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 Bray(土壤测试科学的典基人)对速效养分的正确的化学 提取测定法提出了三个要求: (1)提取剂应能按不同性质的土壤,从中提出植物能吸 收的养分中按比例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因此第一 次确认提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意义; (2)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该能得到准确而迅速的 分析测定; (3)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与植物生长状况(首先 是相对产量,然后是吸收量)有很好的统计学相关性
Bray(土壤测试科学的典基人)对速效养分的正确的化学 提取测定法提出了三个要求: (1)提取剂应能按不同性质的土壤,从中提出植物能吸 收的养分中按比例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因此第一 次确认提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意义; (2)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该能得到准确而迅速的 分析测定; (3)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与植物生长状况(首先 是相对产量,然后是吸收量)有很好的统计学相关性。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发展
主要发展: (1)奠定了正确的对速效养分,化学提取的科 学方法的科学基础,包括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的科学方法; (2)Bray第一次做出了土壤交换性钾与玉米相 对产量的关系曲线: (3)Bray于1945年提出用于酸性及中性土壤的 两种速效磷提取方法,至今仍为重要方法
主要发展: (1)奠定了正确的对速效养分,化学提取的科 学方法的科学基础,包括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 的科学方法; (2)Bray第一次做出了土壤交换性钾与玉米相 对产量的关系曲线; (3)Bray于1945年提出用于酸性及中性土壤的 两种速效磷提取方法,至今仍为重要方法
3、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发展 张守敬与Jackson1957年提出了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为土壤有效磷提取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土壤磷的分级分析: (1)水溶性磷(H20-P); (2)可提取磷酸铝(A1-P); (3)可提取磷酸铁(Fe-P); (4)可提取磷酸钙(Ca-P); (5)还原后可提取的磷(R-P); (6)闭蓄态磷(0-P); (7)有机磷(OM-P)
3、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发展 张守敬与Jackson 1957年提出了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为土壤有效磷提取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土壤磷的分级分析: (1)水溶性磷(H2O-P); (2)可提取磷酸铝(Al-P); (3)可提取磷酸铁(Fe-P); (4)可提取磷酸钙(Ca-P); (5)还原后可提取的磷(R-P); (6)闭蓄态磷(O-P); (7)有机磷(OM-P)
4、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发展 土壤氮的矿化: Stanford(1972)通气矿化; 出井嘉光(1975)嫌气矿化 八十年代以来土壤无机氮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土壤钾的有效性:七十年代已明确为粘粒矿物的种 类与含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土壤交换性钾可以说 明土壤钾肥力,但在少数情况下应按土壤粘粒矿物 性质不同而采用其它方法
4、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发展 土壤氮的矿化: Stanford(1972) 通气矿化; 出井嘉光(1975) 嫌气矿化 八十年代以来土壤无机氮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土壤钾的有效性:七十年代已明确为粘粒矿物的种 类与含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土壤交换性钾可以说 明土壤钾肥力,但在少数情况下应按土壤粘粒矿物 性质不同而采用其它方法
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测定:至七十年代始有定论, 如Lindsay(1979)提出的DTPA螯合法同时提取Fe,Mn, Cu,Zno 多种养分元素的有效含量用同一种试剂同时联合提取 的大规模联合提取法是八十年代的重要进展。 Mehlich(1982)提出Mehlich一III联合提取剂可同时 提取P,K,Ca,Mg,Na,Mn,Zn,Cu,Fe等九种元素
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测定:至七十年代始有定论, 如Lindsay(1979)提出的DTPA螯合法同时提取Fe,Mn, Cu, Zn。 多种养分元素的有效含量用同一种试剂同时联合提取 的大规模联合提取法是八十年代的重要进展。 Mehlich(1982)提出Mehlich-III联合提取剂可同时 提取P,K,Ca,Mg,Na,Mn,Zn,Cu,Fe等九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