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29-34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海水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运动方式及海洋生物;掌握波浪、潮汐、洋 流、浊流的剥蚀、搬运作用,熟练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的沉积作用。 解海水进退的原因、意义及其形成的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海水的沉积作用 难点是海水的运动。 教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海洋概况 、海与洋 、海水的化学成分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八 四、海水中的生物 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四、浊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第三节海水的沉积作用 、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滨海沉积 、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作业及思考题: 1.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2.滨海有哪些沉积特征? 3.阐述浅海的沉积特征。 4浊流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29-34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海水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运动方式及海洋生物;掌握波浪、潮汐、洋 流、浊流的剥蚀、搬运作用,熟练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的沉积作用。了 解海水进退的原因、意义及其形成的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海水的沉积作用; 难点是海水的运动。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 八 章 第 八 章 第八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概况 一、海与洋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四、海水中的生物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一、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三、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四、浊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一、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第四节 海水的进退 作业及思考题: 1.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2.滨海有哪些沉积特征? 3.阐述浅海的沉积特征。 4.浊流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
第八章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海洋概况 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 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 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海与洋(附世界地图) 海和洋构成了海洋。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 相同,均为海水。但两者有着根本性区别: 海 洋 形成时间晚:第三纪、第|形成时间早:中生代已出 四纪 现 海底大多数为大陆型地壳洋底为大洋型地壳 水浅,一般<300米,多为水深,一般>3000米 数百米 面积广阔,不受陆地影响 范围局限,受陆地轮廓直 接影响 海水的化学成分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为主。世界各 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 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海水中都呈溶解状态。 2海水中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微量元素, 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第八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概况 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 70.8%,地球上的水约有 97%存在于海洋 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 75%的沉积岩 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海与洋(附世界地图) 海和洋构成了海洋。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 相同,均为海水。但两者有着根本性区别: 海 洋 形成时间晚:第三纪、第 四纪 海底大多数为大陆型地壳 水浅,一般<3000 米,多为 数百米 范围局限,受陆地轮廓直 接影响 形成时间早:中生代已出 现 洋底为大洋型地壳 水深,一般>3000 米 面积广阔,不受陆地影响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为主。世界各 大洋的一般含盐度为 33-38‰,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 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海水中都呈溶解状态。 2.海水中含有 Au、Ag、Ni、Co、Mo、Cu 等数十种微量元素, 很多国家正在进行提取开发实验
3.此外,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其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 02与C02,它们来自于空气以及海中生物的生命活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1、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随各地海水 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 10°Pa 3、海水的温度 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区为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 1~5℃。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附图) 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200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 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中的生物(附图)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1.浮游生物 2.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
3.此外,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其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 O2与 C02,它们来自于空气以及海中生物的生命活动。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1、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 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 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2、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大,可达 108 Pa。 3、海水的温度 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 25-28℃,两极地区为 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 300 米以下变化极小,一般为 -1~5℃。 4.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附图) 大洋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光照可达 200 米。 海的颜色变化较大,以蓝色为主,常受悬浮物质和藻类影响, 透明度也受到影响。 四、海洋中的生物(附图)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生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1.浮游生物 2.游泳生物 3.底栖生物
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蚀 流和洋流四种运动形式。 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 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 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附图) 进流、退流和沿岸浪都在搬运泥沙,并不断对海岸进 行改造。 波浪的冲蚀作用 一般发生在海岸带,形成特有的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 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阶地。)(附录像) 海浪的磨蚀作用 主要发生在海水几米至几十米深的地方。拍岸浪破坏的岩块随着 退流带到滨海底部来回滚动,即对海底进行磨蚀,本身相互见磨擦磨 圆,成为磨圆度很好的砾石和砂粒 3、浪波的搬运作用 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再沉积。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 岸上搬运。形成砾滩、砂滩或砂坝;回流又搬回水下在离岸一定距离 的水下沉积,成长为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如果波浪斜击海岸形成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的运动是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有波浪、潮汐、蚀 流和洋流四种运动形式。 一、波浪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 地震、大气压剧变而产生。 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由一个凸起的部分(波 峰)和一个凹陷的部分(波谷)组成。(附图) 进流、退流和沿岸浪都在搬运泥沙,并不断对海岸进 行改造。 1、波浪的冲蚀作用 一般发生在海岸带,形成特有的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 海蚀柱、海蚀拱桥 海蚀阶地。)(附录像) 2、海浪的磨蚀作用 主要发生在海水几米至几十米深的地方。拍岸浪破坏的岩块随着 退流带到滨海底部来回滚动,即对海底进行磨蚀,本身相互见磨擦磨 圆,成为磨圆度很好的砾石和砂粒。 3、浪波的搬运作用 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再沉积。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 岸上搬运。形成砾滩、砂滩或砂坝;回流又搬回水下在离岸一定距离 的水下沉积,成长为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如果波浪斜击海岸形成
沿岸流,常形成砂咀或砂坝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离开来使其 转变成湖泊,称为泻湖。 、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附图)(附录像)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 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因而河口被 强烈冲刷,不形成三角洲,相反河口向外海呈漏斗状展开,称为三角 港。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孙河、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 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三、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有规律的流动,称为洋 流(海流)。 1.洋流的特征 ①洋流的宽度从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长达数千公里 ②流速较慢,一般仅为每小时数公里。 ③有表层洋流(一般不超过100米),也有深部洋流 2.洋流的成因 ①表层洋流主要是由定期而来的信风产生的,其次为海水温 差产生暖流和寒流。 ②深部洋流主要是海水密度差并引起的密度流,其流向可以
沿岸流,常形成砂咀或砂坝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离开来使其 转变成湖泊,称为泻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附图)(附录像)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 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 在狭窄的河口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因而河口被 强烈冲刷,不形成三角洲,相反河口向外海呈漏斗状展开,称为三角 港。如钱塘江、恒河、叶尼塞河、亚马孙河、泰晤士河、易比河等河 河口即为强潮形成的三角港。 三、洋流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有规律的流动,称为洋 流(海流)。 1.洋流的特征 ①洋流的宽度从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长达数千公里。 ②流速较慢,一般仅为每小时数公里。 ③有表层洋流(一般不超过 100 米),也有深部洋流。 2.洋流的成因 ①表层洋流主要是由定期而来的信风产生的,其次为海水温 差产生暖流和寒流。 ②深部洋流主要是海水密度差并引起的密度流,其流向可以