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核磁共振与化学 核磁共振波谱 位移 分析法 二、影响化学位移的 因素 第二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下页 螺助 越回
第十章 核磁共振波谱 分析法 一、核磁共振与化学 位移 二、影响化学位移的 因素 第二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感应磁场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yH/(2π) 十什外磁场 电子对质子的屏蔽作用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 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 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 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H=(1-o)H0 屏蔽常数。σ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y/(2元)](1-o)H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 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下页 返回
一、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0 = H0 / (2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 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 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 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H=(1- )H0 :屏蔽常数。 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0 = [ / (2 ) ](1- )H0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 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化学位移: 6=[y/(2π)](1-o)H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 感应磁场 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 ↑十十计计什外磁场 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电子对质子的屏蔽作用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 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CH-0H a 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 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δ/PPm 下页 返回
化学位移: 0 = [ / (2 ) ](1- )H0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 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 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 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 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CH3-0H 1.位移的标准 ths 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 有绝对的标准。 8.0 7.06.0 5.04.03.02.0 1.0 8/PPm 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 Si(CH3)4 (TMS)(内标) 位移常数 6s-0 2.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 (1)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 (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返回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1.位移的标准 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 有绝对的标准。 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 Si(CH3 )4 (TMS)(内标) 位移常数 TMS=0 2.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 (1)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 (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位移的表示方法 c日g-0R 与裸露的氢核相比, 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 TMS 定6Ms=0,其他种类氢核的 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 8.0 7,0 6.0 5.04.03.02.0 8/PPm δ小,屏蔽强,共振需 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 顺磁性位移,去屏蔽效应 现,图右侧; THS 抗磁性位移,屏蔽效应 6大,屏蔽弱,共振需 CHC13 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 现,图左侧; .0 7.0 6.0 5.0 4.0 3.0 2.0 1.0 δ=[(V样-vs)/vMs]10(ppm) 返回
位移的表示方法 与裸露的氢核相比, 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 定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 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 = [( 样 - TMS) / TMS ] 106 (ppm) 小,屏蔽强,共振需 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 现,图右侧; 大,屏蔽弱,共振需 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 现,图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