忆。 5.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 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 生于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诗人H0m世曾提到燃格的疏横可作为重蒸剂。波尔多液(疏 酸铜与石灰的混合液)于1885年开始用于防治葡萄藤的茸毛霉菌, 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a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 尔医学奖,这是现代化学合成农药的里程碑。 I962年美国的Rachel Carson女士编写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论述 了化学合成杀虫剂对大自然的危害,唤起了人们对农药残留的重视。 2004年2月24日,《鹿特丹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的实施,使许多国家对农药残留限 量要求提高,并相继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非直接杀伤型农药得到了迅速 发展。 二、我国农药的发展历史 据记载,早在1800年前就已经应用矿物性和植物性杀虫剂来防治害虫。李时珍编写的 《本草纲目》记述了1892种药品,其中有些就是用米防治害虫的。杀虫植物烟草、除虫菊、 鱼藤、鸡血藤、雷公藤 苦楝、 川楼、苦皮藤、 黄杜鹃、百部等在我国的应用己有很久历史 有些品种现在已获规模化人工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如鱼藤、除虫菊等。近些年我国还引 进了世界著名的杀虫植物印楝、非洲山毛豆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药工业从无到有获得了迅速发展。1956年我国第一家现代化 学农药厂一天津农药厂正式投产,1983年我国全面停产高残留的DDT、666等有机氯农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的兴趣。 2.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印象。 3.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植物化学保护优缺点的理解和记忆。 5.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应用进展与发展趋势。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 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 生于公元前 9 世纪的古希腊诗人 Homer 曾提到燃烧的硫磺可作为熏蒸剂。波尔多液(硫 酸铜与石灰的混合液)于 1885 年开始用于防治葡萄藤的茸毛霉菌。 1939 年瑞士科学家 Paul Müller 发现了 DDT 的杀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 1948 年的诺贝 尔医学奖,这是现代化学合成农药的里程碑。 1962 年美国的 Rachel Carson 女士编写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论述 了化学合成杀虫剂对大自然的危害,唤起了人们对农药残留的重视。 2004 年 2 月 24 日,《鹿特丹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的实施,使许多国家对农药残留限 量要求提高,并相继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非直接杀伤型农药得到了迅速 发展。 二、我国农药的发展历史 据记载,早在 1800 年前就已经应用矿物性和植物性杀虫剂来防治害虫。李时珍编写的 《本草纲目》记述了 1892 种药品,其中有些就是用来防治害虫的。杀虫植物烟草、除虫菊、 鱼藤、鸡血藤、雷公藤、苦楝、川楝、苦皮藤、黄杜鹃、百部等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很久历史。 有些品种现在已获规模化人工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如鱼藤、除虫菊等。近些年我国还引 进了世界著名的杀虫植物印楝、非洲山毛豆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药工业从无到有获得了迅速发展。1956 年我国第一家现代化 学农药厂——天津农药厂正式投产,1983 年我国全面停产高残留的 DDT、666 等有机氯农
药,引来我国农药工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品种结构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 者也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我国实施了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工程,外贸和内 需的共同要求促使我国从207年1月1日起全面停产五大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这将号 我国农药工业的重新洗牌和农药品种的全面更迭。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药生产量已居世 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按照我国农药行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药原药产 能达到100万吨/年,年产量在7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 生中生产、淘汰高毒、亚格环保将是农药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植物保护方针 从整 衣业病 虫、草、鼠害防治来说,我国早在1975年就提出的“预防为主, 综合防 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和国外提出的害虫综合治理”PM的含义是相同的。对综合防治的正 确理解应该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利用 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化学防 治具有对有吉生物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应性广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此在综合 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根据 安 经济 简便的原则,探索科 之地使用 农药的理论,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作用,将农药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是 现代植物化学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应用进展 杀虫剂的研究开发沂年来取得较大讲展。有机磺杀电剂的主要讲展一是更加注重以随 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有机砖杀虫剂的开发。典型的品种有丙硫磷和丙溴磷。二是引入杂环。 如已商品化的毒死蜱、嘧啶氧磷、哒嗪硫磷 三唑磷等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是低毒化品种的研究与茚虫威的开发。在N用 基氨基甲酸酯或N甲基氨基甲酸肟酯类的高效高毒母体化合物的N原子上引入含硫基团或 其它取代基,这类品种有丁硫克百威、硫双灭名威、丙硫克百成、棉铃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开发出兼具杀蝴活性的甲氰菊酯: 是开发出对鱼低毒可在稻田使用的醚菊酯及肟醚菊酯: 三是1983年开发的氟胺氰菊酯 是第 个对蜜蜂安全的品种,而七氟菊酯是第一个适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品种。此外,另 一重要进展是开发成功以硅原子取代碳原子的含硅拟除虫菊酯。 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维续开发出一批新品种如氟啶脲、氟苯脲、噻嗪相等外,近 年来主要围绕其触杀能力低,不具备内吸或内渗性等不足加以研究。 杂环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农药发展中最突出的成绩。许多杂环化合物被开发成超高效农 药。如含吡啶基团的吡虫啉、啶虫脒:三唑类的唑蚜威:吡唑类的氟虫腈等等。 此外,天然产物源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亦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商品化的如昆虫保幼 激素类似物双氧威,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抑食肼、虫酰肼及抗生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等。 植物性的印楝素、苦参碱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 杀菌剂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已经商品化的杀菌剂进行类同合成 特别是在分子中引入杂环和含氟基团,筛选更加优异的杀菌剂。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又发现 一批新的先导化合物。如以微生物代谢产物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黄 杀菌剂嘧茵酯:以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广谱内吸杀菌剂抑霉威,对灰 霉病特效,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除草剂的发展最为讯速。发现了几种新的作用标,同时由于杂环和含氣基闭的引入 近年来,开发出 大批新型高效、超高效品种。除磺酰脲类外,近年还开发了三类抑制AL 的除草剂:眯唑啉酮类、嘧啶水杨酸类。 有机磷除草剂近年来发展很快。除早期的草甘麟外,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开发 出了草铵膦及其模拟合成物双丙氨酰膦
药,引来我国农药工业的第一次大规模品种结构调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 者也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我国实施了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工程,外贸和内 需的共同要求促使我国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停产五大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这将导致 我国农药工业的重新洗牌和农药品种的全面更迭。从 1990 年开始,我国农药生产量已居世 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按照我国农药行业“十一五”规划,到 2010 年,我国农药原药产 能达到 100 万吨/年,年产量在 70 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 550 亿元,出口创汇 15 亿美元。 集中生产、淘汰高毒、严格环保将是农药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植物保护方针 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防治来说,我国早在 1975 年就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和国外提出的“害虫综合治理”(IPM)的含义是相同的。对综合防治的正 确理解应该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利用 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化学防 治具有对有害生物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应性广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此在综合 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根据高效、安全、经济、简便的原则,探索科学地使用 农药的理论,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作用,将农药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是 现代植物化学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应用进展 杀虫剂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进展一是更加注重以磷 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的开发。典型的品种有丙硫磷和丙溴磷。二是引入杂环。 如已商品化的毒死蜱、嘧啶氧磷、哒嗪硫磷、三唑磷等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近年来的主要进展是低毒化品种的研究与茚虫威的开发。在 N-甲 基氨基甲酸酯或 N-甲基氨基甲酸肟酯类的高效高毒母体化合物的 N 原子上引入含硫基团或 其它取代基,这类品种有丁硫克百威、硫双灭多威、丙硫克百威、棉铃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开发出兼具杀螨活性的甲氰菊酯; 二是开发出对鱼低毒可在稻田使用的醚菊酯及肟醚菊酯;三是 1983 年开发的氟胺氰菊酯, 是第一个对蜜蜂安全的品种,而七氟菊酯是第一个适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品种。此外,另 一重要进展是开发成功以硅原子取代碳原子的含硅拟除虫菊酯。 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继续开发出一批新品种如氟啶脲、氟苯脲、噻嗪酮等外,近 年来主要围绕其触杀能力低,不具备内吸或内渗性等不足加以研究。 杂环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农药发展中最突出的成绩。许多杂环化合物被开发成超高效农 药。如含吡啶基团的吡虫啉、啶虫脒;三唑类的唑蚜威;吡唑类的氟虫腈等等。 此外,天然产物源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亦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商品化的如昆虫保幼 激素类似物双氧威,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抑食肼、虫酰肼及抗生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等。 植物性的印楝素、苦参碱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 杀菌剂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已经商品化的杀菌剂进行类同合成, 特别是在分子中引入杂环和含氟基团,筛选更加优异的杀菌剂。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又发现 一批新的先导化合物。如以微生物代谢产物 strobilurin 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甲氧丙烯酸类 杀菌剂嘧菌酯;以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广谱内吸杀菌剂抑霉威,对灰 霉病特效,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除草剂的发展最为迅速。发现了几种新的作用靶标,同时由于杂环和含氟基团的引入, 近年来,开发出一大批新型高效、超高效品种。除磺酰脲类外,近年还开发了三类抑制 ALS 的除草剂:咪唑啉酮类、嘧啶水杨酸类。 有机磷除草剂近年来发展很快。除早期的草甘膦外,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开发 出了草铵膦及其模拟合成物双丙氨酰膦
近年来国内外农药制剂发展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方向发 展。近年来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 ,悬浮剂相继开发成功。 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无粉尘,计量和使用方便,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第二是向省力 化方问发展。 种是水溶性包装的粒剂,另一种是泡腾片剂。 在应用技术方面,静电喷雾技术及各种对粑标喷酒技术(如挂包法、林木滴注法、循环 喷雾法、涂抹法、化学灌溉法等)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农药在靶体上的沉积率,大幅度降低 农药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植物化学保护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无论 是农药品种化合物的基本属性)还是剂型及施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对靶标生物高效,对 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学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2课时
近年来国内外农药制剂发展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方向发 展。近年来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相继开发成功。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无粉尘,计量和使用方便,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第二是向省力 化方向发展。一种是水溶性包装的粒剂,另一种是泡腾片剂。 在应用技术方面,静电喷雾技术及各种对靶标喷洒技术(如挂包法、林木滴注法、循环 喷雾法、涂抹法、化学灌溉法等)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农药在靶体上的沉积率,大幅度降低 农药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化学保护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无论 是农药品种(化合物的基本属性)还是剂型及施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对靶标生物高效,对 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 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米 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1.无机农药 2.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1.杀虫剂 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 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2.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3.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 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定的药剂。 4.杀线中. 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5。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6.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有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1.胃毒剂:2.触杀剂:3.熏蒸剂:4.内吸剂:5.拒食剂:6.驱避剂:7.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 (杀茵剂): 1.保护性杀菌剂:2.治疗性杀菌剂:3.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1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 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 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 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 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1.致死中量(LD 2致死中浓度(LC0 3.抑制中量(ED0》 4.抑制中浓度(ECs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 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 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 无机农药 ⒉ 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 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 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 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 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 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 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 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 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 胃毒剂;⒉ 触杀剂;⒊ 熏蒸剂;⒋ 内吸剂;⒌ 拒食剂;⒍ 驱避剂;⒎ 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 保护性杀菌剂;⒉ 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 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 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 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 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 致死中量(LD50) ⒉ 致死中浓度(LC50) ⒊ 抑制中量(ED50) ⒋ 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