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理论的 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 中不断发展。“导论”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概要的了解。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展而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 诺芬,意思是指家庭管理。“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用语出现于17世纪初。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的著作中,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表明他所论述的 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马 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沿用这一名称,建立自己的经济学说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时代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60年代创立的。马 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英国己基本 完成,在法国正在迅速推进,在德国也已经展开。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产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济危机的频频出现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的新变化。19世纪30-40 年代,英、法及德国接连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的、具有重大影响的 三大工人运动。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种能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 新的经济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 础上产生的,其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 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 卫·李嘉图结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以,他 们能够阐明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
导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理论的 “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 中不断发展。“导论”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概要的了解。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展而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 诺芬,意思是指家庭管理。“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用语出现于 17 世纪初。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的著作中,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表明他所论述的 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马 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沿用这一名称,建立自己的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时代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 40-60 年代创立的。马 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9 世纪 40 年代,产业革命在英国已基本 完成,在法国正在迅速推进,在德国也已经展开。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产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 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经济危机的频频出现。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的新变化。19 世纪 30—40 年代,英、法及德国接连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的、具有重大影响的 三大工人运动。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种能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 新的经济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 础上产生的,其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 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 卫·李嘉图结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以,他 们能够阐明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
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些科学的 分析。 总的来看,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即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尚未充分发展的潜伏阶段,运用抽象分析方法较为公正地科学地研究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 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对现存的资本 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 “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马克思、恩格 斯实现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 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科学上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他们毕生从事艰苦卓 绝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他们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但对历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文学、人类学等学科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还广泛研究或涉猎自然科学的一些前沿 学科。恩格斯尽管中学未毕业,还要从事繁忙的商务活动,但是,他从来没有放 弃科学研究。年轻时利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他还刻苦自学了政治 经济学。恩格斯精通多种语言,对文学、历史、军事学、人类学也都有深入的研 究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中 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青年恩格斯就深情地关注 着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疾苦”,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活动中,他们始终处在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 马克思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始终如一地把经济学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主要方 面,从他留下的大量的经济学著述、经济学手稿以及摘记中,可以看到他为政治 经济学研究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作 正是通过投身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通过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恩 格斯才可能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 革命。1867年9月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 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 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些科学的 分析。 总的来看,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即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尚未充分发展的潜伏阶段,运用抽象分析方法较为公正地科学地研究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 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对现存的资本 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 “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马克思、恩格 斯实现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 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科学上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他们毕生从事艰苦卓 绝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他们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但对历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文学、人类学等学科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还广泛研究或涉猎自然科学的一些前沿 学科。恩格斯尽管中学未毕业,还要从事繁忙的商务活动,但是,他从来没有放 弃科学研究。年轻时利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他还刻苦自学了政治 经济学。恩格斯精通多种语言,对文学、历史、军事学、人类学也都有深入的研 究。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中 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青年恩格斯就深情地关注 着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疾苦”,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活动中,他们始终处在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 马克思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始终如一地把经济学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主要方 面,从他留下的大量的经济学著述、经济学手稿以及摘记中,可以看到他为政治 经济学研究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作。 正是通过投身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通过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恩 格斯才可能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 革命。1867 年 9 月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 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 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依据随后社会经济 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进展,不 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 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 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 过渡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见《列宁全集》)。列宁之后,斯大林也为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以 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的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989年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的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指的是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质的规定 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 代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 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 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 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 的根本所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 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它。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依据随后社会经济 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进展,不 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 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 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 过渡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见《列宁全集》)。列宁之后,斯大林也为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邓小平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以 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的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989 年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的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指的是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质的规定 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 代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 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 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 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 的根本所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 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它。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探 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 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 所有制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 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 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二者是高度统一的。这 种科学性和阶级性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硏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 史性上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 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第一,物质资料生产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 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 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 劳动过程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 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必 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 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 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生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是一种历 史的进步。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运用,脑力劳动的作用愈加重要,体力 劳动的形式也会随着机器的采用而发生变化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 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探 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 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 所有制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 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 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二者是高度统一的。这 种科学性和阶级性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 史性上。 。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 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第一,物质资料生产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 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 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 劳动过程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 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必 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 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 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生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是一种历 史的进步。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运用,脑力劳动的作用愈加重要,体力 劳动的形式也会随着机器的采用而发生变化。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
的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的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 普遍性的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 要的全过程。 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 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 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信息对 生产力也有很大影响。 生产力是包括科学、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但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 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这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社会过程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 人们相互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活动 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 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 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人们的生产,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因此,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 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 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 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 程。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 循环往复。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狭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 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 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 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 成了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 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 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的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的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 普遍性的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 要的全过程。 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 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 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信息对 生产力也有很大影响。 生产力是包括科学、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但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 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这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社会过程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 人们相互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活动 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 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 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人们的生产,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因此,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 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 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 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 程。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 循环往复。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狭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 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 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 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 成了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 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 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