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社会生产关 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科 学地位,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经济学的产生 早期的自成体系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奴隶社会。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劳和 亚里斯多德。其代表著作是色诺芬的《经济论》,“经济”是一个多义词,这部书的书名 中的“经济”原意是“家庭管理”。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2.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重商 主义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界定在流通领域,只描写经济过程的表象,最终为资产阶级古 典政治经济学取而代之。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典型地点是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弟开始, 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于重商主义的根本点,是直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 内在联系,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等重要观点,并接触到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性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大精深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资产 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因素基础上,在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作斗争中创立的 时间在19世纪40年代
1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社会生产关 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科 学地位,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经济学的产生 早期的自成体系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奴隶社会。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劳和 亚里斯多德。其代表著作是色诺芬的《经济论》,“经济”是一个多义词,这部书的书名 中的“经济”原意是“家庭管理”。 (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2.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重商 主义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界定在流通领域,只描写经济过程的表象,最终为资产阶级古 典政治经济学取而代之。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典型地点是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弟开始, 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于重商主义的根本点,是直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 内在联系,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等重要观点,并接触到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性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大精深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资产 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因素基础上,在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作斗争中创立的, 时间在 19 世纪 40 年代
2.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 度的本质、特点及运动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划 时代的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及基本构成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由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劳动资料和劳动对 象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 2.社会生产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又称物质生 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起重要作 用。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因为: 1.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只有人们之间的 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范围内,才有人对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基础性关系 3.生产关系决定着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一切其他社会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 的性质 (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 阐明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之间的关 系,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1.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或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各环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3.经济体制,即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2 2.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 度的本质、特点及运动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划 时代的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及基本构成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由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劳动资料和劳动对 象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 2.社会生产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又称物质生 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起重要作 用。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因为: 1.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只有人们之间的 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范围内,才有人对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基础性关系。 3.生产关系决定着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一切其他社会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 的性质。 (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 阐明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之间的关 系,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1.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或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各环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3.经济体制,即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四)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1.阐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揭 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于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相结 合的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经济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经济学科的其他一切分支都将缺少灵魂,迷失方向。反之,经济 学科的缺失也将使政治经济学难以得到丰富和发展
3 (四)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1.阐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揭 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于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相结 合的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经济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经济学科的其他一切分支都将缺少灵魂,迷失方向。反之,经济 学科的缺失也将使政治经济学难以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胚芽。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查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必须从考査商品开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生 (一)商品经济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社会分工2私有制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第二节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含义:(1)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2)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 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及特点 (1).商品的有用性,既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别人需要或社会需要的使用 价值。 (3).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其内在 尺度是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3、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内在的,交换价值是 外在的
4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胚芽。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查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必须从考查商品开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一)商品经济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 社会分工 2 私有制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第二节 商 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含义:(1).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2).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 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及特点 (1).商品的有用性,既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别人需要或社会需要的使用 价值。 (3).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其内在 尺度是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3、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内在的,交换价值是 外在的
4、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排斥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1、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 条件。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 的范畴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商品价值量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二者关系 (1).简单劳动是不需经过特殊培养、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必须经 过特殊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专长的劳动者的劳动。商品价值量最终由简单劳动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商品交换以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尺度。 (2).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简单劳动创造价值小,复杂劳动创造价值大。复杂劳动
5 4、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排斥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1、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 条件。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 的范畴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商品价值量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二者关系 (1).简单劳动是不需经过特殊培养、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必须经 过特殊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专长的劳动者的劳动。商品价值量最终由简单劳动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商品交换以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尺度。 (2).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简单劳动创造价值小,复杂劳动创造价值大。复杂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